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情感教育。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情感教育上来,一方面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素质。本文以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讨论。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學生的各个学习阶段中,中学阶段的情感教育非常重要,特别是高中生。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变化的阶段,老师的引导十分必要。在多种教学活动中,不断养成正确的情感。一个人的情感与其道德水平紧密相关,也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效果。在高中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形成,有助于帮助其发展身心,提升其综合素质。
新课改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包含了课程的结构设计、教学实施的方法、教学的目标设定等多个方面,其本质要求在于通过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特别是对于高中生来说,语文教学更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是情感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兴趣培养,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应转变角色,拉近师生距离
传统教师这一角色,常常给人严厉的感觉,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往往以严厉的姿态出现。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从学生自身出发,发挥教师的主导能力。以学生的朋友的身份来引导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进步。
老师要学会调整师生关系,把自己看成学生的朋友,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包括其家庭情况、性格、兴趣等等,在课外时间内多与学生沟通。当学生和老师出现分歧时,老师要换位思考,尝试以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了解事件的本质原因,若是老师出错,就要勇敢地向学生道歉。通过这种方式,使师生的关系更加亲密,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完成教育目标。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帮助老师提高教学质量。学习兴趣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培养其好奇心,挖掘学生的潜力。高中语文的课堂中,教师要多设置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较易为接受的方式来呈现问题,改变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转变思考方式,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在课堂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提出问题的方式。一是开门见山。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的印象中田园的样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田园,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的情境。二是开放式,即先给出一个较为开放的问题,尽可能地让学生来回答,帮助其开放思维,表达自身的各种情感。三是形象性提问。以实验、诗词、图片等多个方式来表达问题,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理解问题。用课文相近的情景来帮助学生进入课堂,提升其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
三、注重课文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老师要多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 围,帮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学生在课上和课下的表现都应该获得相应的鼓励,老师可以通过言语来表扬,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进行奖励,如此一来,引导学生更加进步,勇敢地在课堂中表达自己,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形成一个人文情怀满满的课堂。通过课堂朗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老师可以选择性地带着学生朗读,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时,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让他们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战斗精神,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升华情感
实践过程能够帮助情感的培养。教师可以策划多种主题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例如对于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来说,要先告诉学生爱国主义的重要意义,培养其深厚的爱国情感。此外,可以让学生了解和知道一些爱国人士的事迹,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摘抄。还可以带领他们去采访当地的名人,与老革命战士进行交流,进行爱国情感的升华。
五、增加课外阅读,陶冶学生情操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外文献的阅读十分重要,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品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外文献时,在脑海中想想作品所描述的场景和画面。另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地介绍一些课外作品,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升阅读量。一方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高中生要多阅读一些较好理解的文学作品,例如高尔基的三部曲,周作人的《吃茶》《自己的园地》,鲁迅的《朝花夕拾》,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条件也不断提高,高中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建立自己的图书馆,方便学生去阅读各位作家的作品,培养其阅读习惯,认知文学。
六、结语
高中语文教师要以学生的知心朋友的身份,创建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金永根.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2).
[2]王阿丽.基于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工作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
[3]王翘楚.浅议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2).
(编辑:张驰)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學生的各个学习阶段中,中学阶段的情感教育非常重要,特别是高中生。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变化的阶段,老师的引导十分必要。在多种教学活动中,不断养成正确的情感。一个人的情感与其道德水平紧密相关,也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效果。在高中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形成,有助于帮助其发展身心,提升其综合素质。
新课改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包含了课程的结构设计、教学实施的方法、教学的目标设定等多个方面,其本质要求在于通过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特别是对于高中生来说,语文教学更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是情感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兴趣培养,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应转变角色,拉近师生距离
传统教师这一角色,常常给人严厉的感觉,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往往以严厉的姿态出现。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从学生自身出发,发挥教师的主导能力。以学生的朋友的身份来引导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进步。
老师要学会调整师生关系,把自己看成学生的朋友,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包括其家庭情况、性格、兴趣等等,在课外时间内多与学生沟通。当学生和老师出现分歧时,老师要换位思考,尝试以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了解事件的本质原因,若是老师出错,就要勇敢地向学生道歉。通过这种方式,使师生的关系更加亲密,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完成教育目标。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帮助老师提高教学质量。学习兴趣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培养其好奇心,挖掘学生的潜力。高中语文的课堂中,教师要多设置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较易为接受的方式来呈现问题,改变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转变思考方式,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在课堂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提出问题的方式。一是开门见山。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的印象中田园的样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田园,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的情境。二是开放式,即先给出一个较为开放的问题,尽可能地让学生来回答,帮助其开放思维,表达自身的各种情感。三是形象性提问。以实验、诗词、图片等多个方式来表达问题,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理解问题。用课文相近的情景来帮助学生进入课堂,提升其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
三、注重课文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老师要多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 围,帮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学生在课上和课下的表现都应该获得相应的鼓励,老师可以通过言语来表扬,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进行奖励,如此一来,引导学生更加进步,勇敢地在课堂中表达自己,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形成一个人文情怀满满的课堂。通过课堂朗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老师可以选择性地带着学生朗读,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时,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让他们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战斗精神,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升华情感
实践过程能够帮助情感的培养。教师可以策划多种主题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例如对于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来说,要先告诉学生爱国主义的重要意义,培养其深厚的爱国情感。此外,可以让学生了解和知道一些爱国人士的事迹,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摘抄。还可以带领他们去采访当地的名人,与老革命战士进行交流,进行爱国情感的升华。
五、增加课外阅读,陶冶学生情操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外文献的阅读十分重要,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品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外文献时,在脑海中想想作品所描述的场景和画面。另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地介绍一些课外作品,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升阅读量。一方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高中生要多阅读一些较好理解的文学作品,例如高尔基的三部曲,周作人的《吃茶》《自己的园地》,鲁迅的《朝花夕拾》,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条件也不断提高,高中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建立自己的图书馆,方便学生去阅读各位作家的作品,培养其阅读习惯,认知文学。
六、结语
高中语文教师要以学生的知心朋友的身份,创建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金永根.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2).
[2]王阿丽.基于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工作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
[3]王翘楚.浅议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2).
(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