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而当一个班集体没有建立起优良的班风、学风,没有取得喜人成绩时,许多班主任却怨这怨那:学生太坏啦。班干不得力啦等等。有的班主任说:“天天讲纪律,讲规范,为什么总不能改变班里的歪风邪气”。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单靠反复强调,天天批评这,批评那,就能建立进来吗?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向农民学习,不要一味怨学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我认为采用赏识教育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赏识教育适应于全体学生,体现了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正确掌握批评艺术,给学生以良性刺激,从而达到学生与教师健康互动,幸福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 班主任;赏识教育;班级;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229-02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曾看过关于赏识教育的文章,有一篇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从训斥到赏识,从赏识到成功。那就说明赏识要离成功近得多。那作为教师的我,就更需要充分利用赏识这个有利的方式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究竟什么是赏识教育呢?他就是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和责备,只会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和走路。因此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只有不怕失败,敢于放手,即使孩子第一千次摔倒了,他也会在第一千零一次的鼓励中顽强的站起来。
新时期的班主任,面对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理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内心世界都潜伏有积极向上的要求,自我完善的意愿。因此,教育过程应在立足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的基础上,走进生命,发现潜能,唤醒自信,尊重差异,按照尊重信任、理解激励、提醒宽容的原则,用“赏识教育”理念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付出爱心,激励他们把内在潜能发挥出来,在和谐民主的赏识氛围中自主探讨,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情感体验、意识形成、创造性能力养成的过程。
对一个班级而言,班主任是教育行为的主要实施者。但是,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定的教育行为是受制于教育思想的,当教育理念没有实现真正的转变时,是不能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的。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敢怀疑,会批判,能创新,有个性。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班主任应抛开以往“我讲你听、我设计你来做、我规定你执行”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掌握全体学生的共同特点,而且更要注意熟悉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位学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是具有其个性才华的,关键是如何培养,如何开发。
所以,我们首先要充分利用教师本身的情绪力量。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魅力去影响学生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这种影响不仅有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管理手段,更有赖于教师能否运用自己的感染力。有感染力的教师,常常会使学生在不经意间接受到教师的个性影响。例如教师的乐观开朗的性格,深邃的思想,幽默的语言,丰富的知识,漂亮的书法以及在球场上矫健的身姿,这些都会悄悄的、不自觉地影响到学生。作为班主任可以利用活动来表现自己的特长。例如:联欢会上我和学生一起唱歌跳舞;排球场上我和学生一起拦网扣杀;休息时间我和学生一起对话聊天……班主任可以逐渐通过这种情绪的感染,使学生由羡慕逐渐去模仿,体验到愉悦、振奋的情绪,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此我也深深体会到,只有当学生“赏识”你的时候,他才能接受你对他的赏识。
其次,班主任应理解学生内心世界,努力满足无形生命的需求。周弘发现所有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吃饭、穿衣、身体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内心世界的满足和愉悦是所有孩子无形生命的需求,是一个高级需求。就孩子的无形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
班主任平时应注重心理学的学习和实践。利用所学知识了解孩子的内心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据我亲身对自己所任教学生的调查,99%的学生都渴望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受到老师的鼓励。如果班主任把目光盯在孩子的优点上,孩子前途一片光明;如果班主任只把目光盯在孩子的缺点上,孩子前途一片暗淡。我们平时在教育问题生的过程中,既要管理学生也要观察学生,挖掘他们的特长和优点,鼓励他们利用特长和优点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表扬的熏陶。我班有个女生,平时口才流利,善于交际,成绩本来不错。但是,由于父母离婚,搞到她天天纳闷,回到班里好一段时间都无心向学,成绩有所下降。我仔细观察,找班干部和家长了解清楚之后,马上找她聊了一下。我开始就肯定她给我的良好印象,表扬她的口才,对她的以前的成绩给予表扬,并鼓励她不要因为家里的困难而被吓倒。我找来了班长,让班长也肯定了她的优点,同时,以赏识的言语鼓励她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去。她答应了并当上了值日班长。从那以后,我不断公开肯定和鼓励她的优点,和工作上的表现,使她最终感受到了爱心的赏识。过了一段时间后,她的成绩又赶上来了,心情也开朗了。
另外,我们要采用赏识教育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引导学生赏识别人。有些班主任上班会课时,喜欢指出班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批评这个,批評那个,而对于班中存在的好形象却轻描淡写或者只字不提。他们认为:对学生要求越严格,学生的行为就会越完善。我却认为:只有集体有了凝聚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就会规范.每周班会课时,我都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做能给学生一种感觉: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集体凝聚力。另外,我非常注意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当我们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时候,我们便能够看见学生的长处、短处和与众不同之处。这时候,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激励,热情的激励。我们说学生没有优点,那么请你去发掘。每一个学生一定都有潜在的优点:看一看他们有什么进步,点滴进步也具有激励价值;或者给学生制造一个表现优点的机会。我们的老师对学生最好的激励不是表扬,更不是物质奖励,而是分享。孩子若能感受到你因为他的表现而快乐,会受到最大的激励。
而且,我们还可以采用赏识教育转化暂困生。大多数班集体,都有几个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许多班主任教育他们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胁如果没有改正,将报告家长、送校长教育等等.有的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夹杂着“白痴”、“笨蛋”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语。这些班主任想用自己的威严来下退学生,使他们变得温存驯良.但事实证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许多学生依然“死不悔改”。在教育无效之际,个别班主任甚至做出体罚学生的不当行为。
要让暂困生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班主任必须在班中对他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进行公开表扬并要求同学们关心、支持,给他们以改正的机会。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入口,为差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致于“玻罐子破摔”.因此,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不急于把暂困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但是,学生是善变的,还必须反复找其谈心,开导、鼓励他,使他的转化保持持久性。
我更加坚信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教师只有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思想行为有偏差、文化学习滞后的学生,更要用宽容心对待他们。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要不伤害学生的人格。我们要容忍学生犯错误,不要漠视学生的上进心。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他们的缺点,不要动不动就大声呵斥、讽刺挖苦,挫伤学生的身心和人格。同样,我们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用宽容的胸怀,对待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保持年龄段的天性,指导学生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当然,赏识教育不仅不否认批评、惩罚,而且认为只要摆正位置,注意策略,就可以更大胆地批评、惩罚。周弘发现,人们往往会把“好朋友的提醒”当作生命的珍贵礼物加以接受。批评时讲究点“幽默”是个好办法。应该在充分鼓励的前提下批评。可以这样来表达批评——“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或者是“太好了,还可以更好吗?”?学会分担是最好的提醒。很多情况下,学生犯错误、考低分不是故意的,他们自己也很伤心,这时候,老师应该真诚地安慰他们,为他分担痛苦,而不能在伤口上抹盐,雪上加霜。这才叫“够朋友”。激励、宽容、提醒,是关于教育行为的原则,集中体现出一个“导”字,对事不对人,是相对的,教师要有策略地导。
对于教师来说,一个孩子教育的失败也许只是个局部,然而,对于孩子的家庭来说,这个失败却意味着全部。虽然有些孩子的确非常调皮,难以管理,但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耐心与关爱,这才无愧于孩子,无愧于他的家庭。许多孩子在生活、学习中感受不到老师的关注,家庭的爱,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冷漠、仇视、憎恨的消极心理,以至影响他们对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用博大而无私、纯洁而高尚的爱来对待学生不仅是学生成长的需要,而且是教师的天职。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每一位班主任都要给自己这样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通过老师的赏识,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找回自信,激发潜能。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赞许,少一点挖苦;与其责骂,不如赏识。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赏识中体会学习的魅力。
【关键词】 班主任;赏识教育;班级;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229-02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曾看过关于赏识教育的文章,有一篇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从训斥到赏识,从赏识到成功。那就说明赏识要离成功近得多。那作为教师的我,就更需要充分利用赏识这个有利的方式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究竟什么是赏识教育呢?他就是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和责备,只会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和走路。因此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只有不怕失败,敢于放手,即使孩子第一千次摔倒了,他也会在第一千零一次的鼓励中顽强的站起来。
新时期的班主任,面对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理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内心世界都潜伏有积极向上的要求,自我完善的意愿。因此,教育过程应在立足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的基础上,走进生命,发现潜能,唤醒自信,尊重差异,按照尊重信任、理解激励、提醒宽容的原则,用“赏识教育”理念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付出爱心,激励他们把内在潜能发挥出来,在和谐民主的赏识氛围中自主探讨,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情感体验、意识形成、创造性能力养成的过程。
对一个班级而言,班主任是教育行为的主要实施者。但是,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定的教育行为是受制于教育思想的,当教育理念没有实现真正的转变时,是不能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的。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敢怀疑,会批判,能创新,有个性。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班主任应抛开以往“我讲你听、我设计你来做、我规定你执行”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掌握全体学生的共同特点,而且更要注意熟悉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位学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是具有其个性才华的,关键是如何培养,如何开发。
所以,我们首先要充分利用教师本身的情绪力量。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魅力去影响学生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这种影响不仅有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管理手段,更有赖于教师能否运用自己的感染力。有感染力的教师,常常会使学生在不经意间接受到教师的个性影响。例如教师的乐观开朗的性格,深邃的思想,幽默的语言,丰富的知识,漂亮的书法以及在球场上矫健的身姿,这些都会悄悄的、不自觉地影响到学生。作为班主任可以利用活动来表现自己的特长。例如:联欢会上我和学生一起唱歌跳舞;排球场上我和学生一起拦网扣杀;休息时间我和学生一起对话聊天……班主任可以逐渐通过这种情绪的感染,使学生由羡慕逐渐去模仿,体验到愉悦、振奋的情绪,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此我也深深体会到,只有当学生“赏识”你的时候,他才能接受你对他的赏识。
其次,班主任应理解学生内心世界,努力满足无形生命的需求。周弘发现所有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吃饭、穿衣、身体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内心世界的满足和愉悦是所有孩子无形生命的需求,是一个高级需求。就孩子的无形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
班主任平时应注重心理学的学习和实践。利用所学知识了解孩子的内心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据我亲身对自己所任教学生的调查,99%的学生都渴望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受到老师的鼓励。如果班主任把目光盯在孩子的优点上,孩子前途一片光明;如果班主任只把目光盯在孩子的缺点上,孩子前途一片暗淡。我们平时在教育问题生的过程中,既要管理学生也要观察学生,挖掘他们的特长和优点,鼓励他们利用特长和优点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表扬的熏陶。我班有个女生,平时口才流利,善于交际,成绩本来不错。但是,由于父母离婚,搞到她天天纳闷,回到班里好一段时间都无心向学,成绩有所下降。我仔细观察,找班干部和家长了解清楚之后,马上找她聊了一下。我开始就肯定她给我的良好印象,表扬她的口才,对她的以前的成绩给予表扬,并鼓励她不要因为家里的困难而被吓倒。我找来了班长,让班长也肯定了她的优点,同时,以赏识的言语鼓励她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去。她答应了并当上了值日班长。从那以后,我不断公开肯定和鼓励她的优点,和工作上的表现,使她最终感受到了爱心的赏识。过了一段时间后,她的成绩又赶上来了,心情也开朗了。
另外,我们要采用赏识教育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引导学生赏识别人。有些班主任上班会课时,喜欢指出班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批评这个,批評那个,而对于班中存在的好形象却轻描淡写或者只字不提。他们认为:对学生要求越严格,学生的行为就会越完善。我却认为:只有集体有了凝聚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就会规范.每周班会课时,我都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做能给学生一种感觉: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集体凝聚力。另外,我非常注意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当我们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时候,我们便能够看见学生的长处、短处和与众不同之处。这时候,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激励,热情的激励。我们说学生没有优点,那么请你去发掘。每一个学生一定都有潜在的优点:看一看他们有什么进步,点滴进步也具有激励价值;或者给学生制造一个表现优点的机会。我们的老师对学生最好的激励不是表扬,更不是物质奖励,而是分享。孩子若能感受到你因为他的表现而快乐,会受到最大的激励。
而且,我们还可以采用赏识教育转化暂困生。大多数班集体,都有几个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许多班主任教育他们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胁如果没有改正,将报告家长、送校长教育等等.有的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夹杂着“白痴”、“笨蛋”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语。这些班主任想用自己的威严来下退学生,使他们变得温存驯良.但事实证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许多学生依然“死不悔改”。在教育无效之际,个别班主任甚至做出体罚学生的不当行为。
要让暂困生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班主任必须在班中对他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进行公开表扬并要求同学们关心、支持,给他们以改正的机会。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入口,为差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致于“玻罐子破摔”.因此,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不急于把暂困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但是,学生是善变的,还必须反复找其谈心,开导、鼓励他,使他的转化保持持久性。
我更加坚信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教师只有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思想行为有偏差、文化学习滞后的学生,更要用宽容心对待他们。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要不伤害学生的人格。我们要容忍学生犯错误,不要漠视学生的上进心。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他们的缺点,不要动不动就大声呵斥、讽刺挖苦,挫伤学生的身心和人格。同样,我们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用宽容的胸怀,对待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保持年龄段的天性,指导学生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当然,赏识教育不仅不否认批评、惩罚,而且认为只要摆正位置,注意策略,就可以更大胆地批评、惩罚。周弘发现,人们往往会把“好朋友的提醒”当作生命的珍贵礼物加以接受。批评时讲究点“幽默”是个好办法。应该在充分鼓励的前提下批评。可以这样来表达批评——“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或者是“太好了,还可以更好吗?”?学会分担是最好的提醒。很多情况下,学生犯错误、考低分不是故意的,他们自己也很伤心,这时候,老师应该真诚地安慰他们,为他分担痛苦,而不能在伤口上抹盐,雪上加霜。这才叫“够朋友”。激励、宽容、提醒,是关于教育行为的原则,集中体现出一个“导”字,对事不对人,是相对的,教师要有策略地导。
对于教师来说,一个孩子教育的失败也许只是个局部,然而,对于孩子的家庭来说,这个失败却意味着全部。虽然有些孩子的确非常调皮,难以管理,但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耐心与关爱,这才无愧于孩子,无愧于他的家庭。许多孩子在生活、学习中感受不到老师的关注,家庭的爱,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冷漠、仇视、憎恨的消极心理,以至影响他们对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用博大而无私、纯洁而高尚的爱来对待学生不仅是学生成长的需要,而且是教师的天职。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每一位班主任都要给自己这样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通过老师的赏识,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找回自信,激发潜能。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赞许,少一点挖苦;与其责骂,不如赏识。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赏识中体会学习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