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虎雄:生动大气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m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档案]
  姚虎雄,江苏省吴江市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校长,苏州市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他崇尚“平等、自由、民主”的教育文化,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作为自己的教育信念。本着“为师生的未来发展丰厚素养”的追求,提出了“生动、大气”的教育主张,创造性地建构相应的理念体系、教育实践体系和管理支撑体系;管理实践中他致力于“文化经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思想和风格。
  
  文化经营:为师生的未来发展丰厚素养 姚虎雄
  
  “为师生的未来发展丰厚素养”,它首先指向“师生”。这个“师生”,不能简单阐释为“老师 学生”。这个“师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共生体。第二,指向“师生的发展”。任何一个人,从孕育到死亡的过程都少不了发展,人为“发展”而来,也为“发展”而去,这是人固有的本质。教育视界下的“师生发展”,还具有主体自觉性、主体愉悦性和主体过程性。第三,指向“师生的未来发展”。“未来”,它是“生动的”“希望的”“光明的”“诱人的”,对师生来说它并不遥远。也看得见。它拒绝短视,拒绝为当前利益牺牲“人”的可持续发展。第四,指向“未来发展的素养”。素养是内在的,又是外显的;是气质的,又是举止的。素养即“修习涵养”“素质与教养”“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涵养、教养又和“胸怀胸襟”“懂事明理知进退”连在一起。指向“未来发展”的“素养”,它应该有一种大气魄。第五,指向“丰厚素养”。教师、儿童走进学校之前,不是零素养。师生离开学校,地要变成海,海要变成天空,天空要变成人的胸怀。
  尼采曾悲觀地说,一部教育史就是一部麻醉史。尼采的悲观是基于教育变成灌输一堆事实而不是发展人类理解力的过程、没有生气的过程。哲学家的预见是毒辣的。数据、指标、政绩,急功近利的教育,没了生气,没了自我,没了发现。教育忘了原点,忘了是为了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师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同时,也使每一位教师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人生”这个词是当下的,也是未来的。美国著名作家纳塔莉·戈德堡说:“活在当下,世界才会真的活起来!”《学会生存》指出:“现在,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我们认为。“人生”是向着“未来”的“当下”,才真正的“活”,才有真正的“未来”。只不过,“新人”不只是学生,而是“师生共同体”:没有“美好的人生”的教师(学生),怎么可能有“美好的人生”的学生(教师)?“未来”,是教育的轻盈的翅膀。失去“未来”的指向,教育就深陷自身设置的泥潭而无法自拔。为师生的未来发展丰厚素养,是一种当下的自我发现,也是一种当下的自我拯救。
  为师生的未来丰厚素养,学校的管理该是怎样的一种状态?管理有三种境界,初级“人管人”。中级“制度管人”,高级“文化管人”。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烦死人,文化管人育灵魂。文化立人、文化化人、文化治校、文化立校,成为教育管理最时尚的话语。然而,文化的模糊性带来的根本问题是操作的无所适从。模糊一片,说不清道不明,成为文化管理最深的“痛”。基于此,我试图将模糊的“文化”,跟清晰的“经营”嫁接,自称“文化经营”。
  文化经营,第一,要做好“文化理解”,寻找自身文化特质与学校文化传统的契合之处,认真悦纳学校文化的精华,使老校的优秀文化基因得以遗传。第二,做好“文化诊断”,认真考量学校传统文化精华和现实发展中的问题和困惑,从“未来”出发,寻找师生发展的素养缺失处。我们提出,“会感恩、会健体、会阅读、会交往”的新生活习惯,“会思考、会研究、会实践、会合作”新教育习惯。第三,做好“文化输入”,在矛盾的解析与系统反思中,以丰厚师生未来素养为核心,提出适合学校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办学追求:承“爱德·求真”校训,办“生动·大气”教育。第四,做好“文化重构”,我们建构了“生动·大气”教育的理念体系、实践操作体系和管理支撑体系。第五,实现文化增值。文化可以预设。可以增值,可以预没增值的方向,要“增”在学生素质的最“薄”处,“增”在教师素养的最“弱”处,“增”在学校管理的最“短”处,增在师生未来发展的最“需”处。
  学校管理与其他领域的管理,最不同的一条是,我们的培养对象是“人”,是一群群必须离开学校,能翱翔于自己天空中的“人”,因而,学校的文化经营的根本点在于,为当下的师生的未来发展,丰厚素养,积蓄飞翔的力量。
其他文献
酝酿这样一期策划,源于如下一个追问:  当下,我们的老师除了教考、比升学率还有什么?  每次脚步走进校园,看到老师们一身疲惫,一脸茫然,我们的心就非常纠结: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跟他们教出来的学生一样也成了可怜的“半个人”?当我们的教育生活堕落到只剩下考试成绩可以掂量的时候,只剩下升学率可以把玩的时候,只剩下世俗功利可以满足的时候,还有什么意义和乐趣可言?  先哲张潮云:才之一字,粉饰乾坤;情之一字,扶
摘要 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分析习题的视角集中在习题功能、算法、教学设计上,而且囿于课前分析,极少课后反思。也就是在习题分析中预成式思维占主导地位,缺乏系统分析的应有视角。为此,本文从习题的预成武、生成武、反思式分析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与做法。   关键词 习题分析,预成式,生成式,反恩式    一、预成式分析    教学之前,教师对上课内容中的习题进行分析,称之为预成式分析。这种分析一般是通过查
教师到底该确立怎样的习作指导观?自然界的几个物种的自然选择,也许隐喻着习作教学的真谛——  “爬山虎”:只要有植根的地方,只要有一面墙壁,只要有阳光和水分,它就会使劲向上爬,直到秋风萧瑟。习作教学到底该教给儿童什么?爬山虎似乎给我们带来启发——教给儿童基本的写作知识和技能,再给儿童一个开阔的写作空间,静静等待,潜心感受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攀登,稍加时日,他们就会给你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美丽风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要成功地完成这个过程,就必须有一定的信息差。开展有效的含有“信息差”的教学活动,能引导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流,真正发挥英语的交际功能。然而在教师们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并绞尽脑汁在自己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努力设置信息差,试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英语交际的时候,殊不知往往走进了信息差设置的“误区”,从而使所谓的“信息差”只停留于表面或仅成为一种形式而已。  [
川港小学的故事始于20世纪初年的白华学塾。1922年9月所立之“白华校训”这样刻写:“诚劳。真实日诚,耐苦日劳。真实则人亲,耐苦则事举。人亲事举矣犹奚求,诸生勖哉。”一百多年过去了,虽然饱经岁月沧桑,校名也由白华学塾易为川港小学。但是。学校所秉承的百年的文化基因——“诚劳”,始终未变。“诚劳”已然成为学校道德实践与师生生活完美结合的一种教育智慧和育人宣言,成为学校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源泉。 
她是一位优雅从容、睿智大气的女校长,更是一位不断挑战自我、勇于开拓创新的管理者。她在创业过程中果敢决断、举重若轻的行事风格,面对困难百折不回、电石火光般的创造才能。令人几乎疑心她的性别。但优雅高贵的气度、温婉有礼的举止、真诚热情的笑容,却又无不彰显着一位知识女性的人格魅力。“她理念先进、运筹帷幄、追求品质;她挑战自我、办学大气、创造奇迹。在短暂的4年时间里,她率领校领导班子创建了两所九年一贯制现代
我喜欢读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没有一天不翻书。节假日,我也大多扎在书堆里,其他我觉得还真找不到比翻书更有意思的活动。我对书的感情和读书的取向,完全是受家父的影响。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入学读书很晚,但在家父的影响下,我对书很早就有了特殊的感情。打我记事起,常看到父亲翻看一些发了黄的书,那些书家父用红布包了一层又一层,总是藏在家里最隐秘的地方。每次家父打开那些布包之前,总要先洗手,就像他在供
蠡园中学是无锡市滨湖区的一所普通公办学校,与其他同类学校相比,在办学硬件与软件上并没有明显优势,某些方面甚至还处于相对的劣势。但是,近年来,学校的教育效能却得到显著提高。“蠡中教育”为什么会快速发展成为独具价值的初中教育典型和高效能学校呢?原因很多。但我认为通过对学校管理的系统设计、改革与创新,不断解放与提高教育生产力,乃是一个重要的动因。    一、蠡园中学管理理念的解读与诠释    1 先进的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是由美国学者、教师心灵导师帕克·帕尔默所著,作者从教学要从心灵出发,分析了教学的困惑是我们对教学技术的过分重视,忽视了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是我们对客观知识的过分迷恋,忽视了主观的契合;是我们对智力的过分关注,忽视了情感对于禁锢或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总之,我们太多地关注了教与学的客观、外在因素而忽视了主观、内在心灵的力量。对此,作者进行了溯源性的解剖,并提出了解决
[摘要]由于理论描述与实际状态之间的错位,我们平常所说的“儿童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代言描述”。儿童在其中担任创造主体的游戏存在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儿童文化不仅包含了关于儿童的、为了儿童的文化,更应该包含儿童自己创造的文化。但是这种本体形态的儿童文化正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这折射出在我们的时代,儿童并没有被看成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和童年时代的最重要的贡献者。  [关键词]儿童;儿童文化;游戏;伙伴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