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沌”与“氤氲”:道的朦胧美趣

来源 :宗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w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浑沌”与“氤氲”:道的朦胧美趣潘显一从审美感知的角度来考察,道教美学对“道-美”的把握,带有一种与“道”俱来的模糊性、朦胧性;它对“修道”理论中的“真气”、“元气”的阐述和理解,也带有理性表达和理论意义上的模糊性,而有一种审美意义的朦胧性;它又要求...
其他文献
本文简明闻论了道家道教收视反听的感知观,和在此思想指导下的道教修行对感官养护的理念,指出道家道教的感知现对现代人的养生实践和社会生活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本文阐述了道教善书与一般善书之间的关系,指出道教善书属于民间善书的范畴,有着民间善书的共性。但道教善书又有不可替代的独立性,本文对道教善书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道教善书的三个主要特征。
本文对蕴、处、界作了详尽阐释,作者认为此三者是佛所立的根本法门,名曰“三科”。是一切教法之根本,一切义理之所依,是相当重要的,也是学佛者及研究者应当最先明之的。
这是作者的三则读书札记。它主要是针对作者在阅读佛藏的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辞书中的某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对我国著名佛学家和思想家王恩洋先生在1924年间所撰著作做了考证,并将这些著作的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提要。相信此文对佛学研究及爱好者有所帮助。
本文探讨了羌族原始宗教与羌族社会教育的关系,分析了在社会教育这一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里,原始宗教的主要表现。探讨了羌族原始宗教对羌族社会教育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指出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后,羌区社会生活的变化越来越显著,显示了羌族精神生活发展趋势。
本文论述了炼养与科仪的关系,认为斋醮礼神仪式,是修炼养生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叙述了当代台湾科仪的源流及各派科仪之概况,并侧重探讨了台湾全真科仪所体现的炼养又蕴。
《道教义枢》的自然观简析李刚本文通过比较道、佛二教对自然与因缘的论述,对初唐道教教义学代表著作《道教义枢》的自然观作了简要分析。文章认为,《道教义枢》的自然观融汇了佛教的因缘说,使“自然”的含义具有“空”的气息,佛教中观学派的缘起性空说成为《道教义枢...
王常月修道思想略论唐大潮本文对清初全真龙门派著名高道王常月的修道思想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指出王常月通过圣人与凡人的关系、人道与仙道的关系、世法与出世法的关系的论述,完整地表达了其修道思想在于:以持戒为先,定慧等持,约束身心,以修性为最高目标,通过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