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丰盛的“课程自助餐”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u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第五十中分校依托北京市“社会大课堂”、“校外活动计划”、东城区“蓝天工程”等活动平台,拓宽渠道,采用多种手段扎实开展德育教育,立足实践育人、活动育人,不断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自助餐”,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德育活动课程体系。
  学科拓展课程
  我校为延伸和拓宽学生学科视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建立了基于学科特点的活动课程和学生活动社团。
  如地理备课组与“南郊观象台”合作,借“世界气象日”契机精心策划并开设了以“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为主题的地理校本实践课程。在政治学科基础上开发的模拟联合国社团、时政论坛、瞭望杯时事竞赛等活动已初具规模;基于音乐、语文学科组建了吟诵社团、合唱社团和曲艺社团。
  在“以人育人、共促发展”的育人理念下,师生既收获了快乐,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DI社团的学生获创新思维亚太区北京国际邀请赛初中组比赛二等奖,东城区模拟联合国比赛中荣获“大会最佳组织奖”,时事竞赛代表队获得代表东城区参加2013年北京市“瞭望杯”时事竞赛总决赛的资格。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对语言、艺术、体育的兴趣得到了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铺路奠基。
  科技活动课程
  自2013年3月起,我校与东城区崇文科技馆合作,采用“双师组合”“师生双向选择”“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方式”等形式在初一年级先后开设科技制作、模型制作、美术与科幻画、电子技术、DI创新思维、单片机、定向越野等多门科技校本课程。组成专业教师和指导教师团队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这是一次积极推进科技校本课程开发的有益尝试,旨在使学生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学校提供的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中得到个性发展,在体验式教学中激发潜能,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
  艺术教育课程
  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艺术教育课程。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北京珐琅厂,零距离接触我国优秀的传统制作工艺,景泰蓝的制作流程;邀请东城区少年宫吟诵艺术团指导教师张倩来校为同学们做了题为“读国学经典,品吟诵之美,传雅言文明”专题讲座;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主题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现民族音乐风采”社会大课堂之民族音乐专场暨2014全校学生新年联欢会。通过艺术教育课程,同学们体会到优秀的国学经典独特的智慧和价值,达到使学生塑造品德、培养情操、铸造精神的目的。
  生活技能类课程
  为了给久居城市和校园的同学们创造走进大自然、体验趣味盎然的乡村生活的机会,学校组织学生到大兴区采育镇“彩虹农庄”实践基地举行主题为“彩虹农庄,快乐体验”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农业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近距离观察和认识了多种家禽家畜,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心,更考验同学们的耐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为使同学们掌握消防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处置初起火灾和火场自救逃生的基本方法,我校与东城区龙潭消防中队联合举办主题为“学习安全知识,共创平安家园”的消防安全学习实践活动。同学们在消防队员的指导下学习正确使用灭火器。
  人生远足类课程
  为推进我校“蓝天工程”建设,丰富师生假期文化生活,学校组织部分师生参加“体验生态文明·爱护环境·低碳环保”海南科技冬令营活动。蓝天碧海玉树清风的海南和被雾霾笼罩的北京形成鲜明对比,也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保护生态文明的真正意义。
  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强化环保意识,学校组织部分师生参加由东城区崇文科技馆主办的绿色环保科技夏令营活动。夏令营通过精彩的科技讲座、思维训练演示、互动体验游戏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头脑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
  生涯辅导课程
  为使我校初三学生开阔视野,逐步了解高中、中专、职高、技校等高一级学校在教学模式、学科构成、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异同,使学生及早结合自身选择一条自己喜欢并适合发展的道路。我校在初三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组织学生分别走进东城国际学校、古城职业高中、现代职业学校、179中。学校组织高中学生走进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使高中生深入了解高校的办学情况和专业设置,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为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这一道道营养丰富的“自助餐”,源源不断地为学生成长提供养分,同学们在民主开放和谐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张威,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分校校长】
其他文献
在教师准备采用班级议事来培养学生的治理能力与公民意识时,首先就需要在班级中成立一个公共权利组织,比如班级大会、班级听证会或者议事团。  “公民教育”在教育领域内并非一个新话题,但却是一直受关注的热点问题。纵观国内近十年来的公民教育研究,大体呈现出从理论建构转向实践探索这一趋势。理论建构着眼于探讨何谓公民、公共精神是什么、传统公民与现代公民内涵等本体性问题,实践探索则集中在有关公民教育路径的考虑上。
>>> 策划者说  德育做什么?德育如何做?德育模式是什么?如何构建德育模式?这样的问题,其实正是现代德育理论研究和德育实践探索所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学校德育模式建构的成功与否,不仅能反映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成熟度,更能直接决定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  一直以来,由于人们对德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更多的是一种管理、控制、约束的教育。德育的目标往往是不切实际的、德育内容是随意无序
如果评价与考试没有相应的改进,所编制的测验题目不能有效考察学生的科学精神,自然也就无法发挥其导向、诊断与发展性功能。只有教育者高度重视科学精神的评价研究,以评促教,才能切实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强化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是人类通过自身科学技术获得而产生的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看法,是一种理性思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研究者将科学精神概括为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
当今,儿童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幸福感。学校在教授学生社会性和情感性的技巧方面,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因此,针对学生幸福感的问题,学校有必要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本研究采用一种混合性的方法,对三所新西兰小学的124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评估学生在进行了八周的专注主题项目之后,他们的幸福感是否有所提升,进而了解学生们对这一项目的认识和态度。整个研究过程包括参与者要完成一些自测量表
深圳市南山区把教育发展定位于区域战略发展的高度,把教育视为“先于经济的经济”,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验区、第一个高分通过深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广东省第一个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先进区。为了给南山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南山教育局狠抓校园安全管理,用前瞻的理念、创新的模式和扎实的行动为校园构筑起坚固的安全
摘 要 中国人公共空间意识比较淡漠,因此加强公共空间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通过对H市的调研发现,人们常用私德外推的方式推进公共空间意识教育。私德外推出的公德并非公德,私德外推的道德要求不仅不能有效增强人的公共空间意识,而且还会进一步使人模糊公私空间之间的界限。为正确推进公共空间意识教育,我们要基于公共空间、为了公共空间,通过公共空间实施公共空间意识教育。  关 键 词 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一重要指示给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努力方向和建设要求。  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德育为首,“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活动育人”是重要的德育途徑,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断言:“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2017年8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也把活动育人作为学校六大德育途径之一,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要求。虽然活动育人的重要性和独特意义早被实践者重视和熟知,然而在德育实践中,活动育人的实效性并不尽如人意。我们还经常看到几百个学生在操场上摆开阵势给父母洗脚的“感恩秀”,班主任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就想完成“
據意大利《学校视野报》报道,意大利今年起将对高考进行改革,增加面试项目。根据考试要求的相关规定,高考面试将包含以下三个部分:首先,考生要根据教育考试委员会所选择的材料进行口试;其次,要简单叙述自己的课外实践经历,可以与公益活动、课余兼职、社会体验相关;最后,考生需要阐述在“公民身份和宪法”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收获。  口试的话题材料包含文本数据、文件资料、活动经验、项目管理等
今年3月,四川省自贡市一位校长,因为被一名中学生连续呼叫绰号,与学生发生了纠纷,校长扇了该学生一记耳光。随后,该学生家长报了案。结果,县教育和体育局召开专题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暂停该校长职务,配合组织调查。县教育和体育局还表示,将根据公安、纪检等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涉事人员进行严肃查处。(《新京报》2019年3月11日)  网友们大多对这位校长表示同情,觉得他受到的查处过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