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密切的联系.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数学生活化,让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深意,引导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世界,用数学的思想去解读问题,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对策处理工作.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 生活化 数学意识 实践
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要大力加强.近几年来,中学数学建模的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社会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高中数学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充分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密切的联系.数学应用与数学知识学习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开放数学应用的背景素材,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那么数学课堂教学怎样生活化呢?
一、改变教师教育意识是课堂生活化的前提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很显然,要使学生具备创造能力,关键在于有创造性的教师引导,教师的创造能力主要体现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求异性,新颖性和高效性.提倡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不能总把精力放在如何解读课本,如何把课本内容讲清上,这只会导致所教的学生拥有知识却不会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的促进者和问题解决的指导者.教与学的过程中生发的经验、能力、情感,学习的情境、氛围,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生主体的体现等等,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教师不仅要有知识经验,同时应当具备现代教育意识,才能在这个信息激增,瞬息万变的社会作好学生的导航者.
二、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是课堂生活化的基础
数学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华罗庚教授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要使学生获得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必须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课堂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发觉数学就在身旁,感受数学的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摄影机三脚架、自行车架、锁门,实际是利用了公理3:“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平面”;一些店铺的捐帘门、安全门则借助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等.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寻数学问题,把数学概念具体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华罗庚教授说:“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数学生活化,让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深意,引导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世界,用数学的思想去解读问题,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对策处理工作.
三、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常规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高效课堂的至高追求.创设教学情境,要注重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学生身边来发现、挖掘问题情境的信息.同时用好学生的经验.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源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深挖和利用.通过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加强数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有较多的发挥空间. 学习起源于新的学习情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外,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多去思考数学问题,进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应用意识.
四、教学活动实践性的强化是课堂生活化的有力保证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启迪智慧的钥匙.学生若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思考生活事例,其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思考中不断创新、尝试,才有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可能.“实践出真知”,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实践中,可以进一步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例如,学习完必修5等差、等比数列的应用后,要求学生到本地银行收集我县有关教育储蓄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利用高一数列知识通过详尽列式计算,对教育储蓄过程中的每一步骤给以解析,了解帐目细则,在此过程当中,学生可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价值.所以说,数学的学习不能只做大量的练习题,更为主的是让学生走向社会,搜集和整理有关数学信息;并能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助于数学思想内化为个人的素养.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将数学课堂引向生活,使学生有“学有所用,学有所为”感受. 教师要充分体现高中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转变传统的高中数学“教”与“学”方式上作一些探索,从数学教学设计的角度,回答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什么”、“教什么”和“怎么学”、“怎么教”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数学课堂教学,容易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营造平等、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高效课堂,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王尚志.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J].数学教育学报.2005,(5).
[3] 郑金洲.课改新课型[J].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6.(12).
【关键词】数学教学 生活化 数学意识 实践
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要大力加强.近几年来,中学数学建模的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符合社会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高中数学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充分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密切的联系.数学应用与数学知识学习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开放数学应用的背景素材,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那么数学课堂教学怎样生活化呢?
一、改变教师教育意识是课堂生活化的前提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很显然,要使学生具备创造能力,关键在于有创造性的教师引导,教师的创造能力主要体现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求异性,新颖性和高效性.提倡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不能总把精力放在如何解读课本,如何把课本内容讲清上,这只会导致所教的学生拥有知识却不会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的促进者和问题解决的指导者.教与学的过程中生发的经验、能力、情感,学习的情境、氛围,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生主体的体现等等,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教师不仅要有知识经验,同时应当具备现代教育意识,才能在这个信息激增,瞬息万变的社会作好学生的导航者.
二、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是课堂生活化的基础
数学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华罗庚教授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要使学生获得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必须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课堂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发觉数学就在身旁,感受数学的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摄影机三脚架、自行车架、锁门,实际是利用了公理3:“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平面”;一些店铺的捐帘门、安全门则借助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等.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寻数学问题,把数学概念具体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华罗庚教授说:“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数学生活化,让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深意,引导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世界,用数学的思想去解读问题,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对策处理工作.
三、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常规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高效课堂的至高追求.创设教学情境,要注重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学生身边来发现、挖掘问题情境的信息.同时用好学生的经验.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源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深挖和利用.通过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加强数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有较多的发挥空间. 学习起源于新的学习情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外,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多去思考数学问题,进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应用意识.
四、教学活动实践性的强化是课堂生活化的有力保证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启迪智慧的钥匙.学生若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思考生活事例,其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思考中不断创新、尝试,才有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可能.“实践出真知”,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实践中,可以进一步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例如,学习完必修5等差、等比数列的应用后,要求学生到本地银行收集我县有关教育储蓄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利用高一数列知识通过详尽列式计算,对教育储蓄过程中的每一步骤给以解析,了解帐目细则,在此过程当中,学生可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价值.所以说,数学的学习不能只做大量的练习题,更为主的是让学生走向社会,搜集和整理有关数学信息;并能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助于数学思想内化为个人的素养.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将数学课堂引向生活,使学生有“学有所用,学有所为”感受. 教师要充分体现高中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转变传统的高中数学“教”与“学”方式上作一些探索,从数学教学设计的角度,回答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什么”、“教什么”和“怎么学”、“怎么教”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数学课堂教学,容易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营造平等、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高效课堂,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王尚志.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J].数学教育学报.2005,(5).
[3] 郑金洲.课改新课型[J].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