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态语”又称“身体语言”。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手段。教师体态语的合理运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体态语 学习兴趣 语言交际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出于对新事物的新鲜感,他们十分乐于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来。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新鲜感会慢慢淡化,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呢?体态语是人们用表情和动作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无声语言,教师应该恰当的使用体态语,它能淋漓尽致地表达教师的思想感情,也能使学生心领神会,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像一汪流动的泉水充满生机。
一、“体态语”的运用艺术
1.表情的运用艺术。表情主要是指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世界语”,一个人的喜、忧、怒、悲、恐、惊全都可从面部表情上反映出来。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能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就可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每当上课铃响了,老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亲切地向学生问候“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每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也要微笑给以鼓励,并竖起大拇指说:“Good!”“You are right.”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应用微笑给学生理解和期待。总之,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2.眼神的运用艺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感情。教师在课堂上艺术地运用好眼神,有利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表情及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然后做出适当调控。另外师生之间要有眼神交流,教师亲切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倘若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并会艺术地应用眼神,这将对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
3.手势的运用艺术。手势,是指一个人表达意思时手的动作姿势。也许正是因为手势具有形象、指示、会意等多种功能,所以又称之为讲课的“第二语言”。例如:教学数字 1~10时,可以边伸手指边说出数字,这样便于学生即时模仿和记忆读音。学生会说后,教师可进行多种形式的操练。如老师说数字,学生举手指。老师喊号码,学生说数字或站立报数字的开火车游戏等。这样学习one、two、three...学生自然兴趣盎然,教学效果也必定提高。手势在体态语中是动作变化最快、最多,应用最为广泛的,具有丰富的表达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手势语用得简练、适当、自然、协调、多样。
4.身体距离的运用艺术。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站在距学生 2 -3.5米 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如果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或出现行为不当的时候,对待这种行为,只要教师开始向这个学生走去,就会使这个学生不当的行为迅速地改变。教师领读时,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 ,可以控制课堂,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使课堂变得有生气。如果教师与学生距离超过4米,甚至更远,就很难产生这种效果。可见,讲究距离在课堂上的应用,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运用“体态语”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能善于利用体态语进行教学的老师势必也能营造课堂教学的气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首要条件,因此在上每一课前,我针对教学内容做认真的准备,期望通过一系列体态语来活跃课堂的气氛,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教 monkey一词时,如果教师模仿猴子举目远眺的动作,并学猴子顽皮地眨眼,不仅使所授内容简洁明快、通俗通懂,而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模仿和参与意识。
2.运用“体态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显得格外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师要尽量少说汉语。而学生用英语交际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羞于启齿,教学中给学生以亲切的微笑、和善的神情都可以摆脱和缓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在动动做做、玩玩、乐乐的氛围中全身心积极投入,促使他们抛开胆怯心理,大胆交往。例如:在教学“ jump”一词时,如果用“move quickly”去解释,学生难以分清它与“rush、run”有什么区别,但如果教师用“体态语”做一个“跳”的动作,学生就会心领神会,起到语言交际的效果。通过生动的“体态语”引起了学生交往的兴趣,使他们迫切希望能有机会与人交往,课堂气氛也异常热烈,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3.运用“体态语”控制和调解课堂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单调的刺激易使人疲劳,分散注意。而教师在讲课时适当辅以手势、表情,就可丰富课堂,调节气氛,保持课堂的活泼、生动与和谐。教师的体态语还是有效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体态语言取得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发出“ Please,stand up.”,“Sit down.”,“Look at the black board.”等指令时,学生会作出相应的动作,教师就能从学生的形体动作中判断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程度,从而调整或确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此外,学生还可根据教师身体语言的变化来判断教师的态度、情感和教学重点、难点,以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通过教学实践,我初步体会到,非语言交流手段不容忽视。教师要正确掌握“体态语”的运用艺术及其特点,使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更加完美地展现语言的内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语言的真谛,更有效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关键词】体态语 学习兴趣 语言交际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出于对新事物的新鲜感,他们十分乐于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来。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新鲜感会慢慢淡化,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呢?体态语是人们用表情和动作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无声语言,教师应该恰当的使用体态语,它能淋漓尽致地表达教师的思想感情,也能使学生心领神会,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像一汪流动的泉水充满生机。
一、“体态语”的运用艺术
1.表情的运用艺术。表情主要是指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世界语”,一个人的喜、忧、怒、悲、恐、惊全都可从面部表情上反映出来。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能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就可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每当上课铃响了,老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亲切地向学生问候“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每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也要微笑给以鼓励,并竖起大拇指说:“Good!”“You are right.”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应用微笑给学生理解和期待。总之,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2.眼神的运用艺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感情。教师在课堂上艺术地运用好眼神,有利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表情及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然后做出适当调控。另外师生之间要有眼神交流,教师亲切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倘若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并会艺术地应用眼神,这将对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
3.手势的运用艺术。手势,是指一个人表达意思时手的动作姿势。也许正是因为手势具有形象、指示、会意等多种功能,所以又称之为讲课的“第二语言”。例如:教学数字 1~10时,可以边伸手指边说出数字,这样便于学生即时模仿和记忆读音。学生会说后,教师可进行多种形式的操练。如老师说数字,学生举手指。老师喊号码,学生说数字或站立报数字的开火车游戏等。这样学习one、two、three...学生自然兴趣盎然,教学效果也必定提高。手势在体态语中是动作变化最快、最多,应用最为广泛的,具有丰富的表达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手势语用得简练、适当、自然、协调、多样。
4.身体距离的运用艺术。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站在距学生 2 -3.5米 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如果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或出现行为不当的时候,对待这种行为,只要教师开始向这个学生走去,就会使这个学生不当的行为迅速地改变。教师领读时,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 ,可以控制课堂,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使课堂变得有生气。如果教师与学生距离超过4米,甚至更远,就很难产生这种效果。可见,讲究距离在课堂上的应用,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运用“体态语”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能善于利用体态语进行教学的老师势必也能营造课堂教学的气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首要条件,因此在上每一课前,我针对教学内容做认真的准备,期望通过一系列体态语来活跃课堂的气氛,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教 monkey一词时,如果教师模仿猴子举目远眺的动作,并学猴子顽皮地眨眼,不仅使所授内容简洁明快、通俗通懂,而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模仿和参与意识。
2.运用“体态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显得格外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师要尽量少说汉语。而学生用英语交际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羞于启齿,教学中给学生以亲切的微笑、和善的神情都可以摆脱和缓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在动动做做、玩玩、乐乐的氛围中全身心积极投入,促使他们抛开胆怯心理,大胆交往。例如:在教学“ jump”一词时,如果用“move quickly”去解释,学生难以分清它与“rush、run”有什么区别,但如果教师用“体态语”做一个“跳”的动作,学生就会心领神会,起到语言交际的效果。通过生动的“体态语”引起了学生交往的兴趣,使他们迫切希望能有机会与人交往,课堂气氛也异常热烈,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3.运用“体态语”控制和调解课堂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单调的刺激易使人疲劳,分散注意。而教师在讲课时适当辅以手势、表情,就可丰富课堂,调节气氛,保持课堂的活泼、生动与和谐。教师的体态语还是有效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体态语言取得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发出“ Please,stand up.”,“Sit down.”,“Look at the black board.”等指令时,学生会作出相应的动作,教师就能从学生的形体动作中判断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程度,从而调整或确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此外,学生还可根据教师身体语言的变化来判断教师的态度、情感和教学重点、难点,以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通过教学实践,我初步体会到,非语言交流手段不容忽视。教师要正确掌握“体态语”的运用艺术及其特点,使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更加完美地展现语言的内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语言的真谛,更有效地为英语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