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今天,“无效的课堂”就很现实、很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学校中。有些教师上课目标意识淡薄,没有明显的备课痕迹,教学盲目而随意,缺乏对学生智慧的挑战,影响了学生应有的发展。
眼下的公开教学精彩纷呈,各家流派各种理论层出不穷,既有深度语文、情智语文,也有所谓的本色语文。而对普通教师所言,怎样上好每节课,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得快乐、学出意义,怎样有效促进学生“人文”和“语文”的可持续发展,操作的手段、方法和程序,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有效教学的策略问题作一点探讨。
一、有效备课
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难说的话题。有效备课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做到了几个关注:
1.关注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就每一个学段提出了阶段性目标,具体到每一节课为课时目标。怎样使课时目标集中体现或达成课程目标,需要探讨。现在的公开课教学模式看到的更多是教师个人魅力的展示,和单一教学目标(指课时目标)的体现。这样的模式根本就看不到课程整体目标在课堂上的逐一落实。因此,教师要学会分解课程目标,从一个学段到一本教材到一个单元到一篇课文再到一个课时,教师既要宏观调控,又要微观操作,使课程目标逐步落实。当然,这里既有显形的,也有隐性的;既有长效的,也有短效的。另外,就每节课而言,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应值得关注。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3)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2.关注自身。窦桂梅老师所提倡的“我的文本我解读”,彰显的是教师个性,最大限度地把教师思想的深度反映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在我看来,她是把教师本身作为课程来开发。她所提到的三个维度,即温度、广度、深度,需要我们教师用很长的时间乃至是一生的时间来准备,但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却不可能是相同的。因此,在选择主要教学行为时,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是最重要的。每位教师都应按自身的优势来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此外,教师即课程,无论是导向还是现实,我们都应该把这作为基点,但是开发和张扬,是有界的,教师并不能代替课程,或者篡改课程。
3.关注学生。教师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学生的需要和差异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这需要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们对这些有热情”。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该有儿童的思维和儿童的意识。只有那些以儿童思维为基点,有机联结了儿童需要、儿童经验的教学,才会是有想象力的,有人性力量的。
4.关注文本。关于文本的解读,我们要避免三种现象。拒绝错误的解读,摈弃无效的解读,警惕肤浅的解读。很欣赏窦桂梅老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她让我们看到了教师思想的光辉。对文本,我们要在“深入”上下工夫。只是在教学时要在“浅出”上做文章。怎样“浅出”,就必须有效策划。有效策划是教师不容忽视的一种能力。前者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个人以为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而有效策划是考虑怎么教的问题,这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和保证。怎么教,怎样立足文本构建教学策略,我的看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就是常说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要求教师对课程的内容做出“生本化”的处理。以上的四种关注不是单一的、孤立存在的,而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有机整合,需要通盘考虑的。
二、有效教学
课堂上学生的有效学习,来源于教师自由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来源于教师对人文和语文本质的把握,同时来源于教师课前的精妙设计,来源于教师课堂中引导和关注。
1.有效设计。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思念》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震撼。整个课堂设计,由两大部分组成,三个层次依次推进。整个教材的处理,新颖,简洁,深刻,广博。因为窦老师的引领,学生的认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而学生的这些精彩,正是来自于教师激情的感染,来自教师巧妙的引导,来自教师热情的鼓励。在老师“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下”,学生“心灵丰满”起来,“精神充空”起来。
2.有效讲授。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讲授也是必需的。当教学目标是传递信息时,教师讲授是有效而经济的。教师讲授是可以更好的对班级进行调控,有益于学生成功,尤其是信息性的知识的获得,讲授能增进学生的理解;教师讲授是对时间有效的使用,是学生获得知识最经济的一条捷径。(1)使讲授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精心设计的导言;把目标告诉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等,都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有用技巧。(2)使讲授保持一定“节奏”:教学节奏应与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不仅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还可以使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3)提供鼓励性的及时反馈:“行为与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行为与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及时反馈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矫正和强化。
3.有效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并提供及时地反馈;教师的反馈会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或妨碍学生的参与。提问中对学生的关注、欣赏能够极大地激励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它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成功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同时,学生的回答也应该成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的起点和阶梯。
眼下的公开教学精彩纷呈,各家流派各种理论层出不穷,既有深度语文、情智语文,也有所谓的本色语文。而对普通教师所言,怎样上好每节课,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得快乐、学出意义,怎样有效促进学生“人文”和“语文”的可持续发展,操作的手段、方法和程序,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有效教学的策略问题作一点探讨。
一、有效备课
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难说的话题。有效备课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做到了几个关注:
1.关注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就每一个学段提出了阶段性目标,具体到每一节课为课时目标。怎样使课时目标集中体现或达成课程目标,需要探讨。现在的公开课教学模式看到的更多是教师个人魅力的展示,和单一教学目标(指课时目标)的体现。这样的模式根本就看不到课程整体目标在课堂上的逐一落实。因此,教师要学会分解课程目标,从一个学段到一本教材到一个单元到一篇课文再到一个课时,教师既要宏观调控,又要微观操作,使课程目标逐步落实。当然,这里既有显形的,也有隐性的;既有长效的,也有短效的。另外,就每节课而言,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应值得关注。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3)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2.关注自身。窦桂梅老师所提倡的“我的文本我解读”,彰显的是教师个性,最大限度地把教师思想的深度反映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在我看来,她是把教师本身作为课程来开发。她所提到的三个维度,即温度、广度、深度,需要我们教师用很长的时间乃至是一生的时间来准备,但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却不可能是相同的。因此,在选择主要教学行为时,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是最重要的。每位教师都应按自身的优势来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此外,教师即课程,无论是导向还是现实,我们都应该把这作为基点,但是开发和张扬,是有界的,教师并不能代替课程,或者篡改课程。
3.关注学生。教师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学生的需要和差异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这需要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们对这些有热情”。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该有儿童的思维和儿童的意识。只有那些以儿童思维为基点,有机联结了儿童需要、儿童经验的教学,才会是有想象力的,有人性力量的。
4.关注文本。关于文本的解读,我们要避免三种现象。拒绝错误的解读,摈弃无效的解读,警惕肤浅的解读。很欣赏窦桂梅老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她让我们看到了教师思想的光辉。对文本,我们要在“深入”上下工夫。只是在教学时要在“浅出”上做文章。怎样“浅出”,就必须有效策划。有效策划是教师不容忽视的一种能力。前者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个人以为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而有效策划是考虑怎么教的问题,这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和保证。怎么教,怎样立足文本构建教学策略,我的看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就是常说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要求教师对课程的内容做出“生本化”的处理。以上的四种关注不是单一的、孤立存在的,而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有机整合,需要通盘考虑的。
二、有效教学
课堂上学生的有效学习,来源于教师自由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来源于教师对人文和语文本质的把握,同时来源于教师课前的精妙设计,来源于教师课堂中引导和关注。
1.有效设计。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思念》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震撼。整个课堂设计,由两大部分组成,三个层次依次推进。整个教材的处理,新颖,简洁,深刻,广博。因为窦老师的引领,学生的认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而学生的这些精彩,正是来自于教师激情的感染,来自教师巧妙的引导,来自教师热情的鼓励。在老师“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下”,学生“心灵丰满”起来,“精神充空”起来。
2.有效讲授。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讲授也是必需的。当教学目标是传递信息时,教师讲授是有效而经济的。教师讲授是可以更好的对班级进行调控,有益于学生成功,尤其是信息性的知识的获得,讲授能增进学生的理解;教师讲授是对时间有效的使用,是学生获得知识最经济的一条捷径。(1)使讲授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精心设计的导言;把目标告诉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等,都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有用技巧。(2)使讲授保持一定“节奏”:教学节奏应与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不仅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还可以使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3)提供鼓励性的及时反馈:“行为与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行为与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及时反馈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矫正和强化。
3.有效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并提供及时地反馈;教师的反馈会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或妨碍学生的参与。提问中对学生的关注、欣赏能够极大地激励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它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成功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同时,学生的回答也应该成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的起点和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