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三项课程理念之一,科学探究也被列为内容标准十大主题的第一主题。开展实验探究性学习是中学生物教育中最有效地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实验探究的开展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该方面的教学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一再是孤零零的、毫无生机的结论性知识点,而是经过自己实践主动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它不仅包括知识的来源、发展、内涵、内在关系和价值取向,更包括一些方法论和创新发现等。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地得到体现,创新发现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其中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例如,有些实验只是应付考试而已,大部分实验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现本人对新课标下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课前实验材料准备让学生参与
在初中生物实验中,涉及到的实验材料较多的是动植物材料,如蚯蚓、鼠妇、鲫鱼、菜青虫、蝗虫、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材料。课前实验材料准备如能让学生参与,有利于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而且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
二、课堂中引入活的生物或实物材料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课堂教学选材理念是:有“生的”不要“死的”,有“真的”就不要“假的”,有“会动的”就不要“不会动的”。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活的动植物或實物引入教学,既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离野外近的学校,还可以拓展授课空间,把上课地点定在菜地、田野。如笔者就常常把学生带到学校周围野外的菜园里,观察,采集实验材料,制作动、植物标本。这样做,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实验材料,充实标本室,又可以弥补课内技能培养的不足,还可以密切师生间的有效交往。
三、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是主导者,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要不断巡视每组的实验情况,要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的姿态给学生以指导,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要及时给以适当的点拨和帮助,使每个组的实验都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实验有时要等一段时间。如唾液淀粉酶的实验、光合作用实验中绿叶的脱色等,这时教师要安排观察或讨论的内容,不要让学生闲等,否则课堂秩序容易混乱。另外,教师还要对操作准确、观察认真、纪律良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对于纪律不好的学生,要小声提醒,帮助他们及时改正。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收获、情感体验等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记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或期末考核中,鼓励学生从实验过程体会、收获科学实验的快乐。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课堂上。
四、课堂上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创设迁移情境
如“种子成分探索”这一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设计了以下思考题:①在燃烧种子鉴别无机盐存在时,请记录下种子的一系列变化。②用试管加热种子鉴别水分存在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事项?③在滴加碘液验证淀粉的存在时,通过实验总结出加几滴碘液才使颜色变化为正常?④找出切小麦胚的科学方法。从以上的思考题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如此处理教材,调动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达到教者轻松,学者有趣,深化了种子成分的感性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利用迁移规律,触类旁通地悟出未知,使学生终身受益。
五、结合实验不拘泥于教材来拓展探究资源
生物实验课应注重多从实验的角度,多一点启发探究。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观察茎的横切面这节实验课,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而不是实验做完了就了事。我们应在实验后,要求学生观察茎的横切面的变化。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分析这种变化是什么在起作用等等,达到学生通过实验过程而形成终身难忘的效果。
六、实验探究发扬师生个性
在组织教学上,可以充分让学生有个性地学和教师有个性地教。有的学生善于动手实验,有的学生善于观察,有的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有的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学习,也可以引导他们在上课时自由组合,充分利用个人的优势,达到整体的学习效果。如在讲述“软体动物”时,一上实验课,我就让学生根据小组实验观察的情况,提出问题并讨论,用白纸来做记录。事实上,这节课学生记录的问题多,自己解决的问题也多。在生物学科的能力课上,我把学生按照他们的个性分为观察课题组、探究课题组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较聪明的学生可以在课上学习有关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甚至可以自由地在实验室进行本节内容的生物课题研究,而不必“齐步走”,将个别辅导与班级辅导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我们在开展生物实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来进行开发,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提升,从而弘扬个性和力求创新。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以创新的思路、新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这一研究继续深化、拓展,从而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课打下牢固的基础。
广西百色市西林县民族初级中学
一、课前实验材料准备让学生参与
在初中生物实验中,涉及到的实验材料较多的是动植物材料,如蚯蚓、鼠妇、鲫鱼、菜青虫、蝗虫、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材料。课前实验材料准备如能让学生参与,有利于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而且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
二、课堂中引入活的生物或实物材料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课堂教学选材理念是:有“生的”不要“死的”,有“真的”就不要“假的”,有“会动的”就不要“不会动的”。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活的动植物或實物引入教学,既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离野外近的学校,还可以拓展授课空间,把上课地点定在菜地、田野。如笔者就常常把学生带到学校周围野外的菜园里,观察,采集实验材料,制作动、植物标本。这样做,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实验材料,充实标本室,又可以弥补课内技能培养的不足,还可以密切师生间的有效交往。
三、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是主导者,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要不断巡视每组的实验情况,要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的姿态给学生以指导,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要及时给以适当的点拨和帮助,使每个组的实验都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实验有时要等一段时间。如唾液淀粉酶的实验、光合作用实验中绿叶的脱色等,这时教师要安排观察或讨论的内容,不要让学生闲等,否则课堂秩序容易混乱。另外,教师还要对操作准确、观察认真、纪律良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对于纪律不好的学生,要小声提醒,帮助他们及时改正。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收获、情感体验等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记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或期末考核中,鼓励学生从实验过程体会、收获科学实验的快乐。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课堂上。
四、课堂上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创设迁移情境
如“种子成分探索”这一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设计了以下思考题:①在燃烧种子鉴别无机盐存在时,请记录下种子的一系列变化。②用试管加热种子鉴别水分存在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事项?③在滴加碘液验证淀粉的存在时,通过实验总结出加几滴碘液才使颜色变化为正常?④找出切小麦胚的科学方法。从以上的思考题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如此处理教材,调动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达到教者轻松,学者有趣,深化了种子成分的感性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利用迁移规律,触类旁通地悟出未知,使学生终身受益。
五、结合实验不拘泥于教材来拓展探究资源
生物实验课应注重多从实验的角度,多一点启发探究。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观察茎的横切面这节实验课,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而不是实验做完了就了事。我们应在实验后,要求学生观察茎的横切面的变化。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分析这种变化是什么在起作用等等,达到学生通过实验过程而形成终身难忘的效果。
六、实验探究发扬师生个性
在组织教学上,可以充分让学生有个性地学和教师有个性地教。有的学生善于动手实验,有的学生善于观察,有的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有的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学习,也可以引导他们在上课时自由组合,充分利用个人的优势,达到整体的学习效果。如在讲述“软体动物”时,一上实验课,我就让学生根据小组实验观察的情况,提出问题并讨论,用白纸来做记录。事实上,这节课学生记录的问题多,自己解决的问题也多。在生物学科的能力课上,我把学生按照他们的个性分为观察课题组、探究课题组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较聪明的学生可以在课上学习有关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甚至可以自由地在实验室进行本节内容的生物课题研究,而不必“齐步走”,将个别辅导与班级辅导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我们在开展生物实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来进行开发,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提升,从而弘扬个性和力求创新。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以创新的思路、新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这一研究继续深化、拓展,从而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课打下牢固的基础。
广西百色市西林县民族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