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十二年,也是当班主任的第十年了。在这十年中,我通过不断的摸索,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对于一个初中学生的学习的重要性是:一定要给每个学生一个合适的目标,教会学生一种良好的习惯。
现在有许多家庭,许多学校都培养出了许多非常优秀的好孩子和学生,也有好多教育者在不断探索和研究成功的方法,可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哪一条规律可以用在所有孩子身上,哪一种方法可以适用于每一个孩子。因为,孩子和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双胞胎他们也有差别,也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一些方法在这个孩子身上可以成功,但在另一个孩子上就不一定成功。因此,只有准去把握每一个孩子的特征,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成功。
如果总结一下比较成功的教育规律的话,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想法可以与大家共勉:
一、给孩子一个目标,一个可以通过他的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
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其实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目标的重要性。可是。每一年都会有许多孩子,因为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不能继续学习的深造。这样的例子每个学校里的每个班级都会存在,在这里就不再罗嗦举例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孩子的缺乏学习目标,是和家长对孩子缺乏明确的要求有着直接关系的。可能现在有些家长看到现在的大学生就业这么困難,加上个别孩子不愿意学习,或者孩子的基础不是很好等原因,就在孩子的学习上放松了要求。这样下去,只能是家长松一尺,学生宋一丈,最后的结局就不言而喻了。相反,如果我们给孩子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也许情况就会完全改观。我们要看一看孩子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是否对孩子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要求。我们不能把目标定的太大,让孩子看不到完成的希望而失去信心;而是要把大目标分解,分解成许多具体细致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越细越好,越具体越好;细到每一天怎么安排,细到每一节怎么听,每一次作业怎么完成最好——每一个小目标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每一个目标都是可以跳起来就可以摘到的桃子。可以说,有了这些合理的目标,孩子发展就有了动力,有了方向。这样,一天的成功就能改变孩子一点点,三年下来就不可限量了。记得有一位长跑冠军的经验就是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而完成的,他说,“我不是在跑五千米、一万米,而是在跑几个五十米、一百米,我的目标就很容易实现了。”
二、要把家庭的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经常的做好家长与教师的联系。
“取得家长的支持就是你工作成功的一半。”事实证明,一个学校和班级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体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的重要性。
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与家庭无关。于是就一推了之,或者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学生只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的责任完全放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事实上,这样的观点危害性非常大,许多学生因此不能得到全面的教育从而形成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甚至出现反社会化的行为。
一个孩子在学生时期。教育是应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学生的绝大部分的知识与技能、社会规范与道德价值观都是在学校教育中得以完成的。但传授知识、社会规范与道德价值观也是家庭教育所具有的只能,所以二者的教育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正因为如此家庭教育在学生学校教育中应该发挥其自身的辅助作用。
首先,要让家长重视教育。
家长本身如果不重视教育,总认为现在读书没有什么用处。那么尽管老师再苦口婆心,用心良苦也是徒劳无功的。有许多家长认为自己没有多少文化,教育不了孩子,但在教育中发现,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的水平与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一些父母可能没有多少文化,但他们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往往能让孩子投入的专心学习,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记得我所教过的一个晓月的同学。平时家长非常忙,没有时间去陪孩子,对读书也持怀疑态度。在一次家访中,我把孩子的功课情况简单的和他交流了一下,并教会他们在平时督促孩子做功课的时候并不是教孩子怎样做,而是认真耐心的花几分钟聆听孩子的读书。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流利、有感情的背书而感到喜悦,有了家长的重视,孩子一天天的进步了。
其次,要让家长了解孩子。
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最初教育往往会给孩子留下抹不去的影响,而且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十分熟悉,在朝夕相处中十分了解孩子的个性,不是有这样一种说法吗?“知子莫若父,怜子莫若母”,可见,家长总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因此,与家庭配合,有助于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有一位著名教育学家说:“教师如将其教导活动局限于学校范围以内,不对学生家长进行工作,那就不会达到所希望的结果”。
三、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树立一种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
古代印度有句格言:“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态度;播种一种态度,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对这一段很有名的话,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不管怎么理解,都知道好习惯和积极的态度的重要性。
我认为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两个层面:具体行为和心理行为。具体行为操作是学校在孩子入学后首先应该强化的,这是可见的和外在的学习策略。比如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应考等好习惯。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学生的心理层面培养和训练他们,养成诸如专心致志、有疑必问、有错必改、积极探究等优良习惯,使他们的学习越来越轻松自如、水到渠成,充满自信。
首先,养成专心致志的惯。
邵炜是一名学习成绩时好时坏、极不稳定的学生,做作业或答试卷时他经常不是漏掉答案的单位、少写符号,就是审题不仔细,看错条件而答错了题,甚至草稿纸上算好的答案,抄到试卷上却抄错!每次考试后,各门功课到底能考几分,他心里没一个“准”。邵炜自己也不愿意这样,可他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不粗心。
注意力不集中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背后反映出很多孩子学习方式简单化,不太注意消化、巩固,细节方面疏漏较多。气质类型对孩子的注意力也有影响。胆汁质的孩子,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较大,易兴奋,情绪不够平衡;而多血质的的同学虽然神经活动均衡性较好,接受新知识迅速快,但往往流于表面,并且常常由于意外干扰而转移注意力,做事不扎实。
人的注意力具有指向和集中性,要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应做到:
1,增强学习工作的目的性,养成较长时间内关注同一事物的耐性,善始善终完成任务的习惯;2,使学业深度恰到好处,并加强综合性训练,多进行自我检查;3,加强学习策略培养,训练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勇于知难而进的习惯
《学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通过讨论,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反复加工酿造蜂蜜。但是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家长都只是引路人,孩子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孩子自己去解决。独立思考、自学是掌握和巩固知识的主要途径。孩子做习题时遇到困难,家长切不可马上帮孩子解决;孩子做完习题,也不要老是由家长负责检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等、靠、要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成为孩子的行为模式,将成为他学业以及今后的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再次,擅于定时定量的习惯
新学期伊始,阮圆晨每次决心都很大,开学头几天晚上很迟才睡觉,她不但要求自己听好每节课做好笔记、超额完成作业。还要自学很多内容。可是一两个月后由于成绩上升很慢,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不是有效,就坚持不下去,不了了之了。
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如一日三餐,要有规律地吃,暴饮暴食对身体是不利的。学习也同样,不能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学习任务繁重,孩子如果不为自己安排一个周密的任务表,只有按照碰巧落在桌上的东西去分配时间,时松时紧,也就是完全由别人来决定他们的学习行动,就不能指望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成绩了。
现在有许多家庭,许多学校都培养出了许多非常优秀的好孩子和学生,也有好多教育者在不断探索和研究成功的方法,可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哪一条规律可以用在所有孩子身上,哪一种方法可以适用于每一个孩子。因为,孩子和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双胞胎他们也有差别,也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一些方法在这个孩子身上可以成功,但在另一个孩子上就不一定成功。因此,只有准去把握每一个孩子的特征,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成功。
如果总结一下比较成功的教育规律的话,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想法可以与大家共勉:
一、给孩子一个目标,一个可以通过他的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
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其实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目标的重要性。可是。每一年都会有许多孩子,因为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不能继续学习的深造。这样的例子每个学校里的每个班级都会存在,在这里就不再罗嗦举例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孩子的缺乏学习目标,是和家长对孩子缺乏明确的要求有着直接关系的。可能现在有些家长看到现在的大学生就业这么困難,加上个别孩子不愿意学习,或者孩子的基础不是很好等原因,就在孩子的学习上放松了要求。这样下去,只能是家长松一尺,学生宋一丈,最后的结局就不言而喻了。相反,如果我们给孩子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也许情况就会完全改观。我们要看一看孩子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是否对孩子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要求。我们不能把目标定的太大,让孩子看不到完成的希望而失去信心;而是要把大目标分解,分解成许多具体细致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越细越好,越具体越好;细到每一天怎么安排,细到每一节怎么听,每一次作业怎么完成最好——每一个小目标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每一个目标都是可以跳起来就可以摘到的桃子。可以说,有了这些合理的目标,孩子发展就有了动力,有了方向。这样,一天的成功就能改变孩子一点点,三年下来就不可限量了。记得有一位长跑冠军的经验就是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而完成的,他说,“我不是在跑五千米、一万米,而是在跑几个五十米、一百米,我的目标就很容易实现了。”
二、要把家庭的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经常的做好家长与教师的联系。
“取得家长的支持就是你工作成功的一半。”事实证明,一个学校和班级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体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的重要性。
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与家庭无关。于是就一推了之,或者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学生只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的责任完全放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事实上,这样的观点危害性非常大,许多学生因此不能得到全面的教育从而形成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甚至出现反社会化的行为。
一个孩子在学生时期。教育是应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学生的绝大部分的知识与技能、社会规范与道德价值观都是在学校教育中得以完成的。但传授知识、社会规范与道德价值观也是家庭教育所具有的只能,所以二者的教育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正因为如此家庭教育在学生学校教育中应该发挥其自身的辅助作用。
首先,要让家长重视教育。
家长本身如果不重视教育,总认为现在读书没有什么用处。那么尽管老师再苦口婆心,用心良苦也是徒劳无功的。有许多家长认为自己没有多少文化,教育不了孩子,但在教育中发现,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的水平与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一些父母可能没有多少文化,但他们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往往能让孩子投入的专心学习,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记得我所教过的一个晓月的同学。平时家长非常忙,没有时间去陪孩子,对读书也持怀疑态度。在一次家访中,我把孩子的功课情况简单的和他交流了一下,并教会他们在平时督促孩子做功课的时候并不是教孩子怎样做,而是认真耐心的花几分钟聆听孩子的读书。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流利、有感情的背书而感到喜悦,有了家长的重视,孩子一天天的进步了。
其次,要让家长了解孩子。
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最初教育往往会给孩子留下抹不去的影响,而且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十分熟悉,在朝夕相处中十分了解孩子的个性,不是有这样一种说法吗?“知子莫若父,怜子莫若母”,可见,家长总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因此,与家庭配合,有助于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有一位著名教育学家说:“教师如将其教导活动局限于学校范围以内,不对学生家长进行工作,那就不会达到所希望的结果”。
三、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树立一种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
古代印度有句格言:“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态度;播种一种态度,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对这一段很有名的话,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不管怎么理解,都知道好习惯和积极的态度的重要性。
我认为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两个层面:具体行为和心理行为。具体行为操作是学校在孩子入学后首先应该强化的,这是可见的和外在的学习策略。比如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应考等好习惯。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学生的心理层面培养和训练他们,养成诸如专心致志、有疑必问、有错必改、积极探究等优良习惯,使他们的学习越来越轻松自如、水到渠成,充满自信。
首先,养成专心致志的惯。
邵炜是一名学习成绩时好时坏、极不稳定的学生,做作业或答试卷时他经常不是漏掉答案的单位、少写符号,就是审题不仔细,看错条件而答错了题,甚至草稿纸上算好的答案,抄到试卷上却抄错!每次考试后,各门功课到底能考几分,他心里没一个“准”。邵炜自己也不愿意这样,可他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不粗心。
注意力不集中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背后反映出很多孩子学习方式简单化,不太注意消化、巩固,细节方面疏漏较多。气质类型对孩子的注意力也有影响。胆汁质的孩子,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较大,易兴奋,情绪不够平衡;而多血质的的同学虽然神经活动均衡性较好,接受新知识迅速快,但往往流于表面,并且常常由于意外干扰而转移注意力,做事不扎实。
人的注意力具有指向和集中性,要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应做到:
1,增强学习工作的目的性,养成较长时间内关注同一事物的耐性,善始善终完成任务的习惯;2,使学业深度恰到好处,并加强综合性训练,多进行自我检查;3,加强学习策略培养,训练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勇于知难而进的习惯
《学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通过讨论,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反复加工酿造蜂蜜。但是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家长都只是引路人,孩子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孩子自己去解决。独立思考、自学是掌握和巩固知识的主要途径。孩子做习题时遇到困难,家长切不可马上帮孩子解决;孩子做完习题,也不要老是由家长负责检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等、靠、要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成为孩子的行为模式,将成为他学业以及今后的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再次,擅于定时定量的习惯
新学期伊始,阮圆晨每次决心都很大,开学头几天晚上很迟才睡觉,她不但要求自己听好每节课做好笔记、超额完成作业。还要自学很多内容。可是一两个月后由于成绩上升很慢,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不是有效,就坚持不下去,不了了之了。
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如一日三餐,要有规律地吃,暴饮暴食对身体是不利的。学习也同样,不能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学习任务繁重,孩子如果不为自己安排一个周密的任务表,只有按照碰巧落在桌上的东西去分配时间,时松时紧,也就是完全由别人来决定他们的学习行动,就不能指望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成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