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策略之研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jxbj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今天,“无效的课堂”就很现实、很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学校中。有些教师上课目标意识淡薄,没有明显的备课痕迹,教学盲目而随意,缺乏对学生智慧的挑战,影响了学生应有的发展。
  眼下的公开教学精彩纷呈,各家流派各种理论层出不穷,既有深度语文、情智语文,也有所谓的本色语文。而对普通教师所言,怎样上好每节课,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得快乐、学出意义,怎样有效促进学生“人文”和“语文”的可持续发展,操作的手段、方法和程序,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有效教学的策略问题作一点探讨。
  
  一、有效备课
  
  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难说的话题。有效备课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做到了几个关注:
  1.关注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就每一个学段提出了阶段性目标,具体到每一节课为课时目标。怎样使课时目标集中体现或达成课程目标,需要探讨。现在的公开课教学模式看到的更多是教师个人魅力的展示,和单一教学目标(指课时目标)的体现。这样的模式根本就看不到课程整体目标在课堂上的逐一落实。因此,教师要学会分解课程目标,从一个学段到一本教材到一个单元到一篇课文再到一个课时,教师既要宏观调控,又要微观操作,使课程目标逐步落实。当然,这里既有显形的,也有隐性的;既有长效的,也有短效的。另外,就每节课而言,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应值得关注。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3)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2.关注自身。窦桂梅老师所提倡的“我的文本我解读”,彰显的是教师个性,最大限度地把教师思想的深度反映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在我看来,她是把教师本身作为课程来开发。她所提到的三个维度,即温度、广度、深度,需要我们教师用很长的时间乃至是一生的时间来准备,但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却不可能是相同的。因此,在选择主要教学行为时,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是最重要的。每位教师都应按自身的优势来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此外,教师即课程,无论是导向还是现实,我们都应该把这作为基点,但是开发和张扬,是有界的,教师并不能代替课程,或者篡改课程。
  3.关注学生。教师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学生的需要和差异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这需要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们对这些有热情”。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该有儿童的思维和儿童的意识。只有那些以儿童思维为基点,有机联结了儿童需要、儿童经验的教学,才会是有想象力的,有人性力量的。
  4.关注文本。关于文本的解读,我们要避免三种现象。拒绝错误的解读,摈弃无效的解读,警惕肤浅的解读。很欣赏窦桂梅老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她让我们看到了教师思想的光辉。对文本,我们要在“深入”上下工夫。只是在教学时要在“浅出”上做文章。怎样“浅出”,就必须有效策划。有效策划是教师不容忽视的一种能力。前者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个人以为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而有效策划是考虑怎么教的问题,这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和保证。怎么教,怎样立足文本构建教学策略,我的看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就是常说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要求教师对课程的内容做出“生本化”的处理。以上的四种关注不是单一的、孤立存在的,而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有机整合,需要通盘考虑的。
  
  二、有效教学
  
  课堂上学生的有效学习,来源于教师自由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来源于教师对人文和语文本质的把握,同时来源于教师课前的精妙设计,来源于教师课堂中引导和关注。
  1.有效设计。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思念》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震撼。整个课堂设计,由两大部分组成,三个层次依次推进。整个教材的处理,新颖,简洁,深刻,广博。因为窦老师的引领,学生的认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而学生的这些精彩,正是来自于教师激情的感染,来自教师巧妙的引导,来自教师热情的鼓励。在老师“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下”,学生“心灵丰满”起来,“精神充空”起来。
  2.有效讲授。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讲授也是必需的。当教学目标是传递信息时,教师讲授是有效而经济的。教师讲授是可以更好的对班级进行调控,有益于学生成功,尤其是信息性的知识的获得,讲授能增进学生的理解;教师讲授是对时间有效的使用,是学生获得知识最经济的一条捷径。(1)使讲授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精心设计的导言;把目标告诉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等,都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有用技巧。(2)使讲授保持一定“节奏”:教学节奏应与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不仅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还可以使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3)提供鼓励性的及时反馈:“行为与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行为与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及时反馈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矫正和强化。
  3.有效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并提供及时地反馈;教师的反馈会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或妨碍学生的参与。提问中对学生的关注、欣赏能够极大地激励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它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成功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同时,学生的回答也应该成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的起点和阶梯。
其他文献
2003年日本经济呈现出复苏的迹象,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极为关注.但是,对日本经济走势的分析目前还尚难定论,还需要透过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此,我们组织了吉林大学东北亚研
为给秸秆圆捆打捆装置和其它打捆机构提供相应的力学参数和理论基础,根据麦茎秆的几何尺寸,并利用万能试验机控制夹具加载速度对不同含水率的麦秸秆进行弯曲、轴向压缩和径向
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如,我们在头脑里可以呈现出父母的形象、自己房间的布局及各种用品的模样等等。这些都是记忆表象。表象的积累和丰富对人的记忆活动、思维活动和想象活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象的形象性和概括性,使人们可以进行想象活动和思维活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抽象思维尚未充分发展,因此,在他们的认识活动中,表象的作用尤为重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
从教学整体来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花时多、效率低的“发胖式”的阅读教学现象依然存在,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乏味。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讲得多,但实际突破不大,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不明显。这恐怕与我们语文教师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而对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语文的思考不多有关。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这要从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基本性质去审视,拓宽、延伸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提
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体育教学中核心的内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了教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属于外因,而学生的“学”则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可以看出,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与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习效果低下。那么这样的教学无论教师付出多少努力,都是无效教学。    一、利用音乐来陪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明:
很久以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教导我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也正是通过一篇篇课文例子的教学,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并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吗?  那么,如何以课文为例子,找准突破口,引导学生学用语文呢?下面我就个人的理解、教学实践及阅读收获谈点个人的认识。    一、选准句式训练点,内化例句举一反三,让美句积淀起来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学
借助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理论,将遵从Wolff法则生长的骨骼看成待优化的连续体拓扑结构,对骨骼重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优化。利用ICM(independent,continuous,mapping)方法,建立了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动态的对话过程。随着“尊重学生主体”“平等对话”等新课程理念进入课堂后,学生发言机会多了。那么,面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呢?    一、面对学生发言,教师要关注生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巧妙地
凡艺术,无不体现一种“虚灵”的“空间感型”,从而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呈现出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  虚实相映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作者根据思想感情的表达与客观景物的特征,有时化虚为实,有时化实为虚,有时虚实相融,创造出瑰丽无比的艺术境界,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语文教学是科学,又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创造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虚实相映的艺术手段,同样能
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它是表征期刊影响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它实际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证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次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