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实施德育,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并非每一名学生都有着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因此,必须加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力度,培养初中生的道德品质。本文立足教学实践,以学生的心理为探究重点,探讨了“心理效应”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心理效应;课堂教学;初中生
初中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在生理上,初中三年恰恰是他们生理成熟的重要阶段;在心理上,一方面他们还保留着部分孩童时代的童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而另一方面,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主观性强,但受挫能力较弱,易于被外界环境所影响,情绪波动较大。而学习是一个严谨的过程,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运用正确的学习思路,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大多数初中生的学习心理较为脆弱,对学习有着一定的抵触感,教师需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以实现引导他们接受学习、主动学习这一目的。基于此,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探讨了“心理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 借助时事分析,引发心理效应
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思维方式逐渐成熟,对待事物往往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时事,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时事分析,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以提高他们学习的有效性。
以“个人与集体”一课教学为例。在课堂开篇,首先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近日,媒体曝光了发生在8月14日的一则新闻,一位开劳斯莱斯的女士北京某医院强行占用急救专用车道,严重扰乱了医院的正常秩序,加大了急救病人无法得到及时救治的风险。
设计意图:作为一起典型的扰乱公共秩序案例,本案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为此,笔者在课堂开篇引入这一实例,旨在引发学生关注这名女司机的公共道德缺失问题,激发他们的心理共鸣,进而对个人与集体的相互关系形成初步认识。
创设情境后,首先提出问题:在这则案例中,通过哪些方面反映出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为什么会出现矛盾和冲突?
学生合作探究:在个人行为与集体公共秩序、个人公共道德与集体价值观之间表现出了矛盾和冲突,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个人在公共场所不顾及集体,只考虑个人,说明这名女司机缺乏公共道德意识。
设计意图:这一案例本身即能引起学生们愤慨,让他们在思想意识上谴责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在这样的前提下,笔者通过提出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心理效应,引入“个人行为影响集体”这一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用视频创设情境:在NBA赛场上,球员之间通过相互配合,打出了一次又一次精彩的进球。
设问:通过观看比赛,你们领悟到了什么?如何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学生合作探究:集体的基础单位是个人,任何一个集体都是由个人组成,因此,只有坚持不懈地维护集体利益,才能为个人创设出更好的发展环境。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笔者首先用视频创设课堂情境,引发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深度思考,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感知集体与个人之间的联系,从而树立起集体意识。
二、 借助树立典型,引发心理效应
初中生的心理较为脆弱,对外部环境较为敏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基于此,教师可立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性,加大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通过挖掘学生在生活中遵守秩序、维护法纪、乐于助人等事例,以此来树立典型,并在课堂上进行宣传,从而引发学生的心理效应,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并营造出良好的人文风气。
以“尊敬我们的老师”一课为例。
在课堂开篇,笔者首先设问:《劝学》中指出,疾学在于尊师,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学生合作探究:一个人要想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必须尊重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尊师重道”的概念,为接下来的树立典型做准备。
在第二个环节,引入实例并树立典型:老师通过观察发现,班上的同学们都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遵守社会秩序,乐于助人,其中安嘉宁和李嘉豪最为突出。他们不仅尊重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同时还关心每一名学生,以及我们的校园环境,常常在学习之余帮助清洁阿姨打扫操场,分类垃圾,使我们的校园干净整洁,大家应当为身边有这样的同学而感到骄傲。
设问:那么,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还发现过哪些相同的典型事例?
学生讨论交流,并挖掘更多典型。
设计意图:初中生心理较为脆弱,为此,在树立典型的过程中,笔者兼顾了全体学生的心理感受,首先肯定他们的道德品质,其次再通过樹立典型,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并通过提问,带动学生产生心理效应,建立起“我也可以做到”的思想观念,从而发挥本课的教育功能,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三、 结语
总之,心理调适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首先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才能简化他们的学习流程,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理清头绪,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健康的心态,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不断前行。因此,开展心理调适,营造心理效应,教师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冯宗花,马毅.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J].中华少年,2018(8).
[2]许诚全.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时代教育,2017(8):157.
[3]滕敏娟.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生命教育研究报告[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4):134-135.
作者简介:
张心玲,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龙固中学。 or-latin’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心理效应;课堂教学;初中生
初中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在生理上,初中三年恰恰是他们生理成熟的重要阶段;在心理上,一方面他们还保留着部分孩童时代的童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而另一方面,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主观性强,但受挫能力较弱,易于被外界环境所影响,情绪波动较大。而学习是一个严谨的过程,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运用正确的学习思路,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大多数初中生的学习心理较为脆弱,对学习有着一定的抵触感,教师需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以实现引导他们接受学习、主动学习这一目的。基于此,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探讨了“心理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 借助时事分析,引发心理效应
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思维方式逐渐成熟,对待事物往往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时事,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时事分析,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以提高他们学习的有效性。
以“个人与集体”一课教学为例。在课堂开篇,首先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近日,媒体曝光了发生在8月14日的一则新闻,一位开劳斯莱斯的女士北京某医院强行占用急救专用车道,严重扰乱了医院的正常秩序,加大了急救病人无法得到及时救治的风险。
设计意图:作为一起典型的扰乱公共秩序案例,本案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为此,笔者在课堂开篇引入这一实例,旨在引发学生关注这名女司机的公共道德缺失问题,激发他们的心理共鸣,进而对个人与集体的相互关系形成初步认识。
创设情境后,首先提出问题:在这则案例中,通过哪些方面反映出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为什么会出现矛盾和冲突?
学生合作探究:在个人行为与集体公共秩序、个人公共道德与集体价值观之间表现出了矛盾和冲突,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个人在公共场所不顾及集体,只考虑个人,说明这名女司机缺乏公共道德意识。
设计意图:这一案例本身即能引起学生们愤慨,让他们在思想意识上谴责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在这样的前提下,笔者通过提出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心理效应,引入“个人行为影响集体”这一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用视频创设情境:在NBA赛场上,球员之间通过相互配合,打出了一次又一次精彩的进球。
设问:通过观看比赛,你们领悟到了什么?如何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学生合作探究:集体的基础单位是个人,任何一个集体都是由个人组成,因此,只有坚持不懈地维护集体利益,才能为个人创设出更好的发展环境。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笔者首先用视频创设课堂情境,引发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深度思考,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感知集体与个人之间的联系,从而树立起集体意识。
二、 借助树立典型,引发心理效应
初中生的心理较为脆弱,对外部环境较为敏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基于此,教师可立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性,加大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通过挖掘学生在生活中遵守秩序、维护法纪、乐于助人等事例,以此来树立典型,并在课堂上进行宣传,从而引发学生的心理效应,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并营造出良好的人文风气。
以“尊敬我们的老师”一课为例。
在课堂开篇,笔者首先设问:《劝学》中指出,疾学在于尊师,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学生合作探究:一个人要想很快学得知识才干,首先必须尊重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尊师重道”的概念,为接下来的树立典型做准备。
在第二个环节,引入实例并树立典型:老师通过观察发现,班上的同学们都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遵守社会秩序,乐于助人,其中安嘉宁和李嘉豪最为突出。他们不仅尊重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同时还关心每一名学生,以及我们的校园环境,常常在学习之余帮助清洁阿姨打扫操场,分类垃圾,使我们的校园干净整洁,大家应当为身边有这样的同学而感到骄傲。
设问:那么,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还发现过哪些相同的典型事例?
学生讨论交流,并挖掘更多典型。
设计意图:初中生心理较为脆弱,为此,在树立典型的过程中,笔者兼顾了全体学生的心理感受,首先肯定他们的道德品质,其次再通过樹立典型,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并通过提问,带动学生产生心理效应,建立起“我也可以做到”的思想观念,从而发挥本课的教育功能,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三、 结语
总之,心理调适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首先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才能简化他们的学习流程,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理清头绪,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健康的心态,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不断前行。因此,开展心理调适,营造心理效应,教师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冯宗花,马毅.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J].中华少年,2018(8).
[2]许诚全.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时代教育,2017(8):157.
[3]滕敏娟.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生命教育研究报告[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4):134-135.
作者简介:
张心玲,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龙固中学。 or-la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