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学科之一,经历了两千多年的辉煌发展,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健康保健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与瑰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然而近年来中药却出现了临床疗效差,中药市场缺乏监管,老百姓买药难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中药的发展,谢强教授作为全国第三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中药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 中药的价格居高不下带来的问题
1.1 处方外流 影响生存 随着我国医药体制改革的进行,患者在医院门诊看病,到医院药房取药的传统格局逐渐被打破,有些病人因为中药价格的问题更喜欢到社会药房购药,造成医院处方的流失。处方外流直接影响医院收入,同时对医生的生存环境也造成了影响,病人到社会药房买药,尤其是中成药,同一厂家、同一药名要比在医院买便宜3、4元左右,如我们耳鼻喉科常用的四季青片,医院里售价是28元/盒左右,而社会药房只需要24元/盒,患者肯定会选择到价格相对便宜的社会药房去买药,这样在医院医生的处方开了,但收益却成了社会药房的。对病情也许不无帮助,部分患者并不会考虑到,医院里的中药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精心挑选,本着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的初衷采购的,在价位上可能会比社会药店高一些,但其安全性、有效性上更胜一筹。
1.2 传统中药断档 百姓买药难 中药是祖国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中药来源于植物、矿物和动物,由于种养、采集、加工炮制等的方法不同,质量差异很大,当然患者服用后疗效也有很大差异,对病情也许不无帮助,医院里的中药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精心挑选,本着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的初衷采购的,但患者考虑不到这一点,他们看到的只有价格上的差异,由于近几年对野生中药材的过度采伐,造成传统中药的断档,以黄芪为例,不同生长年限、不同产地、不同生存环境的黄芪,其化学成分黄芪甲苷等含量差别很大,野生3年的黄芪,其黄芪甲苷等的含量很高,但是家种的1年生的黄芪看上去个头较大,但其黄芪甲苷的含量却少得可怜,可见其疗效必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1]同样由于传统黄芪的断档,价位则就偏高,如果在配制中成药时如补中益气汤,采用野生黄芪就会造成成本增高,增加患者的负担,迫使患者去选择价钱便宜的中药,这样就出现了患者“吃不起药”的现象,加重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
1.3 疗效下降 劣质药泛滥 随着国家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应用中药和天然药物治病的越来越多,但是受到产地、炮制加工、存储运输、煎煮计量等因素的影响使许多中成药的疗效明显下降,尤其中药价格过高,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使一些无良药商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牟取暴利,在海金沙内掺沙子,钩藤多钩少藤;在金银花中掺入沙子、盐、玉米面;在徐长卿中掺入白薇;在天麻片中掺入玉竹;在冬虫夏草中掺入钢丝、铅丝、竹签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2]患者花高价买了自认为很好的药物,但服用后不仅起不到治疗的作用,可能还会出现副作用,此时患者会认为医生不负责任,不但对医生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地挑战,而且也会加重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危机。
2 解决对策
2.1 国家调控、监管中药行情 随行控价 在我国,医疗卫生一直被认为是福利事业,医院正常运转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或补贴。但“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目前我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问题,实行国家调控、监管中药,有利于控制药品价格,保证药品质量,是老百姓在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迟到放心药、安心药。药价的适时调整是必要的,也是正常的,因为在生产、种植、炮制、运输等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的改变都会影响药品的成本,如非典时期,人们为了增强抗病能力,因为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一些无良商贩,随行就市,在当时板蓝根的价格无论是冲剂还是单味药,价格都居高不下,这个时候政府出面调控、监管中药行情,随行控价,就能保证广大患者能够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买到平价药、放心药。
2.2 补贴加工商及生产商 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非營利性医疗机构占主导地位。80年代初,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财政补贴逐年减少,现已降至10%左右,其余费用都是靠医院自行解决,这就促使我国的“以药养医”的局面不断扩大。中成药的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生产商在生产药品时,所需要的各味药的成本过高,如国家适当的给予补贴,使加工商、制造商能够在较合理合情的情况下生产药品,保证药品质量,稳定药品价格,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问题。
2.3 中央控股 设置药品专卖 药品价格问题一直都是广大患者热议的话题,医药腐败、价格虚高这些都是造成人们“看不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医疗卫生市场并非“自由交易”的市场,它是一种管制的市场。因此设置药品专卖是有必要的,就如现代烟草、盐的专卖,它是一种经济管理体制,在国家的监管下实行对药品的专营管理制度。这样能够更好的控制药品来源,稳定药品的价格,确保广大人民能够买到价位合理、质量合格的药品。谢强教授认为实行药品专卖是解决药品虚高,保证药品质量的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靳婷,高军.中成药疗效下降的原因揭秘[J].首都医药.2006,(5):14
[2]贺巧娥,胡双丰.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几个常见因素[J].首都医药,1999,6(7):42
1 中药的价格居高不下带来的问题
1.1 处方外流 影响生存 随着我国医药体制改革的进行,患者在医院门诊看病,到医院药房取药的传统格局逐渐被打破,有些病人因为中药价格的问题更喜欢到社会药房购药,造成医院处方的流失。处方外流直接影响医院收入,同时对医生的生存环境也造成了影响,病人到社会药房买药,尤其是中成药,同一厂家、同一药名要比在医院买便宜3、4元左右,如我们耳鼻喉科常用的四季青片,医院里售价是28元/盒左右,而社会药房只需要24元/盒,患者肯定会选择到价格相对便宜的社会药房去买药,这样在医院医生的处方开了,但收益却成了社会药房的。对病情也许不无帮助,部分患者并不会考虑到,医院里的中药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精心挑选,本着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的初衷采购的,在价位上可能会比社会药店高一些,但其安全性、有效性上更胜一筹。
1.2 传统中药断档 百姓买药难 中药是祖国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中药来源于植物、矿物和动物,由于种养、采集、加工炮制等的方法不同,质量差异很大,当然患者服用后疗效也有很大差异,对病情也许不无帮助,医院里的中药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精心挑选,本着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的初衷采购的,但患者考虑不到这一点,他们看到的只有价格上的差异,由于近几年对野生中药材的过度采伐,造成传统中药的断档,以黄芪为例,不同生长年限、不同产地、不同生存环境的黄芪,其化学成分黄芪甲苷等含量差别很大,野生3年的黄芪,其黄芪甲苷等的含量很高,但是家种的1年生的黄芪看上去个头较大,但其黄芪甲苷的含量却少得可怜,可见其疗效必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1]同样由于传统黄芪的断档,价位则就偏高,如果在配制中成药时如补中益气汤,采用野生黄芪就会造成成本增高,增加患者的负担,迫使患者去选择价钱便宜的中药,这样就出现了患者“吃不起药”的现象,加重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
1.3 疗效下降 劣质药泛滥 随着国家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应用中药和天然药物治病的越来越多,但是受到产地、炮制加工、存储运输、煎煮计量等因素的影响使许多中成药的疗效明显下降,尤其中药价格过高,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使一些无良药商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牟取暴利,在海金沙内掺沙子,钩藤多钩少藤;在金银花中掺入沙子、盐、玉米面;在徐长卿中掺入白薇;在天麻片中掺入玉竹;在冬虫夏草中掺入钢丝、铅丝、竹签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2]患者花高价买了自认为很好的药物,但服用后不仅起不到治疗的作用,可能还会出现副作用,此时患者会认为医生不负责任,不但对医生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地挑战,而且也会加重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危机。
2 解决对策
2.1 国家调控、监管中药行情 随行控价 在我国,医疗卫生一直被认为是福利事业,医院正常运转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或补贴。但“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目前我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问题,实行国家调控、监管中药,有利于控制药品价格,保证药品质量,是老百姓在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迟到放心药、安心药。药价的适时调整是必要的,也是正常的,因为在生产、种植、炮制、运输等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的改变都会影响药品的成本,如非典时期,人们为了增强抗病能力,因为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一些无良商贩,随行就市,在当时板蓝根的价格无论是冲剂还是单味药,价格都居高不下,这个时候政府出面调控、监管中药行情,随行控价,就能保证广大患者能够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买到平价药、放心药。
2.2 补贴加工商及生产商 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非營利性医疗机构占主导地位。80年代初,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财政补贴逐年减少,现已降至10%左右,其余费用都是靠医院自行解决,这就促使我国的“以药养医”的局面不断扩大。中成药的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生产商在生产药品时,所需要的各味药的成本过高,如国家适当的给予补贴,使加工商、制造商能够在较合理合情的情况下生产药品,保证药品质量,稳定药品价格,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问题。
2.3 中央控股 设置药品专卖 药品价格问题一直都是广大患者热议的话题,医药腐败、价格虚高这些都是造成人们“看不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医疗卫生市场并非“自由交易”的市场,它是一种管制的市场。因此设置药品专卖是有必要的,就如现代烟草、盐的专卖,它是一种经济管理体制,在国家的监管下实行对药品的专营管理制度。这样能够更好的控制药品来源,稳定药品的价格,确保广大人民能够买到价位合理、质量合格的药品。谢强教授认为实行药品专卖是解决药品虚高,保证药品质量的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靳婷,高军.中成药疗效下降的原因揭秘[J].首都医药.2006,(5):14
[2]贺巧娥,胡双丰.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几个常见因素[J].首都医药,1999,6(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