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勇于求新的心理取向,前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说:“数学科是最适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科之一。”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学中必须正确理解创新教育的实质,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一代新人。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教育 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033——01
1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亚里士多德曾精辟地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数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发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运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吸收”,而应该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创新思维的意识。
2 培养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解放出来,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才能改革落后教学方法,改变陈旧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教师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3 多做数学实验,在表演、游戏、动手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实践证明,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数学上的很多问题还是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的。特别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尤为显得重要,学生普遍反映: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学得会。新课程注意到了学生的情感因素,认识到了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试想,假如学生体验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怎么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无拘无束地问答,创设愉快情景,穿插一些表演、游戏等活动,都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数学习惯于采取“题海战术”,那种不顾学生的心理的做法已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只能使学生每天疲于应付高数量的题目,只来得及做,而没有时间思考与总结,如何能够使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发挥呢?我们应对学生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精心选择一些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习题和例题。数学不必追求面面俱到,各种题型都让学生“尝透”,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宜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理解能力获得提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
4 让学生敢问,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意识的产生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唤醒在学生头脑中沉睡的问题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提问,对同学提问,对教材提问。数学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这样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作为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数学活动中积极体验数学,发现数学问题。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探索,并动手操作。让教室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空间。在几何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实验,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来探索几何命题。在解题的思维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探索实验,要让学生参与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改教师讲思路为师生共同探索思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对错误思路不轻易否定,要在讨论论证中排除,讨论中肯定,并从中选优,让学生在参与探索过程中,体会方法,尝试创新。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内部规律的体现。在新时期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教育 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033——01
1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亚里士多德曾精辟地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数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发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运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吸收”,而应该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创新思维的意识。
2 培养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解放出来,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才能改革落后教学方法,改变陈旧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教师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3 多做数学实验,在表演、游戏、动手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实践证明,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数学上的很多问题还是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的。特别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尤为显得重要,学生普遍反映: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学得会。新课程注意到了学生的情感因素,认识到了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试想,假如学生体验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怎么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无拘无束地问答,创设愉快情景,穿插一些表演、游戏等活动,都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数学习惯于采取“题海战术”,那种不顾学生的心理的做法已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只能使学生每天疲于应付高数量的题目,只来得及做,而没有时间思考与总结,如何能够使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发挥呢?我们应对学生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精心选择一些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习题和例题。数学不必追求面面俱到,各种题型都让学生“尝透”,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宜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理解能力获得提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
4 让学生敢问,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意识的产生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唤醒在学生头脑中沉睡的问题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提问,对同学提问,对教材提问。数学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这样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作为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数学活动中积极体验数学,发现数学问题。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探索,并动手操作。让教室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空间。在几何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实验,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来探索几何命题。在解题的思维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探索实验,要让学生参与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改教师讲思路为师生共同探索思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对错误思路不轻易否定,要在讨论论证中排除,讨论中肯定,并从中选优,让学生在参与探索过程中,体会方法,尝试创新。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内部规律的体现。在新时期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