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支出是政府从宏观角度调整经济运行的主要政策工具,本研究在政府公共产品提供的理论框架下,具体讨论了关于中国政府特殊公共支出体系各组成部分与GDP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政府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的替代效应、互补效应、相机抉择效应等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待进一步分析的几个方面。
一、目前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效应研究的基本认识
公共支出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支出,是一种相对于民间支出而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所进行的社会资源配置活动,也是政府从宏观角度调整经济运行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由于这一财政形式直接反映政府在经济调整过程中的政策选择及成本,因而关于公共支出在经济运行中的调整效应,特别是在经济增长中效应问题的研究一直很受关注。从目前看,有关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基本是从这样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所谓的量限问题,即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公共支出不断增长,而且这一增长是社会政治经济日益复杂化所形成的不可逆转趋势,这是一个公共支出规模问题或政府的边界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支出的结构问题,也就是政府的职能结构和行政结构的确定,这一问题反映了政府职能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在实证方面,则主要侧重利用宏观计量分析模型,或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即C-D模型)等对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相应的计量分析,以及对相关财政政策或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的具体效应进行静态分析。最近也有一些学者倾向于采用所谓的非结构向量自回归(VAR)技术。从动态的角度来考察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的长期效应等等。毫无疑问,这些研究深化了人们对有关政府财政活动在调控经济运行中作用的认识,加强了人们对公共支出与经济运行关系的认识,也拓宽了人们对政府职能作用的了解。
需要指出的是,政府的财政活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政策效应,事实上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而如果要更进一步深入认识其在经济运行中的具体作用,分析角度不应该仅仅限定在关于结构分析和总量规模的静态分析上,而应更进一步讨论这一财政变量在经济增长中的动态效应,这中间包括公共支出的替代效应、互补效应,稳定效应以及相机抉择效应的动态效应。这是一个需要利用一定计量分析技术在总量指标基础上,在对总体效应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离的问题。因此,如果能从收支一体化的角度(即同时把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纳入到一个体系中)综合分析财政活动,并利用相应的定量分析技术对总体指标在调整经济运行的不同效应作有效处理的话,应该是一条更为合适的思路。
另一方面,目前有关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几乎所有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在税收框架下进行,这对于完整解释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的效应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我国的公共支出体系有别于其他国家,在我国的公共支出体系中,有很大一部分非税支出,这部分支出占到全部支出的1/3以上,且有固定的提取方式和相对固定的使用方向,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因此,在解释中国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的效应方面,忽视这部分支出在经济增长中的具体效应将无法全面解释政府公共产品提供对经济的影响。
二、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效应研究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对政府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的效应分析,应特别注重在政府公共产品提供的理论框架下,引入有关替代效应、互补效应以及相机抉择理念,系统地讨论中国政府特殊公共支出体系各组成部分与GDP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政府公共支出的相机抉择效应等等。并利用相应的技术(如方差分解技术)具体分离出政府公共支出各组成部分在GDP增长中的替代效应、互补效应以及相机抉择效应。这一研究具体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一)从收支一体化的角度系统地研究政府公共支出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现有研究绝大部分或是从税收分析的角度,或是从支出分析的角度来认识财政变量与经济增长关系,这些研究无疑对于我们认识政府财政现象有极大的帮助。但是如果能够通过构造VAR和SVAR计量经济模型,从收支一体化的角度(即从把税收、支出以及GDP纳入一个系统)来考察公共支出变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以及在这一条件下的误差修正机制问题,将会得出更多的结论。
(二)从公共支出的总体效应中分离、提取稳定效应和相机抉择效应
现有关于公共支出的研究大都是从总体或支出结构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支出宏观经济调整的效应,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效应是所谓的相机抉择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把公共支出的相机抉择效应从总体效应中具体分离出来,是正确认识我国政府收支体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政府公共支出在ODP长期增长中的具体效应
Jalali-Nanini and Ghorashi等认为政府对准公共产品的提供会挤出民间资本,对民间资本形成替代效应,这一政府支出行为对经济只有短期影响,没有长期影响。而政府提供纯公共产品的支出行为不会挤出民间资本,而且部分支出会产生互补效应。由于互补效应有利于民间资本克服企业层面资本收益递减的现象,会使经济在一个较长的时间保持增长,所以政府纯公共产品提供的支出行为应该会对经济的长期增长有一定的解释能力。
三、多角度研究公共支出效应问题的重要意义
第一,对我国政府公共支出的稳定效应和相机抉择效应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以及通过利用一定的技术对其中的相机抉择效应进行具体的分离,对于讨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财政机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关于公共支出的政策效应,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政策冲击效应——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解决结构分析和规模分析在相机抉择效应分析方面的局限性。
第二,引入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可以有效地在这一理念基础上,把政府收入取得方式不同和其在调整经济运行的具体作用联系起来。针对中国特殊的政府支出体系进行关于不同取得方式的公共支出各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这对于非税资金使用的主要方向、使用行为以及地方政府准公共产品的提供对民间资本产生效应研究方面,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而政府购买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对民间资本具有一定的互补效应,这一互补效应有助于克服企业层面的资本收益递减,因此会对经济在一个较长时间的增长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
第三,从误差修正机制的角度,讨论有关公共支出对GDP增长效应的时间滞后问题以及政府购买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的互补效应,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公共支出在克服企业层面的资本收益递减的作用。这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讨论财政变量的增长效应以及对经济长期走势的解释力度。
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及政府收支项目改革进一步深入,政府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会引起更进一步的重视,切入的角度不会仅仅限于总量方面,会更加关注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所以,有关研究还会继续进行下去,并且会更具有实际意义。从目前看,这些研究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大口径角度进一步研究我国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在更加规范的制度环境下,通过国际比较来探求我国公共支出的最适规模问题。
第二,从财政资源配置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公共支出的区域分布问题,以及如何利用这一财政形式缩小而不是扩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第三,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从公共支出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如何规范政府公共支出使用方面的具体行为,更好地体现政府收入在提取和使用方面的效率特征。
第四,利用平行(面板)数据结构来完成对小样本条件下,变量之间长期关系的研究。这样可以增大信息量,并可以扩大分析内生变量的个数以及相应的分析点,并进一步研究地方政府支出体系与中央政府支出的合理比例关系以及区域公共支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和公平的权衡等。
一、目前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效应研究的基本认识
公共支出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支出,是一种相对于民间支出而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所进行的社会资源配置活动,也是政府从宏观角度调整经济运行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由于这一财政形式直接反映政府在经济调整过程中的政策选择及成本,因而关于公共支出在经济运行中的调整效应,特别是在经济增长中效应问题的研究一直很受关注。从目前看,有关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基本是从这样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所谓的量限问题,即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公共支出不断增长,而且这一增长是社会政治经济日益复杂化所形成的不可逆转趋势,这是一个公共支出规模问题或政府的边界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支出的结构问题,也就是政府的职能结构和行政结构的确定,这一问题反映了政府职能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在实证方面,则主要侧重利用宏观计量分析模型,或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即C-D模型)等对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相应的计量分析,以及对相关财政政策或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的具体效应进行静态分析。最近也有一些学者倾向于采用所谓的非结构向量自回归(VAR)技术。从动态的角度来考察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的长期效应等等。毫无疑问,这些研究深化了人们对有关政府财政活动在调控经济运行中作用的认识,加强了人们对公共支出与经济运行关系的认识,也拓宽了人们对政府职能作用的了解。
需要指出的是,政府的财政活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政策效应,事实上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而如果要更进一步深入认识其在经济运行中的具体作用,分析角度不应该仅仅限定在关于结构分析和总量规模的静态分析上,而应更进一步讨论这一财政变量在经济增长中的动态效应,这中间包括公共支出的替代效应、互补效应,稳定效应以及相机抉择效应的动态效应。这是一个需要利用一定计量分析技术在总量指标基础上,在对总体效应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离的问题。因此,如果能从收支一体化的角度(即同时把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纳入到一个体系中)综合分析财政活动,并利用相应的定量分析技术对总体指标在调整经济运行的不同效应作有效处理的话,应该是一条更为合适的思路。
另一方面,目前有关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几乎所有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在税收框架下进行,这对于完整解释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的效应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我国的公共支出体系有别于其他国家,在我国的公共支出体系中,有很大一部分非税支出,这部分支出占到全部支出的1/3以上,且有固定的提取方式和相对固定的使用方向,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因此,在解释中国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的效应方面,忽视这部分支出在经济增长中的具体效应将无法全面解释政府公共产品提供对经济的影响。
二、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效应研究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对政府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的效应分析,应特别注重在政府公共产品提供的理论框架下,引入有关替代效应、互补效应以及相机抉择理念,系统地讨论中国政府特殊公共支出体系各组成部分与GDP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政府公共支出的相机抉择效应等等。并利用相应的技术(如方差分解技术)具体分离出政府公共支出各组成部分在GDP增长中的替代效应、互补效应以及相机抉择效应。这一研究具体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一)从收支一体化的角度系统地研究政府公共支出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现有研究绝大部分或是从税收分析的角度,或是从支出分析的角度来认识财政变量与经济增长关系,这些研究无疑对于我们认识政府财政现象有极大的帮助。但是如果能够通过构造VAR和SVAR计量经济模型,从收支一体化的角度(即从把税收、支出以及GDP纳入一个系统)来考察公共支出变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以及在这一条件下的误差修正机制问题,将会得出更多的结论。
(二)从公共支出的总体效应中分离、提取稳定效应和相机抉择效应
现有关于公共支出的研究大都是从总体或支出结构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支出宏观经济调整的效应,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效应是所谓的相机抉择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把公共支出的相机抉择效应从总体效应中具体分离出来,是正确认识我国政府收支体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政府公共支出在ODP长期增长中的具体效应
Jalali-Nanini and Ghorashi等认为政府对准公共产品的提供会挤出民间资本,对民间资本形成替代效应,这一政府支出行为对经济只有短期影响,没有长期影响。而政府提供纯公共产品的支出行为不会挤出民间资本,而且部分支出会产生互补效应。由于互补效应有利于民间资本克服企业层面资本收益递减的现象,会使经济在一个较长的时间保持增长,所以政府纯公共产品提供的支出行为应该会对经济的长期增长有一定的解释能力。
三、多角度研究公共支出效应问题的重要意义
第一,对我国政府公共支出的稳定效应和相机抉择效应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以及通过利用一定的技术对其中的相机抉择效应进行具体的分离,对于讨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财政机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关于公共支出的政策效应,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政策冲击效应——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解决结构分析和规模分析在相机抉择效应分析方面的局限性。
第二,引入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可以有效地在这一理念基础上,把政府收入取得方式不同和其在调整经济运行的具体作用联系起来。针对中国特殊的政府支出体系进行关于不同取得方式的公共支出各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这对于非税资金使用的主要方向、使用行为以及地方政府准公共产品的提供对民间资本产生效应研究方面,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而政府购买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对民间资本具有一定的互补效应,这一互补效应有助于克服企业层面的资本收益递减,因此会对经济在一个较长时间的增长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
第三,从误差修正机制的角度,讨论有关公共支出对GDP增长效应的时间滞后问题以及政府购买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的互补效应,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公共支出在克服企业层面的资本收益递减的作用。这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讨论财政变量的增长效应以及对经济长期走势的解释力度。
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及政府收支项目改革进一步深入,政府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会引起更进一步的重视,切入的角度不会仅仅限于总量方面,会更加关注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所以,有关研究还会继续进行下去,并且会更具有实际意义。从目前看,这些研究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大口径角度进一步研究我国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在更加规范的制度环境下,通过国际比较来探求我国公共支出的最适规模问题。
第二,从财政资源配置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公共支出的区域分布问题,以及如何利用这一财政形式缩小而不是扩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第三,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从公共支出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如何规范政府公共支出使用方面的具体行为,更好地体现政府收入在提取和使用方面的效率特征。
第四,利用平行(面板)数据结构来完成对小样本条件下,变量之间长期关系的研究。这样可以增大信息量,并可以扩大分析内生变量的个数以及相应的分析点,并进一步研究地方政府支出体系与中央政府支出的合理比例关系以及区域公共支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和公平的权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