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缘缘相关论文
本文主要依据汉语佛教文献(汉译与汉地所撰)中涉及“法”之定义及其释义的记载,梳理从“法”之定义的诞生直至较为广泛地使用“轨持......
通过介绍佛教三科结构和哲学目的,揭示有部如何在实在的刹那自性上建构主观与客观的现象世界。进而指出有部认识论特点与其实在观......
陈那的所缘缘是继承了小乘有部所缘缘所蕴含的“所缘”与“缘”这二义思想并对小乘所缘缘加以改造而来.它吸取和融合了有部的形象......
真谛与玄奘之学关于“境相”的理论差别十分大,这主要表现在“外在结构”和“所用术语”的巨大分歧.然而,两学在“内在理论结构”......
认识论是近代哲学所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其核心是探讨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的主体哲学或意识哲学。而佛教哲学更以博大悠久的精细分析......
本文论述了玄奘在印度游学期间和回国以后对因明所作的贡献。前者主要表现在修改胜军立量和解答正量部师般若毱多的难题;后者主要......
<正>一般认为,玄奘及其所开创的法相唯识宗只是将古印度瑜伽行派的学说传入中国,由于没有体系性的中国化而难以为中土社会所接受。......
“所缘缘”是佛教哲学中有关认识论和因果论的一个基本概念 ,相当于“认识的对象”之义。因果论是佛教哲学中极为复杂的基础性理论......
<正>《心经》初见于600卷《大品般若经》,文字通俗简约,义理玄妙深邃,问世以来广受世人推崇,光芒一度盖过《般若经》,遂被从中择取......
<正> 一、因果的形成、区分与人生的向往佛教哲学最中心最基本的理论是“缘起”或“缘生”说,所以它常宣称“众缘生法”。缘,即现......
【正】 关于佛教,从哲学史的角度去把握,似乎可以这样简单地概括:它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本体论以及对于本体的证悟论。这有两个侧面,......
唯识学有一套独特的认识论,它是佛教终极目的———转识成智的实践方法论。为了确证内在思维的独立性,唯识学对人的认知原理进行了深......
<正>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的回答各不相同:有的人以家财万贯为幸福,有的人以学识渊博为幸福,有的人以......
<正>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体系脱胎于佛教唯识学。对熊十力思想演进历程及其新唯识论相关著作加以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唯识学"四缘论"尤......
一、序言当初将《大乘起信论》和东亚的主体性哲学关联起来,作为此次研讨会主题,主要的构想是试图在东亚近代主体性哲学的形成过程......
<正> “说一切有部”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逝世后三百年(约公元前二、三世纪)从上座部分裂出来的一个重要派别,所谓“一切有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