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学习中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运算的层次也不断提高,学生在运算中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高中生。高中数学是高中学生学习的一大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高中数学对学生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这几大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而运算能力作为这几大能力的基础,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不少老师抱怨:“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了,连简单的运算都过不了关,甚至数学基础好的学生也常算错。” 。这些状况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现行初中教材淡化运算的原因;也有学生基础没落实,不明算理,机械地照搬公式,因而对运算结果缺乏完整的认识,而不懂得对知识结构,方法,技巧的归纳整理;也有学生对提高运算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总是把“粗心、马虎”作为借口;也有老师只着重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引导,而忽视对运算过程的合理性、简捷性的必要指导;再就是由于计算器的普及,造成学生对计算器的过分依赖,而忽视了基本运算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运算能力及其特点
(1)运算能力的层次性。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上,不同类别的运算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运算的认识和掌握也必须是逐步有序、有层次的,不掌握有理数的计算,就不可能掌握实数的计算;不掌握整式的计算,也就不可能掌握分式的计算。不掌握有限运算,就不可能掌握无限计算。没有具体运算的基础,抽象运算就难以实现。由此可见,运算能力是随着知识面的逐步加宽、内容的不断深化、抽象程序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发展的。如果说数学内容的发展是无穷的,那么运算能力的提高也是永远不会终结的。
(2)运算能力的综合性。运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运算能力是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着。高中数学运算能力是指对记忆能力、计算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的统称。因而提高运算能力的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在中学各科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计算能力,不断引导,逐渐积累、提高。
二、影响学生运算能力的因素
(1)思想意识的不重视。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下,对数学中的运算方法和技巧降低了要求,对繁、难或技巧性比较大的内容和方法不作要求,有部分老师和学生就对计算能力的训练有所忽视,对提高运算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
(2)现行教材的原因。我国现行初中数学教材是九年义务教育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删除了一些繁、难、死、旧的知识,教学内容比前几年的教材的内容难度有所降低,目的是从以前的“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数学素质。如代数式的运算、因式分解、方程、二次函数、不等式等内容,从要求方面作了很大程度的降低。而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有许多的代数、解析几何的内容又是建立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之上的,并且在这些内容的要求上大大地超过初中的要求,更有一些内容初中就根本不学,这样教材的内容就大大的脱节,如果高中教师不研究初中教材,就必然出问题。
(3)计算器的使用。现在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人手一个计算器,对许多简单的数字计算都由计算器来完成,从而弱化了计算的能力,无法形成数感。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可见,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长期使用计算器就无法形成数感,严重影响运算能力,从而无法学好数学和相关的理工科知识。
三、如何发展和提高运算能力
(1)思想上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认识到新课标对运算能力要求的降低是适当的降低,并不是不要运算,只是对一些繁、难、旧和技巧性强的内容作了适当的删减和调整,数学是建立在数量关系上的学科,有数量关系就必然有运算,有运算就对运算能力有所要求,且运算能力是数学的几大能力要求之一,没有运算能力要想学好数学,是决对不可能的。
(2)合理安排教材内容,除统编教材外应有自己学校的数学校本教材。高中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涉及数与式的运算,而学生的运算比较差,许多学生出问题总是体现在运算上,严重影响高中数学成绩。这可能是初中数学内容对运算要求的降低,训练不到位所造成。如在多项式的运算教学内容中,初中现行教材已经把乘法公式中的立方和、立方差、两数和的立方、两数差的立方以及三数和的平方公式已经删除,只在习题中出现,要求学生能运用已学过的公式自行推导,但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在许多地方都有要使用。
(3)适当限制使用计算器,使学生在运算中培养数感,从而提高数学运算能力。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把数感的培养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在数的运算中加强数感的培养,对运算方法的判断、运算结果的估计,都与学生的数感有密切的联系。另外,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①一例多变,培养运算的熟练性。为了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公式,定理,法则进行运算,在教学中应注意教会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如平方数,勾股数,阶乘数等等,并能熟练地运用一些常用的变形手段;变换例题的条件,结论或形式,使一个例题起到几个例题的作用,这对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②一错多改,培养运算的准确性。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发现一些运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其作业错误往往颇有雷同之处,即使让他们纠正,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仍然出错,这里不能简单地怪罪于学生不用功,事实上,运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一般辨异思维能力较差,因而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辨异思维能力。③一题多解,培养运算的灵活性。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善于迅速地引起联系,建立联想,善于自我调节,迅速及时地调整原有的思维过程。一些学生之所以在运算中采用较为繁琐的方法,是因为他们不善于联想,不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与结论选择最恰当的运算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对例题的多种解法,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對比联想等,并从中归纳出最简便的解法,逐渐地就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总之,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要在思想上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尽量少地运用计算器,加强口算、心算、笔算、速算的训练,课堂教学中不忘运算方法、运算技能的分析和讲解,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数学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运算能力及其特点
(1)运算能力的层次性。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上,不同类别的运算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运算的认识和掌握也必须是逐步有序、有层次的,不掌握有理数的计算,就不可能掌握实数的计算;不掌握整式的计算,也就不可能掌握分式的计算。不掌握有限运算,就不可能掌握无限计算。没有具体运算的基础,抽象运算就难以实现。由此可见,运算能力是随着知识面的逐步加宽、内容的不断深化、抽象程序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发展的。如果说数学内容的发展是无穷的,那么运算能力的提高也是永远不会终结的。
(2)运算能力的综合性。运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运算能力是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着。高中数学运算能力是指对记忆能力、计算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的统称。因而提高运算能力的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在中学各科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计算能力,不断引导,逐渐积累、提高。
二、影响学生运算能力的因素
(1)思想意识的不重视。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下,对数学中的运算方法和技巧降低了要求,对繁、难或技巧性比较大的内容和方法不作要求,有部分老师和学生就对计算能力的训练有所忽视,对提高运算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
(2)现行教材的原因。我国现行初中数学教材是九年义务教育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删除了一些繁、难、死、旧的知识,教学内容比前几年的教材的内容难度有所降低,目的是从以前的“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数学素质。如代数式的运算、因式分解、方程、二次函数、不等式等内容,从要求方面作了很大程度的降低。而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有许多的代数、解析几何的内容又是建立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之上的,并且在这些内容的要求上大大地超过初中的要求,更有一些内容初中就根本不学,这样教材的内容就大大的脱节,如果高中教师不研究初中教材,就必然出问题。
(3)计算器的使用。现在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人手一个计算器,对许多简单的数字计算都由计算器来完成,从而弱化了计算的能力,无法形成数感。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可见,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长期使用计算器就无法形成数感,严重影响运算能力,从而无法学好数学和相关的理工科知识。
三、如何发展和提高运算能力
(1)思想上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认识到新课标对运算能力要求的降低是适当的降低,并不是不要运算,只是对一些繁、难、旧和技巧性强的内容作了适当的删减和调整,数学是建立在数量关系上的学科,有数量关系就必然有运算,有运算就对运算能力有所要求,且运算能力是数学的几大能力要求之一,没有运算能力要想学好数学,是决对不可能的。
(2)合理安排教材内容,除统编教材外应有自己学校的数学校本教材。高中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涉及数与式的运算,而学生的运算比较差,许多学生出问题总是体现在运算上,严重影响高中数学成绩。这可能是初中数学内容对运算要求的降低,训练不到位所造成。如在多项式的运算教学内容中,初中现行教材已经把乘法公式中的立方和、立方差、两数和的立方、两数差的立方以及三数和的平方公式已经删除,只在习题中出现,要求学生能运用已学过的公式自行推导,但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在许多地方都有要使用。
(3)适当限制使用计算器,使学生在运算中培养数感,从而提高数学运算能力。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把数感的培养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在数的运算中加强数感的培养,对运算方法的判断、运算结果的估计,都与学生的数感有密切的联系。另外,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①一例多变,培养运算的熟练性。为了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公式,定理,法则进行运算,在教学中应注意教会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如平方数,勾股数,阶乘数等等,并能熟练地运用一些常用的变形手段;变换例题的条件,结论或形式,使一个例题起到几个例题的作用,这对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②一错多改,培养运算的准确性。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发现一些运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其作业错误往往颇有雷同之处,即使让他们纠正,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仍然出错,这里不能简单地怪罪于学生不用功,事实上,运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一般辨异思维能力较差,因而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辨异思维能力。③一题多解,培养运算的灵活性。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善于迅速地引起联系,建立联想,善于自我调节,迅速及时地调整原有的思维过程。一些学生之所以在运算中采用较为繁琐的方法,是因为他们不善于联想,不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与结论选择最恰当的运算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对例题的多种解法,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對比联想等,并从中归纳出最简便的解法,逐渐地就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总之,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要在思想上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尽量少地运用计算器,加强口算、心算、笔算、速算的训练,课堂教学中不忘运算方法、运算技能的分析和讲解,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数学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