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且竞争又来自于各个领域。然而其实质归根结底不外乎两个字,那就是:科技!因此,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素养就显得非常的重要。而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在青少年中进行科技教育就变得更加的迫切。
然而在中学进行科技教育的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研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使科技教育能够在中学得到真正的实施。以下是本人的一些见解:
一、改变人们对科技教育的观念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观念是影响和制约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关键因素所在。传统和落后的观念,是科学进步、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在中学阶段则突出的表现为急功近利的“唯分数论”、“唯名校论”等等。因此,只有打破常规,进行深刻变革、更新,才能使青少年科技教育落到实处,否则难以图进。
1.转变地位,变“活动”为“教育”
到目前为止,不论是在家长、学生还是老师心目当中,大多数的人还仍然把青少年科技视为“活动”。正是由于这种肤浅、片面的认识,才使得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难以在中学真正深入地开展下去,并取得应有的成效。这与我国当前的基本教育原则是相违背的。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至关重要的就是必须把活动观上升为教育观,也就是把青少年科技活动升华为青少年科技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机制之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工作的被动局面。说到底,就是要把人们思想中“副”的“活动”变为教育的主体。
2.内外结合,加强与学科之间渗透
在目前的大多数中学里,科技教育基本上都是被学校安排在“课外”的范畴,只是当作学生学习、生活之余的“调剂品”。这正是从本质上反映了工作未真正受到重视的程度。然而,青少年科技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而必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要素是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技能;同时,又和整个教育是有机的构成。如果再以传统观念人为的把“课内”与“课外”分开、对立起来,势必造成事倍功半甚至有害的工作结果。那到底该怎么办呢?解决的办法有一个:那就是把科技教育全面地由课外向课内各学科渗透,力争最大限度地使学科教学与科技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以此彻底改变中学科技教育就是课外小组、发明、制作这类的狭小空间范围。
3.从“点”到“线”,再带动整个“面”
这里所说的“点”、“线”、“面”,指的就是中学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对象,应切实做到由少数、个别同学,发展到多数同学,最后扩大到学校全体学生。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使科学精神能够深入人心,使学生受益终生。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校的科技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二、切实深入开展科技教育工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在科学指导下的创新更是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所以,人们的观念发生转变后,就能够真正意识到科技教育在中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使科技教育能够在中学得到有效的开展,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行之有效的科技教育规划
新形势下的中学科技教育工作,应该正式纳入学校教育整体规划之中,并且在规划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形成合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所急需的自身规划、目标、操作体系、内容体系等,以使工作从无序到有序、从零散到统一,进而由简单的“活动”升华到深刻的“教育”。这是搞好中学科技教育的先决条件,也是中学科技教育的行动指南。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产生了动力。中学科技教育应设法提高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向往科学的热情,使学生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信念。在学校,一是通过核心课程学习,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二是通过讲座、课外活动等形式强化科学文化的传播。以“兴趣性、趣味性、开放性”启发学生,让他们对科技情有独钟,在科学活动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和无尽的满足,最终形成对科学事业的终生热爱。
3.加强学校师资力量的建设
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在科技教育队伍的整体建设方面,一要扩大其编制,二要更详尽地确定其地位和责任、权利,三要扩大关于科技教育的经费投入等。科技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求有耐心、恒心,通过反复的实践和探索而完成。做好科技教育工作,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付出艰辛而繁重的劳动。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有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同时,由于科技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也是评估学校师资力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利用好社会资源
虽然说教育的阵地在学校,但是对于科技教育而言,很多学校由于硬件设施的不完善,没有办法在学校完成,所以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这也是很多学校没有办法长期坚持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科技教育的根源所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对学校科技教育进行有效的补充和支撑。比如,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我们学校开辟了南温泉地质考察基地、云篆山地理实习基地;与重庆大学物理科学实验室建立了“大手拉小手”科技教育模式;与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建立了学生参观学习基地;另外还与其他的一些高校以及单位建立了友好关系,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前去参观学习,充分弥补了学校科技教育的局限性。
以上就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总之,中学阶段的科技教育是一个整体系统,且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如何在我国广大的中学青少年中开展好这项工作,对我们国家、以至于对人类社会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中学进行科技教育的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研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使科技教育能够在中学得到真正的实施。以下是本人的一些见解:
一、改变人们对科技教育的观念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观念是影响和制约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关键因素所在。传统和落后的观念,是科学进步、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在中学阶段则突出的表现为急功近利的“唯分数论”、“唯名校论”等等。因此,只有打破常规,进行深刻变革、更新,才能使青少年科技教育落到实处,否则难以图进。
1.转变地位,变“活动”为“教育”
到目前为止,不论是在家长、学生还是老师心目当中,大多数的人还仍然把青少年科技视为“活动”。正是由于这种肤浅、片面的认识,才使得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难以在中学真正深入地开展下去,并取得应有的成效。这与我国当前的基本教育原则是相违背的。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至关重要的就是必须把活动观上升为教育观,也就是把青少年科技活动升华为青少年科技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机制之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工作的被动局面。说到底,就是要把人们思想中“副”的“活动”变为教育的主体。
2.内外结合,加强与学科之间渗透
在目前的大多数中学里,科技教育基本上都是被学校安排在“课外”的范畴,只是当作学生学习、生活之余的“调剂品”。这正是从本质上反映了工作未真正受到重视的程度。然而,青少年科技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而必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要素是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技能;同时,又和整个教育是有机的构成。如果再以传统观念人为的把“课内”与“课外”分开、对立起来,势必造成事倍功半甚至有害的工作结果。那到底该怎么办呢?解决的办法有一个:那就是把科技教育全面地由课外向课内各学科渗透,力争最大限度地使学科教学与科技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以此彻底改变中学科技教育就是课外小组、发明、制作这类的狭小空间范围。
3.从“点”到“线”,再带动整个“面”
这里所说的“点”、“线”、“面”,指的就是中学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对象,应切实做到由少数、个别同学,发展到多数同学,最后扩大到学校全体学生。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使科学精神能够深入人心,使学生受益终生。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校的科技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二、切实深入开展科技教育工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在科学指导下的创新更是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所以,人们的观念发生转变后,就能够真正意识到科技教育在中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使科技教育能够在中学得到有效的开展,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行之有效的科技教育规划
新形势下的中学科技教育工作,应该正式纳入学校教育整体规划之中,并且在规划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形成合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所急需的自身规划、目标、操作体系、内容体系等,以使工作从无序到有序、从零散到统一,进而由简单的“活动”升华到深刻的“教育”。这是搞好中学科技教育的先决条件,也是中学科技教育的行动指南。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产生了动力。中学科技教育应设法提高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向往科学的热情,使学生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信念。在学校,一是通过核心课程学习,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二是通过讲座、课外活动等形式强化科学文化的传播。以“兴趣性、趣味性、开放性”启发学生,让他们对科技情有独钟,在科学活动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和无尽的满足,最终形成对科学事业的终生热爱。
3.加强学校师资力量的建设
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在科技教育队伍的整体建设方面,一要扩大其编制,二要更详尽地确定其地位和责任、权利,三要扩大关于科技教育的经费投入等。科技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求有耐心、恒心,通过反复的实践和探索而完成。做好科技教育工作,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付出艰辛而繁重的劳动。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有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同时,由于科技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也是评估学校师资力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利用好社会资源
虽然说教育的阵地在学校,但是对于科技教育而言,很多学校由于硬件设施的不完善,没有办法在学校完成,所以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这也是很多学校没有办法长期坚持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科技教育的根源所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对学校科技教育进行有效的补充和支撑。比如,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我们学校开辟了南温泉地质考察基地、云篆山地理实习基地;与重庆大学物理科学实验室建立了“大手拉小手”科技教育模式;与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建立了学生参观学习基地;另外还与其他的一些高校以及单位建立了友好关系,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前去参观学习,充分弥补了学校科技教育的局限性。
以上就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总之,中学阶段的科技教育是一个整体系统,且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如何在我国广大的中学青少年中开展好这项工作,对我们国家、以至于对人类社会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