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资源的整合与重构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js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本文以历史专题“英法美资资产阶级革命”为项目主题,从内在文本的重构、纵向理路的深究、横向资源的延伸三个角度,对项目学习进行了全新的探索与实践,以期对历史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全新的整合与重构。
  众所周知,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当前,各科教师都在努力尝试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期实现“生本、效本、能本”的有效课堂,但无论是从教师角度而言的精致课堂,还是从学生角度而言的自主学习,都无法改变既定的教材。教学似乎走到了“瓶颈”之处。课堂教学的这一局限性,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可能真正达到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正是基于这样的客观背景,我们提出了通过专题教学,以项目引领来实现历史课程资源的整合与重构这个课程理念,以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够突破“瓶颈”,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本文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专题为例,通过与此专题
  相关的课程资源的整合与重构,来探究历史课程项目学习的策略与
  方法。
  一、纵向理路的深究
  项目学习试图改变传统教育以教材为唯一学习对象的教与学的模式,试着让学生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根据教材断代的内容选择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并探究。项目学习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将给我们的历史课堂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为了使其作用达到最大化,项目的开发就必须要与学生的实际贴近。为此,我们无论尝试着从哪个角度去选择项目,都需要努力从生本出发,切合项目的具体特征与内在理路,从而形成一个高效、有序、自然的生态循环。
  教材虽为经典,但也只是片段,并且分布于不同的章节之中。所以,我们须将教材重新整合、拓展、重构,使其成为一个有厚度的项目。而历史本身就是一条螺旋上升的线,具有连续性与完整性,但目前我们的教材在体例的编排上却人为地将其割裂。以该专题中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为例,在课程教学时,我们可以将新航路开辟后作为大西洋岛国的英国逐渐取代意大利成为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的相关内容补充进去。此外,既然这是一个项目,那么就该将与其相关的纵向的历史深究下去,如:正是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政治因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开始并最早完成于英国创造了不可取代的条件,并让英国成为当时的“日不落”帝国。既然我们的项目学习是为了实现、形成一个高效的生态的循环,那么在进行专题项目的学习时,这些知识点之间的链接就变得不可或缺了。在同一专题中,将纵向两课或多课内的资源有效进行整合、重构,既节约了课时,也提高了效率,更体现了新课标中历史教学能效性的“效本”理念。
  二、横向资源的延伸
  一本教材,一则史实,学生往往会“过目即是瞬间,看过即成过往”,很难真正停驻于他们那颗驿动的心。倘若想要让他们流连此处,想必是更需要一片动人的风景。我们之所以将革命专题做成一个项目,目的就是为了让专题教学具有厚度、宽度和广度,从而走向内在的深度。这就需要课堂教学旁征博引、旁逸斜出,将经典的课内教材视为“敲门石”。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我们可以将该项目进行延伸、拓展,联系中国史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鸦片战争》,在初二教学时,曾经有学生问我“为何首先打开中国大门的是英国,而不是其他西方大国”,鉴于当时的初二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尚不具备接受能力,该问题确实一时无法与学生分析透彻。但对于初三学生,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将这一问题条理清晰地进行课堂资源的链接、迁移与整合。正是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之后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日不落”帝国,因此也就具有了首先打开中国大门的能力与需求。
  又如同为进入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之一的资产阶级改革,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也与本专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与该项目专题相关的教材内的知识板块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呈现,但有一点,作为一个项目,在课堂教学时,务必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散、多迁移、多链接,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显著的地位,这也正好契合了新课标中的“能本”要求。
  三、内在文本的重构
  一颗颗四散的珍珠,用一根线串起来,方显得光彩夺目。当前,就某一个专题或主题的章节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是比较分散的,我们不妨先拉出一条线,然后围绕这条线,重组教材,进行系统学习。这条线就是一个项目的主题。
  我们此次项目学习的主题是关于历史专题的课程资源的整合与重构。就“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这一专题而言,它是人教版九年级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课程文本的排列自然有它的道理。所以对于历史教材我们应当首先尊重,其次用好。那么怎么用好手上的既有教材资源呢?原有的文本排列其实有很多值得商榷或者说可以进一步优化的地方,比如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国的诞生》和《美国南北战争》为例,两课内容讲述的都是美国历史,但教材在编排上却在两课内容之间穿插了《法国大革命》一课。其实编者是考虑到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间在这两个历史事件的时间之间,考虑到了历史的时序性,但却忽视了历史课程的连贯性与内在逻辑性。我们知道,史书一般可以分为编年体与纪传体两类,在内容的编排上我们确实要以编年体的模式为主导,但在具体的课程中,同属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却更适合以纪传体的模式来整合。这样整个课程资源的连贯性将更为酣畅,学生在认知层面上也更容易接受。
  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原本是一个默默以赴、孜孜以求的目标。对历史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与重构,运用项目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建构起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
其他文献
任教23年来,揣着一份热情,为教育绽放青春的斑斓;带着一份执着,在平凡的岗位上放飞似水年华;凭着一份睿智,打造乡村教育名片——他就是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全国诗教先进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泾口镇第二中心小学校长韩建伟。  韩建伟说:“作为一名出生在农村,工作在农村的小学校长,我最大的心愿是安安静静办学,踏踏实实做事,在我所任职的学校为乡村教育贡献力量。”  坚守乡村甘寂寞  1992年,19岁的韩建
自2010年合校以来,学校在继承传统、整合资源、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确立了“充分体验、尽情展示、享受成功、完整育人”的特色创建目标,提出了以“学戏曲,学做人,体验幸福人生”的戏曲教育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在继承中创新  如何让学校的戏曲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学校认真学习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并最终将目光集中在了教师队伍上,2010年9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5年第1期刊登彭国远的文章指出:当移动终端渐渐取代桌面电脑辅助学生学习时,学生的学习场所、学习方式均发生了改变。到底什么样的移动设备是学生学习最适合的,这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和家长关注的话题。仅以平板电脑这一移动终端为例,由于其类型也颇多,因此教者在选择时要充分考虑适宜性。对此,积极探索信息化教育的工作者,可以从“健康环保模式”“文字书写模式”“耐用易用模式”“稳定环境模
山东省烟台开发区第一中学于1987年8月成立,2003年7月高中部搬走,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成立。现有教职工131人,高级教师29人,一级教师67人,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7位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96%的教师拥有本科学历。现有教学班32个,在校生 1600多人。学校坚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的办学思路,贯彻“遵循规律,效益优先”的治校策略,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正在发
多年来,周珍从事管理学教学和科研,特别在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社会治理问题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其中针对中国雾霾联防联控机制等社会热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前沿理论和解决方案,并被国家相关部门应用在社会治理实践当中。周珍曾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了两年访问学者,在国内及国际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主持、参与、承担了十余项国家和市级科研项目,如《京津冀一体化下雾霾联防机制与联控成本分摊策略研究》《基于V
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紀检组副组长、监察局局长徐开濯近日表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要抓住招生、基本建设、物资采购和校办企业等重点领域,以及一些影响恶劣的师德师风问题。  徐开濯表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重大,全社会关注。要抓住重点领域,紧扣监督执纪问责这个基本职能不放松,紧扣领导机关、领导干部、领导班子成员这些重点,一级一级往下抓。
要依法办学,首先要求办学单位要懂法,这是非常重要的。笔者所在学校就大胆地改革综合实践课程,经过多年实践,终于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在充分依托社区资源、夯实安全工作的基础上,让所有家长、老师和学生懂法;利用资源,深入挖掘,广泛开展普法活动;让学生参与安全管理,争做维护法制安全的主人;让家长参与守法、安全管理,营造安全的学校环境。  深入挖掘,广泛开展活动  广泛开展“法在我心中,安全在我心中”系列教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河北省迁安市第六实验小学本着“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围绕“君子文化”建设,提出了“培养文质彬彬的现代君子少年”这一育人目标。学校紧扣育人目标,积极响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关于“正确处理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整合与均衡”的要求,落实综合实践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着力构建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1-5
理念解读  “和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使每个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为此,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使发展水平处于高低两端的学生得到特殊培养,还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让每个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成长平台。“养成为先,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确立,是教育规律的投射。我们认为,小学教育应以养成教育为主。养成为先,就是把学生习惯养成放在首位,并作为小学
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评价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课堂效果不够理想,课时目标不能有效生成。本文从案例入手,反思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学有效开展的目的。  案例背景  教师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学生的发展。一手大方俊秀的粉笔字、一口标准动听的普通话、一篇行云流水的教学设计、一个动感华丽的课件固然能让一堂课更加高效快捷,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