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小学生的习作基础是观察,从字里行间抒发真情实感,我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从对学生习作方法的指导,多样性的取材、习作点评激发个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张扬个性,乐于习作。
关键词:兴趣;个性;体验;真情;自主
【中国分类号】G623.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学生缺乏素材,一到写作文的时候就绞尽脑汁,东拼西凑,往往写出的东西枯燥乏味,其实,只要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可以了,我尝试用以下几种做法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 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丰富习作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素材。”六年级的学生正是留心观察事物的最佳时机,观察是习作的基础,只要让学生留心观察,就有写作素材。为了写秋天的景色这类习作,我让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观察秋天校园发生的变化,中心花园里的月季,菊花开的正艳,杨树,柳树的叶子发黄了,在秋风的吹拂下打着旋儿飘落下来,花坛里的三叶草也枯黄了……,学生笔下的校园秋景是那样的多姿多彩,星期六,我还组织学生观看了团场机关大楼,西小公园、农贸市场等地方,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仿照《颐和园》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参观记,学生写的作文都各具特色,在细心观察中充满了无穷乐趣,使学生的习作也有了素材和动力。
二、在体验中取材立意,引发真情实感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要让学生多去实践去体验,就能获得丰富的习作素材,学生的灵性往往是在丰富的体验中产生的,有了亲身的体验,学生才会吐露真言,我抓住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尝试让他们动笔写下来。如,参加了拾棉花劳动后,学生的脸晒黑了、小手也被坚硬的棉壳尖划出了道道血口。但大家学会了拾花、体会到了劳动的甘苦。我趁热打铁、拟定了一个半命题作文《拾花……》让学生独立完成,由于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学生很快进入了习作状态,一节课就写完了,我们班的拾花高工效段素素同学在《拾花中的我》一文写到:“我走进棉田,看到白茫茫的棉花,就迫不急待的弯腰去采摘,不一会儿,我的腰也酸了,背也疼了,此时,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每天都这样劳动着,难道他们不累吗?想到这儿,我又鼓起劲来继续弯腰去拾……”劳动中的真实感受流露出来。还有一位同学在《拾花的感受》中写到:“通过这次劳动,我体会到父母挣钱不容易,我今后要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果实,好好学习,来回报我的父母……”,写出了劳动带给自己的思考。又如;看了电影《暖春》后,让学生动笔写观后感,看了学校播放的《交通安全宣传》片之后,也让学生写一写观后感受;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之后,也让学生仔细回想,写一个比赛的场面;参加完学校庆“六.一”活动后,指导学生写一写活动经过……,这些练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由于学生具备亲身的情感体验,写作时也就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真情实感也就流露于笔端。
三、学生自主命题,少写命题作文
老一辈语言教育家认为:“作文最好学生自己出题目,主张对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学生写自己平时熟悉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乐于去写。”小学作文是起始作文,可让学生在写人这个范围内自选题材,自拟题目。可写爸爸妈妈,也可写老师,也可写同学……,可写大人,也可写小孩,可写好人,也可写坏人……,只要学生能用具体的事例写出这个人特点就行了。又如:记事的文章,也可让学生自主命题,无论写什么事,只要能把记叙文的六要素写具体就可以了。即使写了一件坏事也不要去责怪,只要学生能把自己做的这件事情写清楚也就达到了作文的目的,只能在评语中加以引导就可以了,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写作文,才不会惧怕写作文。
四、因人而异进行点评,让学生个性飞扬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我们培养现代化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评阅作文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评语中提倡因人而异,对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就予以肯定,就允许学生的另类思想和另类语言的存在和发展。我们在点评学生作文时应培养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哪怕是一两句或一个片断,我们都要予以肯定,及时鼓励。对同一种现象或问题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哪怕是不成熟的。这时,我们的点评要为其引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用儿童的视角去看待周边的事物,评价标准要多元化,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充分享受作文评语带给他们的喜悦。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我们真正领会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在写作教学中,努力探索、创新,追求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统一,教给学生习作方法,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努力创造情境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我相信,我们的学生是会在写作实践中逐渐学会习作的。
关键词:兴趣;个性;体验;真情;自主
【中国分类号】G623.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学生缺乏素材,一到写作文的时候就绞尽脑汁,东拼西凑,往往写出的东西枯燥乏味,其实,只要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可以了,我尝试用以下几种做法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 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丰富习作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素材。”六年级的学生正是留心观察事物的最佳时机,观察是习作的基础,只要让学生留心观察,就有写作素材。为了写秋天的景色这类习作,我让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观察秋天校园发生的变化,中心花园里的月季,菊花开的正艳,杨树,柳树的叶子发黄了,在秋风的吹拂下打着旋儿飘落下来,花坛里的三叶草也枯黄了……,学生笔下的校园秋景是那样的多姿多彩,星期六,我还组织学生观看了团场机关大楼,西小公园、农贸市场等地方,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仿照《颐和园》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参观记,学生写的作文都各具特色,在细心观察中充满了无穷乐趣,使学生的习作也有了素材和动力。
二、在体验中取材立意,引发真情实感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要让学生多去实践去体验,就能获得丰富的习作素材,学生的灵性往往是在丰富的体验中产生的,有了亲身的体验,学生才会吐露真言,我抓住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尝试让他们动笔写下来。如,参加了拾棉花劳动后,学生的脸晒黑了、小手也被坚硬的棉壳尖划出了道道血口。但大家学会了拾花、体会到了劳动的甘苦。我趁热打铁、拟定了一个半命题作文《拾花……》让学生独立完成,由于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学生很快进入了习作状态,一节课就写完了,我们班的拾花高工效段素素同学在《拾花中的我》一文写到:“我走进棉田,看到白茫茫的棉花,就迫不急待的弯腰去采摘,不一会儿,我的腰也酸了,背也疼了,此时,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每天都这样劳动着,难道他们不累吗?想到这儿,我又鼓起劲来继续弯腰去拾……”劳动中的真实感受流露出来。还有一位同学在《拾花的感受》中写到:“通过这次劳动,我体会到父母挣钱不容易,我今后要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果实,好好学习,来回报我的父母……”,写出了劳动带给自己的思考。又如;看了电影《暖春》后,让学生动笔写观后感,看了学校播放的《交通安全宣传》片之后,也让学生写一写观后感受;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之后,也让学生仔细回想,写一个比赛的场面;参加完学校庆“六.一”活动后,指导学生写一写活动经过……,这些练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由于学生具备亲身的情感体验,写作时也就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真情实感也就流露于笔端。
三、学生自主命题,少写命题作文
老一辈语言教育家认为:“作文最好学生自己出题目,主张对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学生写自己平时熟悉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乐于去写。”小学作文是起始作文,可让学生在写人这个范围内自选题材,自拟题目。可写爸爸妈妈,也可写老师,也可写同学……,可写大人,也可写小孩,可写好人,也可写坏人……,只要学生能用具体的事例写出这个人特点就行了。又如:记事的文章,也可让学生自主命题,无论写什么事,只要能把记叙文的六要素写具体就可以了。即使写了一件坏事也不要去责怪,只要学生能把自己做的这件事情写清楚也就达到了作文的目的,只能在评语中加以引导就可以了,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写作文,才不会惧怕写作文。
四、因人而异进行点评,让学生个性飞扬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我们培养现代化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评阅作文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评语中提倡因人而异,对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就予以肯定,就允许学生的另类思想和另类语言的存在和发展。我们在点评学生作文时应培养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哪怕是一两句或一个片断,我们都要予以肯定,及时鼓励。对同一种现象或问题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哪怕是不成熟的。这时,我们的点评要为其引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用儿童的视角去看待周边的事物,评价标准要多元化,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充分享受作文评语带给他们的喜悦。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我们真正领会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在写作教学中,努力探索、创新,追求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统一,教给学生习作方法,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努力创造情境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我相信,我们的学生是会在写作实践中逐渐学会习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