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早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完全置身于网络环境中,特别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从小就接触到网络,受到网络影响极大,网络环境早已成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明显,其利弊双面性也非常显著,如何让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受益,减少网络环境带给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是各个高校都必须关注的。在当今网络技术正在不断进步的时刻,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迫在眉睫。因此,本文将基于此开展讨论研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大学生对信息的获取更为便捷,特别是在当今缺乏严格监管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极易在网络环境中接触到不利于自身心理健康的信息,这将对身心健康都造成影响。近几年,大学生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人们开始反思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错,致使知识分子走上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这就是网络环境下,各大高校并没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起重视,使得大学生缺少正确的心理引导,从而产生扭曲的心理,这导致大学生不仅对自身健康发展,而且对社会的稳定都造成了极大威胁[1]。
1.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
1.1 扭曲大学生三观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具有共享性和自由性的特点,信息可以直接被大学生接触到,这就导致在大学本该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大学生们极易接收到网络环境下的错误价值观的输出,这对大学生今后的三观形成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特别是一些自主能力弱、鉴别能力差的大学生,极易受到错误价值观的蛊惑,逐渐走向错误的方向,从而树立错误的价值观。
1.2 降低人际交往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虽然大学生能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与其他人进行人际交往,能够无所顾忌的宣泄自己的愤怒和对生活的不满,从而减轻压力,保持心理健康,但是,这种人际交往归根并非是直接性接触,而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而双方并未能真实感受到彼此的感情,长此以往,情感体验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大学生的共情能力逐渐得到弱化,大学生便因此执着于网络社交,不再接触到现实人际交往。众所周知,在社会中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弱的大学生在社会中发展是非常迟缓的,这就会导致其引发压抑、苦闷和孤独等心理问题,对其心理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1.3 阻碍心理健康发展
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错误心理需求能够得到最大的满足,这就给予了大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展个性的机会,使其在网络中扮演者潜意识的释放天性的自己,其性格和现实中差距甚大,长此以往,网络中的角色将会影响现实中的自己。而且,不少大学生视网络为避难所,在现实中遇见挫折、困难就去虚拟网络中逃避,逐渐就混淆了网络和现实,甚至会导致人格分裂,这极大的阻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2.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措施
2.1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手段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限于高校课本中的内容讲解,还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强大的自我约束力,使其提高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不易受到网络环境的不利影响,以此来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另外,高校可以开创网络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行,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灵活的开展网络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2.2建立系统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2.1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室
人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特别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心理活动就更加频繁,可能在某一刻所产生的压抑、郁闷无法得到宣泄就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单单只是依靠课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全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室,由高校心理教师担任咨询师,在学校官网设专栏供学生咨询,这样学生在遇到压抑、郁闷等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找到心理咨询师为自己疏导,不至于自我缓解不成后导致心理疾病的出现。
2.2.2建设师资力量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在新时期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现实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双重影响,这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一项挑战,这就需要高校建立起一支能够适应新时期的师资力量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在网络环境下,提高学生甄别网络信息厉害的能力是工作的关键,但是,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对这类技能所掌握的程度不够,因此,学校应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不仅要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让教师能有一定的网络知识,这样更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将网络环境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另外,辅导员作为学生在大学生涯不可忽视的角色,高校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辅导员的沟通渠道,使辅导员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总结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发生转变,才能更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高校应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手段,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网络心理健康健康教育体系,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能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
参考文献
[1]李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08):240-241.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大学生对信息的获取更为便捷,特别是在当今缺乏严格监管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极易在网络环境中接触到不利于自身心理健康的信息,这将对身心健康都造成影响。近几年,大学生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人们开始反思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错,致使知识分子走上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这就是网络环境下,各大高校并没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起重视,使得大学生缺少正确的心理引导,从而产生扭曲的心理,这导致大学生不仅对自身健康发展,而且对社会的稳定都造成了极大威胁[1]。
1.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
1.1 扭曲大学生三观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具有共享性和自由性的特点,信息可以直接被大学生接触到,这就导致在大学本该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大学生们极易接收到网络环境下的错误价值观的输出,这对大学生今后的三观形成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特别是一些自主能力弱、鉴别能力差的大学生,极易受到错误价值观的蛊惑,逐渐走向错误的方向,从而树立错误的价值观。
1.2 降低人际交往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虽然大学生能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与其他人进行人际交往,能够无所顾忌的宣泄自己的愤怒和对生活的不满,从而减轻压力,保持心理健康,但是,这种人际交往归根并非是直接性接触,而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而双方并未能真实感受到彼此的感情,长此以往,情感体验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大学生的共情能力逐渐得到弱化,大学生便因此执着于网络社交,不再接触到现实人际交往。众所周知,在社会中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弱的大学生在社会中发展是非常迟缓的,这就会导致其引发压抑、苦闷和孤独等心理问题,对其心理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1.3 阻碍心理健康发展
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错误心理需求能够得到最大的满足,这就给予了大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展个性的机会,使其在网络中扮演者潜意识的释放天性的自己,其性格和现实中差距甚大,长此以往,网络中的角色将会影响现实中的自己。而且,不少大学生视网络为避难所,在现实中遇见挫折、困难就去虚拟网络中逃避,逐渐就混淆了网络和现实,甚至会导致人格分裂,这极大的阻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2.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措施
2.1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手段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限于高校课本中的内容讲解,还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强大的自我约束力,使其提高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不易受到网络环境的不利影响,以此来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另外,高校可以开创网络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行,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灵活的开展网络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2.2建立系统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2.1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室
人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特别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心理活动就更加频繁,可能在某一刻所产生的压抑、郁闷无法得到宣泄就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单单只是依靠课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全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室,由高校心理教师担任咨询师,在学校官网设专栏供学生咨询,这样学生在遇到压抑、郁闷等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找到心理咨询师为自己疏导,不至于自我缓解不成后导致心理疾病的出现。
2.2.2建设师资力量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在新时期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现实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双重影响,这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一项挑战,这就需要高校建立起一支能够适应新时期的师资力量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在网络环境下,提高学生甄别网络信息厉害的能力是工作的关键,但是,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对这类技能所掌握的程度不够,因此,学校应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不仅要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让教师能有一定的网络知识,这样更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将网络环境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另外,辅导员作为学生在大学生涯不可忽视的角色,高校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辅导员的沟通渠道,使辅导员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总结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发生转变,才能更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高校应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手段,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网络心理健康健康教育体系,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能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
参考文献
[1]李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08):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