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新课程也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这些,都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发展性评价。牢牢把握评价的目标,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一、评价目标的系统化
《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领域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作了具体的阐述。提出要重视过程性和发展性目标。所以我们应根据课程目标,加强过程性评价,重视发展性评价,即评价目标应体现“五性”。
1 基础性。在依据课程目标评价学生时,应以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评价为主。例如用对话方式呈现“小猴摘桃”情境:小猴说:“爸爸,我摘了20只桃子。”猴爸爸说:“我比你摘的多得多。”猴妈妈说:“我摘的比小猴多一点。”猴姐姐说:“我摘的比小猴少一些。”请在61、25、15这三个数中选一选,它们各摘了多少只桃子。让学生结合具体材料感受数的含意,体会数相对的大小关系,学习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 反思性。是指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世界、获取信息、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许多策略性知识还应该用评价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学习。例如在学习统计的初步认识后,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玩的游戏时,尊重和肯定学生中出现了“画正字”“举手点数”“排队报数”等多种收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收集数据方法的多样性。
3 应用性。是指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体验;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要把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评价的重点。例如学习“圆的认识”后,找一找生活环境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并说说为什么要做成这样的形状。让学生用头脑中已形成的几何概念和对圆特征的体验,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解释发现的生活现象。
4 实践性。是指主动地运用知识以操作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和运用数学的乐趣。单纯的一张测试卷已不能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除通常的测试外,还可进行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考查。例如在学习24时计时法后,先让学生设计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再根据设计的合理情况予以评价,以此督促学生每天的学习和休息。
5,人文性。人本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因此,应当摒弃以知识和能力本位为核心理念的评价机制。确立以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评价机制。
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发展性学习评价方式必须打破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观念。
1 认知评价与情感评价相结合。教师在日常教学评价时,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进步,指出某方面具有的潜能,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发展。
◆“激励性评价。”例如“你的想法很独特!”“你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这样能在学生内心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追赶的想法。
◆“差异性评价。”任何一个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总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例如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可以说:“你肯定能行,再动动脑子,好好想一想!”在教师真诚的期待中,学生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会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成功。
◆“接纳式评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情感,接纳学生的个性表现,体现评价的可接受性,以促使学生自我反思。取长补短。例如有的学生思考问题的速度比较慢,老师就采用想出大概先举左手,想好再举右手的方式,让各类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亲近式评价。”教师对学生信任、亲切的情感流露不仅能缩短师生双方的距离,而且会激起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采用动作(如点头、拍肩膀、竖大拇指等)或表情(微笑、凝视、沉默等)等进行评价,让学生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获取激励的信息。
2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是指根据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的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作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
◆定量评价是指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作出定量结论的价值判断,因而定量评价可以比较精确地刻画教学过程中的价值。
在发展性学习评价中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求得更客观和更全面的评价结果。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用生动有趣的图案来形象地表示。如用不同的脸谱、颜色、花朵等表示等级。定性评价可采用语言描述。如一学生对一些题目都能做。但速度却有些慢。可以这样评价:四星。如果做题速度再快一些。那就是五星了,多神气啊!希望你继续努力。相信五星会属于你!学生阅读了这个评语后,获得的是成功的体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以及争取更大进步的动力。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的复杂性,决定了单纯依靠教师的评价、很难全面客观地把握学生的成长。因此。发展性学习评价应由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协同作用来完成,形成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的、开放的、网状结构的评价体系。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自己学习的信息。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1 学生自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样是评价的主体。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了学习的过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之后,对学生进行操作测试,组织了学生自评。
2 小组互评。合作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薰要方式。在合作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素质,小组内的伙伴们相互最了解,因此,同伴互评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例如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后,组织了小组互评。
3 家长参评。由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特殊关系,家长的评价对孩子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可以利用学生成长册、家校联系卡、实践活动等,经常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发挥家长在学生成长申的作用。
4 教师评价。罢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应协调好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做好综合评价工作,以发挥多主体评价的“合力”作用。例如在期中时组织对学生个体的综合评价。
5 学生评价。在评价学生的同时,还可组织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可以就“老师,我喜欢……”“老师,我不喜欢……”等话题,让学生大胆地对教师提出要求,作出评价。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人的生命是一个不断生长发展、生生不息的绵延之流,发展性评价用生命的视角激发了学生的潜能,用评价点化了生命。让学生在评价中拥有自信,收获成功,成为优秀的个体。
一、评价目标的系统化
《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领域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作了具体的阐述。提出要重视过程性和发展性目标。所以我们应根据课程目标,加强过程性评价,重视发展性评价,即评价目标应体现“五性”。
1 基础性。在依据课程目标评价学生时,应以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评价为主。例如用对话方式呈现“小猴摘桃”情境:小猴说:“爸爸,我摘了20只桃子。”猴爸爸说:“我比你摘的多得多。”猴妈妈说:“我摘的比小猴多一点。”猴姐姐说:“我摘的比小猴少一些。”请在61、25、15这三个数中选一选,它们各摘了多少只桃子。让学生结合具体材料感受数的含意,体会数相对的大小关系,学习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 反思性。是指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世界、获取信息、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许多策略性知识还应该用评价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学习。例如在学习统计的初步认识后,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玩的游戏时,尊重和肯定学生中出现了“画正字”“举手点数”“排队报数”等多种收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收集数据方法的多样性。
3 应用性。是指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体验;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要把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评价的重点。例如学习“圆的认识”后,找一找生活环境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并说说为什么要做成这样的形状。让学生用头脑中已形成的几何概念和对圆特征的体验,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解释发现的生活现象。
4 实践性。是指主动地运用知识以操作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和运用数学的乐趣。单纯的一张测试卷已不能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除通常的测试外,还可进行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考查。例如在学习24时计时法后,先让学生设计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再根据设计的合理情况予以评价,以此督促学生每天的学习和休息。
5,人文性。人本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因此,应当摒弃以知识和能力本位为核心理念的评价机制。确立以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评价机制。
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发展性学习评价方式必须打破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观念。
1 认知评价与情感评价相结合。教师在日常教学评价时,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进步,指出某方面具有的潜能,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发展。
◆“激励性评价。”例如“你的想法很独特!”“你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这样能在学生内心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追赶的想法。
◆“差异性评价。”任何一个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总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例如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可以说:“你肯定能行,再动动脑子,好好想一想!”在教师真诚的期待中,学生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会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成功。
◆“接纳式评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情感,接纳学生的个性表现,体现评价的可接受性,以促使学生自我反思。取长补短。例如有的学生思考问题的速度比较慢,老师就采用想出大概先举左手,想好再举右手的方式,让各类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亲近式评价。”教师对学生信任、亲切的情感流露不仅能缩短师生双方的距离,而且会激起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采用动作(如点头、拍肩膀、竖大拇指等)或表情(微笑、凝视、沉默等)等进行评价,让学生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获取激励的信息。
2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是指根据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的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作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
◆定量评价是指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作出定量结论的价值判断,因而定量评价可以比较精确地刻画教学过程中的价值。
在发展性学习评价中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求得更客观和更全面的评价结果。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用生动有趣的图案来形象地表示。如用不同的脸谱、颜色、花朵等表示等级。定性评价可采用语言描述。如一学生对一些题目都能做。但速度却有些慢。可以这样评价:四星。如果做题速度再快一些。那就是五星了,多神气啊!希望你继续努力。相信五星会属于你!学生阅读了这个评语后,获得的是成功的体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以及争取更大进步的动力。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的复杂性,决定了单纯依靠教师的评价、很难全面客观地把握学生的成长。因此。发展性学习评价应由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协同作用来完成,形成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的、开放的、网状结构的评价体系。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自己学习的信息。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1 学生自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样是评价的主体。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了学习的过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之后,对学生进行操作测试,组织了学生自评。
2 小组互评。合作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薰要方式。在合作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素质,小组内的伙伴们相互最了解,因此,同伴互评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例如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后,组织了小组互评。
3 家长参评。由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特殊关系,家长的评价对孩子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可以利用学生成长册、家校联系卡、实践活动等,经常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发挥家长在学生成长申的作用。
4 教师评价。罢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应协调好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做好综合评价工作,以发挥多主体评价的“合力”作用。例如在期中时组织对学生个体的综合评价。
5 学生评价。在评价学生的同时,还可组织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可以就“老师,我喜欢……”“老师,我不喜欢……”等话题,让学生大胆地对教师提出要求,作出评价。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人的生命是一个不断生长发展、生生不息的绵延之流,发展性评价用生命的视角激发了学生的潜能,用评价点化了生命。让学生在评价中拥有自信,收获成功,成为优秀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