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究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oguo3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是一门涉及环境、资源、人口等多方面知识的学科,在该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能让学生学会欣赏、尊重和珍爱生命,增强抗挫折能力,提高生存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实施体验教学方式,践行生命教育
  高中地理教材中包含大量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教材内容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感受生命意义与价值。如果教学条件允许,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到与生命有着紧密联系的体验活动当中,形成爱护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
  以《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教学为例。在正式授课之前教师让学生将座位靠拢在一起,这时,大部分学生都感受到前后左右极其拥挤,活动受限。此时,教师引导:“虽然这样的座位设置让大家不舒服,但这样的教室能遮挡狂风暴雨,甚至还有书柜、空调、互联网等设施。现在,如果让贫困山区的孩子进入你们认为的狭窄的教室里学习,会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会”。随即教师继续讲解:“人口合理容量并非实数,而是虚数,不同的人在同一空间内会产生不同感悟,然而在一定空间范围和时间内会有一个大致的虚数范围。”学生在上述体验活动中充分理解人口的合理容量,学会珍惜現有学习条件。总之,体验法能充分彰显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未来步入社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也能唤醒学生潜在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升华自身生命价值。
  二、紧贴学生实际情况,践行生命教育
  毫无疑问,教师是学生前进路上的引导者,成长的守护者,自然而然需要关注学生心理和精神发展规律,更要为学生传授逃生本领、生存技能,以及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等。例如,学生在学习滑坡、飓风、海啸、地震、泥石流等地理现象时要明白,生命在大自然面前十分脆弱,自然界任何一个细微的环境变化都极有可能伤害生命。
  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频发且有着强大的破坏力,我们无法提前预知灾难,更无法将学生置身于无任何灾害的安全地带和环境当中,所以,培养学生感知危险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自我解救能力,无疑会让学生受益终身。教育在于为人类传递生命气息。所以,教育就应围绕生命开展,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形成善良的人性本质。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紧贴学生学情和教材内容渗透生命教育,真正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有效开展课外实践,践行生命教育
  高中地理教师除了借助课堂教学开展生命教育外,还需借助课外实践渗透生命教育,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教育。首先,教师可借助每年的重要节日开展生命教育,如3月20日为“世界水日”,教师在该节日前后可渗透生命教育增强学生保护水资源和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等良好习惯。通过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白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无法推卸的社会责任。
  再如,4月20日为“世界地球日”,学校应针对此节日进行大量宣传并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让学生明白地球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家园,每个人都有爱护家园和保护环境的责任。即使为了经济发展要开发资源也要基于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协调,开发资源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禁止开发资源并不是保护环境的唯一目的,需要科学合理协调保护环境和开发资源二者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学校应合理把控每个节日时间节点宣传生命教育,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其次,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高中地理教师可定期举办与地理知识有着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感受大自然并学会与其和谐相处。开展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与自然,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搜集、整理、观察、总结资料,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意识,明白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对人类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意义。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应明确渗透生命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外,还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生命观,并学会尊重世间万物,主动思考生命的意义和追求生命价值,在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DLC薄膜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分析DLC薄膜的结构和总结归纳DLC薄膜制备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DLC薄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关键词:DLC薄膜; 结构; 制备方法; 金属掺杂中图分类号:TG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1-071-002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DLC)薄膜是一种物理化学性质类似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由于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智力、发育水平有所不同,不同成长背景下学生的心理特征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不同学习阶段,培养批判性思维需要有特定的方法。我国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起步较晚,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又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之一。所以,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现状和高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应当对批判性思维进行初步的启蒙。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中国传统教育理念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仅要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还要积极主动地探索更多的新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突破“灌输式”教学的局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完成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基于此,笔者在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流程  为了确保探究式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要使学生在初步掌握基本理论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要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即史料实证、家园情怀、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精心设计历史课堂教学环节。一、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为接下来的历史知识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
与其他教学方式不同,专题教学以多种方法对学生所熟悉的历史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原有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当然,这一过程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整合教材内容,选择合理角度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设计教学。编者在设计教材内容时,根据时间顺序,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整合。教师在进行讲解时以专题形式进行教学,但是如果教师以其他角度进行授课,学生可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悟和收获。  
道德与法治教学如果脱离生活,就会显得抽象、枯燥,教师要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教师要改变教材至上、目标单一的教学现状,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建立与学生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让课堂能真正回归生活。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感知生活、探究生活,感受探究学习带来的乐趣。  一、课前准备,精研教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
期刊
当前的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许多学生表现出兴趣不高,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进行教学优化工作,寻找高效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现阶段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新的教学理念影响下,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也应紧随时代发展需求,关注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促进高中生的综合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现阶段政治
课堂提问能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有助于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要关注课堂提问,用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解决问题,有效建构思辨课堂,提升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一、直奔主题,引导补充阐述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直奔主题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先围绕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师生一起深入探究。这样的提问能促使学生加深对某些知识的
期刊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我国德育课程中基础的和主要的课程.为适应初中学生成长的需要,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了道德、心理健
期刊
在高中階段,地理学科因为本身的抽象性以及学科本身的难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逐渐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课堂感受,将教师的角色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笔者在本文将对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策略进行研究。  高中地理学科的逻辑性特点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