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思想品德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打造情感课堂,以情激发人,以情打动人,以情震撼人。有感动才会有感悟,有感悟才会有快乐,有快乐才会有幸福。初中思品课堂如何将“学讲方式”有效融入,如何更彰显学科价值特点?笔者希冀在学讲课堂与彰显情感、态度、价值观两方面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又能通过活动、体验的开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价值观的引领。
【关键词】学讲方式 以生为本 小组合作 实践
徐州市在全市内开展“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笔者在思品学科践行“学讲方式”中发现,许多课堂演变成纯知识点的记忆、背诵,就连小组合作交流的也只是对答案互学。课堂缺乏生气,生成、活力、智慧。笔者通过以下教学片段,谈谈对这一话题的理解。
【课例描述】《正确认识自己》(苏教版初一思品第一课)教学片段。教学流程:(1)情景导入引入课题,教师出示目标;(2)学生自学提纲,逐题解决;(3)学生背诵,展示交流;(4)练习反馈,教师指导。
【教学反思】授课教师在导入环节,用故事引入,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接着屏幕出示自学题目,学生看书,5分钟后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学生背诵,展示交流,紧接着就是拓展训练。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成了自学,背诵,讲解、检测,笔者感觉此教学设计仿佛是穿上了学讲方式的鞋,然而却走上了旧课堂的路。对“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这一重难点问题的突破几乎没有突破,投影出示答案要点。教师要求学生记忆,几分钟后展示学生背诵的成果,毋庸置疑,这样的课堂能有效落实知识、能力,毫无疑问确实能提高学生成绩。
一定要自学、展示、交流、拓展,几步吗?就初一思品很多知识涉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需要学生内化为自身的行动,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绝不是预习知识点,回答知识点,检测材料题那么简单,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思想品德学科不仅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而且要采取合理有效的形式开展与实施,以提升学科的道德教育功能。思想品德课在教学目标上具有德智双重性,既要抓住知识要点,又要以德育视点落实导知以行。
好的效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辩论、小品、模拟法庭等形式,而不是一味地出示预习题目,学生交流预习目标,几分钟读背,小组比赛记忆,强度确实很高,但又有多少价值?又将学生变为学习机器。笔者认为可以开展“学生找潜能活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潜能,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知识在感悟中生成,知识在学习中习得,知识在过程的体悟,而不是直接寻找答案的结果,教学知识落实的目标强于一切。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询问学生:你的这些潜能是怎么知道的?你的同学说出了你没写上去的潜能,你有什么感想?潜能的发现有哪些方式?这样几个问题的设置,学生很容易明白知识就在生活中。知识的产生体验而生成,情感因体验而升华。开展“找潜能”的活动,让学生明确通过自我认识、他人评价、自我反省等多种方式了解和认识自己,而不是教师以冰冷的知识的倾倒。践行学讲计划不是简单、纯粹靠记忆、背诵、展现,笔者认为依据学科的特点课堂一定要有拓展探究,通过多种形式的开展让师生共同互动,点燃智慧的课堂、灵动的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洒满情感语录的课堂教学,是体现价值导向的课堂教学①。在拓展探究环节大有可为,能找到结合点和平衡点。此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活动、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活动和体验也可以放在导入环节引入新课的学习,由学生谈活动后的体验,自然引入课题。若放在拓展探究环节,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小组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由于知识结构、学习背景的差异,学生对同一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看法,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分享不同的见解和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活动、制造话题、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激起合作热情,激活合作思维,达到心灵的碰撞、情感的升华。
在学习《天下父母心》时,我设计了“如何向父母表达爱”板块。由于学生家庭环境不同,对父母的沟通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此时,小组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有助于发挥同伴教育效应。教师引导:遇到以下情况时,你时如何向父母表达爱的?在父母工作繁忙时,在父母生命时,在父母生日时……通过小组分享,让学生明白哪些同学做得比自己好,自己哪些地方不够,引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内心的反省,在交流中澄清价值观,形成真善美的价值趋向。
【关键词】学讲方式 以生为本 小组合作 实践
徐州市在全市内开展“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笔者在思品学科践行“学讲方式”中发现,许多课堂演变成纯知识点的记忆、背诵,就连小组合作交流的也只是对答案互学。课堂缺乏生气,生成、活力、智慧。笔者通过以下教学片段,谈谈对这一话题的理解。
【课例描述】《正确认识自己》(苏教版初一思品第一课)教学片段。教学流程:(1)情景导入引入课题,教师出示目标;(2)学生自学提纲,逐题解决;(3)学生背诵,展示交流;(4)练习反馈,教师指导。
【教学反思】授课教师在导入环节,用故事引入,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接着屏幕出示自学题目,学生看书,5分钟后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学生背诵,展示交流,紧接着就是拓展训练。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成了自学,背诵,讲解、检测,笔者感觉此教学设计仿佛是穿上了学讲方式的鞋,然而却走上了旧课堂的路。对“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这一重难点问题的突破几乎没有突破,投影出示答案要点。教师要求学生记忆,几分钟后展示学生背诵的成果,毋庸置疑,这样的课堂能有效落实知识、能力,毫无疑问确实能提高学生成绩。
一定要自学、展示、交流、拓展,几步吗?就初一思品很多知识涉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需要学生内化为自身的行动,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绝不是预习知识点,回答知识点,检测材料题那么简单,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思想品德学科不仅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而且要采取合理有效的形式开展与实施,以提升学科的道德教育功能。思想品德课在教学目标上具有德智双重性,既要抓住知识要点,又要以德育视点落实导知以行。
好的效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辩论、小品、模拟法庭等形式,而不是一味地出示预习题目,学生交流预习目标,几分钟读背,小组比赛记忆,强度确实很高,但又有多少价值?又将学生变为学习机器。笔者认为可以开展“学生找潜能活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潜能,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知识在感悟中生成,知识在学习中习得,知识在过程的体悟,而不是直接寻找答案的结果,教学知识落实的目标强于一切。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询问学生:你的这些潜能是怎么知道的?你的同学说出了你没写上去的潜能,你有什么感想?潜能的发现有哪些方式?这样几个问题的设置,学生很容易明白知识就在生活中。知识的产生体验而生成,情感因体验而升华。开展“找潜能”的活动,让学生明确通过自我认识、他人评价、自我反省等多种方式了解和认识自己,而不是教师以冰冷的知识的倾倒。践行学讲计划不是简单、纯粹靠记忆、背诵、展现,笔者认为依据学科的特点课堂一定要有拓展探究,通过多种形式的开展让师生共同互动,点燃智慧的课堂、灵动的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洒满情感语录的课堂教学,是体现价值导向的课堂教学①。在拓展探究环节大有可为,能找到结合点和平衡点。此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活动、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活动和体验也可以放在导入环节引入新课的学习,由学生谈活动后的体验,自然引入课题。若放在拓展探究环节,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小组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由于知识结构、学习背景的差异,学生对同一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看法,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分享不同的见解和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活动、制造话题、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激起合作热情,激活合作思维,达到心灵的碰撞、情感的升华。
在学习《天下父母心》时,我设计了“如何向父母表达爱”板块。由于学生家庭环境不同,对父母的沟通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此时,小组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有助于发挥同伴教育效应。教师引导:遇到以下情况时,你时如何向父母表达爱的?在父母工作繁忙时,在父母生命时,在父母生日时……通过小组分享,让学生明白哪些同学做得比自己好,自己哪些地方不够,引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内心的反省,在交流中澄清价值观,形成真善美的价值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