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固化的教学模式使语文教育呈现出非语文化的状态,语文课程缺乏活力,给人感觉是一种公式化教学。实施新课改以后,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情感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了个性化的语文课堂。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一、引言
在进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很多人对新课改的理解存在着偏差,特别是在语文教育教學过程中,很多人不能够很好地把握新课改对语文教育的内涵定义,导致新课改以后,绝大多数的语文课呈现公式化的状态,使得语文课的情感教育越来越淡,甚至消失。因此,我们应该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课改的目标和意义,正确理解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要求、概念以及内涵,理性地将语文学习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使语文教学回归情感教学。本文将以初中八年级、九年级的语文教学为例,浅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学。
二、情感教学和语文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情感教学?情感教学是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打造个性化的语文教育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语文?语文分为两个部分,“语”和“文”即语言学习和人文教育。语文是语言学习和文化、文学教育的简称,语文教育有属于它的学科特点,它包括知识内容和知识安排。知识内容,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知识安排是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语文学科的规律和特点有序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工作。语文课程必须要从语言表达形式开始学习,通过学习语言表达,掌握语文表达的内容和规律,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具体学习,充分把握语言表达的方法和精髓。
仅仅掌握语言表达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很难将语文知识灵活地运用起来,因此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培养目标,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另外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教育的时候,要精准地将教学内容提炼出来,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不要照本宣科。
三、语文情感教学的实施和探讨
1. 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教学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配合才能从本质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之间良好的竞争关系,做到共同进步。传统的教学环境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作“猫和老鼠”的关系,这对孩子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通过情感教学可以改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阅读开阔眼界,提升学生的思维情感
情感教学要求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想真正读好一篇文章,就要充分融入文章,想象文章中所描绘的场景,借助语境,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九年级的教材中《故乡》描绘的场景就是杨二嫂和闰土当时所生活的情况,描绘了辛亥革命时期农民的生活状况,学生通过想象场景,将自身代入文章中,就可以感受到作者伤感且又充满希望的感情,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和在革命中徘徊的人的现实状况。因此,通过阅读开阔眼界,借助语境融入文章,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情感,从而更好落实语文的情感教育。
3. 通过锻炼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开展情感教学活动
有的学生虽然能够独立阅读和思考,但是宏观把握能力、综合能力却很弱,在整体上的把握较差,因此,在学习和培养语文的情感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整体思考的能力和宏观观察能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不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八年级《台阶》就是一篇反思地方文化的小说,描述了落后地区的人们悲哀的生活;《背影》通过描绘父亲的背影,表达了父爱的伟大和劳苦人民的悲哀等思想感情。通过阅读不同文章,学生可以锻炼判断性思维,了解作者的情感所在,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4. 通过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课堂
在语文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能够更好的把握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情感教学。例如,在教学八年级《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圆明园被毁前的富丽堂皇和被毁后萧条颓败的图片,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的情感和作品中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中国当年被侵略者掠夺的根本原因,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丰富了学生的课堂。
5. 时刻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怀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大量的阅读优秀的作品,模仿优秀的文章。现在的初中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低,文学基础较差,因此,想要提高学生语文情怀,就要对语文课文进行鉴赏和分析,例如,八年级《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时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教学时,引导学生赏析描写庭中月色的优美语句,然后设想面对如此良辰美景,又有一位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友人共同分享,如果你就是苏轼,请你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如吾两人者耳。”这一句式来抒发感慨。学生将自身融入文章中,就可以感受作者身处逆境,还能拥有闲情雅致,拥有积极追求美好事物的乐观豁达的情怀,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对文章作者情感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使语文教学变得充满人情味。
四、总结
语文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教学,语文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版和教学风格,在语文教育中凸显情感教育,就要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创新多变,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怀,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风格,建全学生的思想,充分表达学生的情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牢牢抓住语文课程中情感教育最本质的核心内容,不要偏离培养目标,推陈出新才是真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贺映.浅析新课改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中华少年,2017(25):41-42.
[2]李志江.试论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外语文,2017(22):94.
[3]屈鑫慧.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渤海大学,2017(12):141-143.
[4]王阿丽.基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工作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111-79.
[5]王顺佳,杨克宁,王丽丽.探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6,3(08):242-243.
[6]盛波.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08):105-106.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一、引言
在进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很多人对新课改的理解存在着偏差,特别是在语文教育教學过程中,很多人不能够很好地把握新课改对语文教育的内涵定义,导致新课改以后,绝大多数的语文课呈现公式化的状态,使得语文课的情感教育越来越淡,甚至消失。因此,我们应该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课改的目标和意义,正确理解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要求、概念以及内涵,理性地将语文学习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使语文教学回归情感教学。本文将以初中八年级、九年级的语文教学为例,浅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学。
二、情感教学和语文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情感教学?情感教学是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打造个性化的语文教育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语文?语文分为两个部分,“语”和“文”即语言学习和人文教育。语文是语言学习和文化、文学教育的简称,语文教育有属于它的学科特点,它包括知识内容和知识安排。知识内容,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知识安排是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语文学科的规律和特点有序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工作。语文课程必须要从语言表达形式开始学习,通过学习语言表达,掌握语文表达的内容和规律,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具体学习,充分把握语言表达的方法和精髓。
仅仅掌握语言表达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很难将语文知识灵活地运用起来,因此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培养目标,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另外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教育的时候,要精准地将教学内容提炼出来,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不要照本宣科。
三、语文情感教学的实施和探讨
1. 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教学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配合才能从本质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之间良好的竞争关系,做到共同进步。传统的教学环境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作“猫和老鼠”的关系,这对孩子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通过情感教学可以改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阅读开阔眼界,提升学生的思维情感
情感教学要求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想真正读好一篇文章,就要充分融入文章,想象文章中所描绘的场景,借助语境,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九年级的教材中《故乡》描绘的场景就是杨二嫂和闰土当时所生活的情况,描绘了辛亥革命时期农民的生活状况,学生通过想象场景,将自身代入文章中,就可以感受到作者伤感且又充满希望的感情,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和在革命中徘徊的人的现实状况。因此,通过阅读开阔眼界,借助语境融入文章,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情感,从而更好落实语文的情感教育。
3. 通过锻炼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开展情感教学活动
有的学生虽然能够独立阅读和思考,但是宏观把握能力、综合能力却很弱,在整体上的把握较差,因此,在学习和培养语文的情感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整体思考的能力和宏观观察能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不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八年级《台阶》就是一篇反思地方文化的小说,描述了落后地区的人们悲哀的生活;《背影》通过描绘父亲的背影,表达了父爱的伟大和劳苦人民的悲哀等思想感情。通过阅读不同文章,学生可以锻炼判断性思维,了解作者的情感所在,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4. 通过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课堂
在语文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能够更好的把握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情感教学。例如,在教学八年级《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圆明园被毁前的富丽堂皇和被毁后萧条颓败的图片,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的情感和作品中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中国当年被侵略者掠夺的根本原因,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丰富了学生的课堂。
5. 时刻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怀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大量的阅读优秀的作品,模仿优秀的文章。现在的初中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低,文学基础较差,因此,想要提高学生语文情怀,就要对语文课文进行鉴赏和分析,例如,八年级《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时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教学时,引导学生赏析描写庭中月色的优美语句,然后设想面对如此良辰美景,又有一位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友人共同分享,如果你就是苏轼,请你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如吾两人者耳。”这一句式来抒发感慨。学生将自身融入文章中,就可以感受作者身处逆境,还能拥有闲情雅致,拥有积极追求美好事物的乐观豁达的情怀,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对文章作者情感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使语文教学变得充满人情味。
四、总结
语文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教学,语文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版和教学风格,在语文教育中凸显情感教育,就要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创新多变,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怀,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风格,建全学生的思想,充分表达学生的情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牢牢抓住语文课程中情感教育最本质的核心内容,不要偏离培养目标,推陈出新才是真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贺映.浅析新课改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中华少年,2017(25):41-42.
[2]李志江.试论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外语文,2017(22):94.
[3]屈鑫慧.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渤海大学,2017(12):141-143.
[4]王阿丽.基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工作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111-79.
[5]王顺佳,杨克宁,王丽丽.探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6,3(08):242-243.
[6]盛波.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08):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