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性空相关论文
佛教和合思想通过哲学解析与历史开展得以充分表达。在哲学解析上,通过心性识境之界定,以分别说论述:识境和合,心性和合,心识和合,......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能够流传2000多年,目前仍活跃于世界各地、信众数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提出的"缘起性空"人性思想......
摘要“无为而治”是哲学家老子的重要思想。道家“无为”的核心思想与佛家的“缘起性空”思想是相通的,佛家的“空”, 是“真空生......
三教关系史上,天台、华严等宗的释经著作,真正揭明了佛教与儒、道二教在哲学思维上的差异性.释智顗区分了世间之实与出世间之实,他......
佛教哲学的根本原理是缘起论.一方面它阐明了万事万物都是因缘而起的道理,另一方面又揭示了事物之间因果相连、历然无失的奥秘.这......
本文对藏传佛教噶举派与天台宗从佛教义理,思想渊源,思维倾向,修持方法等方面作了初步比较。论述了它们相同的中观性空理论及佛性......
南山寺诗歌史韵雯万圣佑国寺明·镇澄白社翠巅头,登临思转幽。风烟千幛暮,钟磬一林幽。清写藤萝月,寒生薜荔秋。虚堂无一物,坐看大......
佛学跟太极拳一样,都很深刻。太极拳是拳里面最深刻的,和佛学一起参研,两者就会珠联璧合,如果最后改为水性太和拳,就成为佛门的东西了。......
在海德格尔的"无"与佛教的"空"之间有很多可以讨论的问题,而且具有现实意义。与轴心时代其他文明纷纷以某种永恒的终极实在为理念......
<正> 一般来说,一切宗教实践都是受宗教理论制约的。藏传佛教哲学是印度佛教哲学和藏民族哲学思想一千多年结合与发展的产物,其哲......
<正> 再说祖师禅 ——从识认论上来看禅宗的 “离四句绝百非” “四句百非”乃佛法为泯除众生有、无对待等迷执邪见而说明缘起性空......
佛教的“缘起性空”论,特别是对于人的生命本质的认识,对于灾民认识智慧人生,以理智与从容的态度面对各种灾难,缓解灾民心理上的痛......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 宗喀巴是西藏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对佛教在藏地的传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格鲁派(或称黄教)......
<正> 一、佛教道德观的特点佛教道德观最重要的特点是以般若为先导,以利他为基础。佛教徒为了自利利他,应当极其重视知识的积累和......
东汉末年,经学式微,而至曹魏,玄学始盛,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魏晋玄学思潮。魏晋玄学与汉代儒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援道入儒、援佛入......
<正>佛教依真、俗二谛度化众生。所谓真谛,即世界的本质,诸法之实相,诸佛所证悟开示的"诸法无我""缘起性空"之理;所谓俗谛,即世俗......
恩格斯在论述欧洲哲学的演化进程时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
<正>《心经》初见于600卷《大品般若经》,文字通俗简约,义理玄妙深邃,问世以来广受世人推崇,光芒一度盖过《般若经》,遂被从中择取......
(2017年9月26日)尊敬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尊敬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迈克尔·沃布思......
<正>"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1](以下未注同此),是《肇论》中描述"物不迁"的名句,此境与......
<正>宗喀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其理论体系是在统摄和圆融了印度和西藏各教派等的哲学和伦理观点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在格鲁派......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下)济群如何得见如来学佛的人可能都会关心这样的一个问题,佛陀是什么样子?如何才能见到佛陀?针对世人的疑问,《金刚经......
中观思想传入中国始于鸠摩罗什对印度龙树所作《中论》的翻译。佛教中观思想主要指以大乘般若学的缘起性空理论为基础,不偏不倚、不......
“白黑之争”是南朝刘宋时代儒家与佛教在哲学领域中的一次重要争论,其代表作是慧琳的《白黑论》。从有关争论来看,无论是反对佛教......
“缘起性空”说述评吴根友本文就大乘佛教中观派创造人力树的新命题“缘起性空”说作了哲学评析。“缘起性空”说的提出,对佛教哲学......
佛教的缘起说是其教主释迦牟尼证悟的一种关于宇宙人生的理论。它既是佛教理论的基石、核心,又是佛教区别于其它宗教、哲学、思想的......
<正>一、自性见和空的含义龙树的中观哲学系统,采取遍破一切的论证方式,如《中论》品品皆破,时空、因果乃至涅槃一往破尽,很容易使......
本文试图从西方知识论的视角来解读"缘起性空"说,认为"缘起性空"说中的怀疑主义情结必然导致缘起有的难题,并力图用当代知识论的语......
《金刚经》是一部极为重要的佛教经典著作。它以佛教《诸法无我》的般若思想为核心,并随着佛教发展而广泛流传蒙、藏两个地区,成为......
据婆罗门教经典,古印度雅利安人种姓制度盛行时期的婆罗门教,以"大梵天"为其本体,本体无为自生,为万物所依止,它自我发意创造世界......
没有精神的支持和心灵的归皈,缺乏信仰的支持和生命的终极关怀,人类将无法精彩地演绎自己的生命,从而任何意义上的和谐都将难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