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文科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考生就读量大,较其他紧俏专业如软件工程、经济管理类专业、医学专业等就业压力更为巨大。为了攻克这种严峻的就业态势,文章以就业为导向,把就业与毕业实习这一关键过程结合起来,通过对高校文科专业实习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更好的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就业 高等院校 文科专业 实习模式
1.序言
高等院校扩招以来,高校教育已经从神秘的象牙塔里走出来,从以前“石破天惊”式的精英教育变成了一种“处处开花”的大众教育。现在高校的招生数量有增无减,一来给各高等院校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二来普遍提高了国民的基本素质,但伴随而来的还有沉重的就业压力。为了攻克这种严峻的就业态势,各大高等院校都在思考各种可行性办法,以期巨大的就业压力环境下“柳暗花明”。一段成功的实习经验,不仅提高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而且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效果,简而言之,实习环节的创新与改革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上势必将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2.我们为何要实习?
2.1何谓实习?何为实习模式?
高校之所以设置实习这一环节,一来检验学校的教学成果,二来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在我国各高等院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高校往往会根据学生学习各种专业以及学生所处的不同年级,安排与其相应的实习活动。实习,其实就是让学生运用在学校习得的各科专业知识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或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独特学习方式。而实习模式就是指学生通过在各企事业单位实习,让学生模拟上班环境,提升学生专业学习技能的过程。
2.2一个创新的实习模式所带来的意义
2.2.1毕业生就业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
实习这一课程的最佳教学效果就是显著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让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以前人们常用“手无缚鸡之力”来形容文人与学者,并将人三六九等分: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儒,排名第九,比乞丐略胜一筹,足以可见古人对我们现今这些“学识满腹”的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价值做出了何种低端的评价。而大学课程里设置实习课程,旨在为莘莘学子构建一个学生与企业、学生与行政单位、学生与各择业单位之间一个相互选择相互了解的平台。学生在参与实习后,深入企业内部, 接触企业内部文化, 了解企业的行业知识,也熟悉了所接触企业的行情,这样一来,将来学生在就业与择业时就会跳过迷茫期,直接设立目标,一蹴而就。
最后,学生在学习队段会获得一定的社会经验,在实习的岗位上培养出相当的职业素养,也在实习中获得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也令学生学会根据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实习与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会不断充电,完善自己,在一个岗位上储蓄深厚的职业素养,有利于就业稳定率的提升。
2.2.2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企业要获得长足发展,行业内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要与高校建立一种共生关系。就像葛优电影里的经典台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很多用人企业,旗下产品品种甚多,对于人才需求量大,各种专业人才都可以接纳, 这些用人企业一般都希望高校能成为它的专用人才汲取库,高校与企业双方的良好合作,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的实习场地,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某些专业的发展与建设,很多企业内部都成立科研部,高校人才的加入,带来了“新鲜血液”,为企业的科研项目注入创新思维。
3.历代相传的高校文科实习模式
传统的实习模式有集中、分散实习、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模式三种方式。
3.1集中模式实习
很多高校都采用这种方式,这种实习方式,省时省力省心。一般的操作流程是由高校事先安排好实习基地,一个班级一个组或者一个系分为一组,由专业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实习基地,集体参与实习后,实习的企业或者单位出具相关代表实习证明,然后,再由专业老师带队回校。
这种“吃大锅饭”式的实习模式,会导致很多实习只流于形式,比如很多学生在即将毕业时心系求职,大把实习时间拿来参加各种招聘会,参与各种面试;而另外一批选择考研的学生,又一心只想着复习考试,根本无心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实习,实习形式远远大于内容。
3.2分散模式实习
分散模式实习较之集中模式学习效果更不尽如人意。所谓分散模式实习就是不由专业老师牵头,学生自己选择预约实习单位,自行进入实习单位实习。这种模式下的实习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有些同学脚踏实地,自己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实习单位,自己与实习单位协商安排实习时间,在实习过程中自觉进行实习,切实体会真实的实习生活,得到全面而系统的实习经验;还有一部分学生就是通过关系,找到一家实习单位,进行挂名实习,通常是报道是露个面,结束时领个证。
传统的集中、分散实习模式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学校都难以进行有效而系统的质量把关,使得原本应该意义重大的实习流于形式。
3.3 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实习模式是相对理想的一种实习模式,这种实习模式一来可以考验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二来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地进行实习,学习效果尽如人意。
3.4附:传统高校文科实习模式调查问卷(见文章末尾附件)
据《传统高校文科实习模式调查问卷》调查得知,传统高校文科实习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 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具有盲目性,对于实习缺乏重视,导致在实习过程中达不到预期实习的效果;
(2).很多学生所寻找的实习单位并没有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实习机会,学生在实习单位中仅仅是进行了几天时间的参观,获得了一份实习证明;
(3).毕业实习内容无法写入毕业论文,实习没有为毕业论文提供任何帮助;
4.结语
一个好的实习模式能够成功架起企事业单位与高等院校之间结实坚固且良性互动的桥梁,更能在高等院校与各企事业之间建立起互惠互利共建共享的长期合作关系。基于就业导向的新型实习模式在应对高校文科专业毕业实习时切实有效,将就业与实习相结合将会对众莘莘学子的初期职业生涯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朱小平.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岗位(群)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
[2]赵精兵,同勤学,王景红.就业为导向,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3]黄尧.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2).
[4]阳妮.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课程改革[J].改革与战略,2006,(8).
[5]陈玉玲,李玉贵.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J].职教论坛,2007,(1).
关键词:就业 高等院校 文科专业 实习模式
1.序言
高等院校扩招以来,高校教育已经从神秘的象牙塔里走出来,从以前“石破天惊”式的精英教育变成了一种“处处开花”的大众教育。现在高校的招生数量有增无减,一来给各高等院校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二来普遍提高了国民的基本素质,但伴随而来的还有沉重的就业压力。为了攻克这种严峻的就业态势,各大高等院校都在思考各种可行性办法,以期巨大的就业压力环境下“柳暗花明”。一段成功的实习经验,不仅提高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而且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效果,简而言之,实习环节的创新与改革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上势必将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2.我们为何要实习?
2.1何谓实习?何为实习模式?
高校之所以设置实习这一环节,一来检验学校的教学成果,二来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在我国各高等院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高校往往会根据学生学习各种专业以及学生所处的不同年级,安排与其相应的实习活动。实习,其实就是让学生运用在学校习得的各科专业知识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或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独特学习方式。而实习模式就是指学生通过在各企事业单位实习,让学生模拟上班环境,提升学生专业学习技能的过程。
2.2一个创新的实习模式所带来的意义
2.2.1毕业生就业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
实习这一课程的最佳教学效果就是显著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让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以前人们常用“手无缚鸡之力”来形容文人与学者,并将人三六九等分: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儒,排名第九,比乞丐略胜一筹,足以可见古人对我们现今这些“学识满腹”的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价值做出了何种低端的评价。而大学课程里设置实习课程,旨在为莘莘学子构建一个学生与企业、学生与行政单位、学生与各择业单位之间一个相互选择相互了解的平台。学生在参与实习后,深入企业内部, 接触企业内部文化, 了解企业的行业知识,也熟悉了所接触企业的行情,这样一来,将来学生在就业与择业时就会跳过迷茫期,直接设立目标,一蹴而就。
最后,学生在学习队段会获得一定的社会经验,在实习的岗位上培养出相当的职业素养,也在实习中获得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也令学生学会根据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实习与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会不断充电,完善自己,在一个岗位上储蓄深厚的职业素养,有利于就业稳定率的提升。
2.2.2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企业要获得长足发展,行业内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要与高校建立一种共生关系。就像葛优电影里的经典台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很多用人企业,旗下产品品种甚多,对于人才需求量大,各种专业人才都可以接纳, 这些用人企业一般都希望高校能成为它的专用人才汲取库,高校与企业双方的良好合作,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的实习场地,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某些专业的发展与建设,很多企业内部都成立科研部,高校人才的加入,带来了“新鲜血液”,为企业的科研项目注入创新思维。
3.历代相传的高校文科实习模式
传统的实习模式有集中、分散实习、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模式三种方式。
3.1集中模式实习
很多高校都采用这种方式,这种实习方式,省时省力省心。一般的操作流程是由高校事先安排好实习基地,一个班级一个组或者一个系分为一组,由专业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实习基地,集体参与实习后,实习的企业或者单位出具相关代表实习证明,然后,再由专业老师带队回校。
这种“吃大锅饭”式的实习模式,会导致很多实习只流于形式,比如很多学生在即将毕业时心系求职,大把实习时间拿来参加各种招聘会,参与各种面试;而另外一批选择考研的学生,又一心只想着复习考试,根本无心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实习,实习形式远远大于内容。
3.2分散模式实习
分散模式实习较之集中模式学习效果更不尽如人意。所谓分散模式实习就是不由专业老师牵头,学生自己选择预约实习单位,自行进入实习单位实习。这种模式下的实习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有些同学脚踏实地,自己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实习单位,自己与实习单位协商安排实习时间,在实习过程中自觉进行实习,切实体会真实的实习生活,得到全面而系统的实习经验;还有一部分学生就是通过关系,找到一家实习单位,进行挂名实习,通常是报道是露个面,结束时领个证。
传统的集中、分散实习模式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学校都难以进行有效而系统的质量把关,使得原本应该意义重大的实习流于形式。
3.3 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实习模式是相对理想的一种实习模式,这种实习模式一来可以考验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二来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地进行实习,学习效果尽如人意。
3.4附:传统高校文科实习模式调查问卷(见文章末尾附件)
据《传统高校文科实习模式调查问卷》调查得知,传统高校文科实习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 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具有盲目性,对于实习缺乏重视,导致在实习过程中达不到预期实习的效果;
(2).很多学生所寻找的实习单位并没有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实习机会,学生在实习单位中仅仅是进行了几天时间的参观,获得了一份实习证明;
(3).毕业实习内容无法写入毕业论文,实习没有为毕业论文提供任何帮助;
4.结语
一个好的实习模式能够成功架起企事业单位与高等院校之间结实坚固且良性互动的桥梁,更能在高等院校与各企事业之间建立起互惠互利共建共享的长期合作关系。基于就业导向的新型实习模式在应对高校文科专业毕业实习时切实有效,将就业与实习相结合将会对众莘莘学子的初期职业生涯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朱小平.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岗位(群)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
[2]赵精兵,同勤学,王景红.就业为导向,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3]黄尧.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2).
[4]阳妮.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课程改革[J].改革与战略,2006,(8).
[5]陈玉玲,李玉贵.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J].职教论坛,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