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教师队伍与城市相比,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学科、学历、职称结构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国际国内都十分重视中国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将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战略保障措施。笔者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10多年,有幸成为联合国儿基会师资培训项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403师资培训和国家中小学骨干培训项目负责人,对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进行了一些探索,获得了一些启示。
一、注重调研,摸清底子,是合理制定培训方案,激发学员学习动机的基础
为进一步摸清云南省农村骨干教师的现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课题组结合项目培训进行了采点跟踪调研,密切关注富源、澜沧、双柏3个项目县教育教学和师资发展状况,多渠道地了解和跟踪培训对象,先后走访了双柏县鄂嘉学区和法裱学区、富源县大河学区、澜沧县竹塘学区,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师编制紧张,“一个萝卜一个坑”,教师抽不出时间来培训。教师培训机会少,知识老化快。
2 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能力跟不上课改发展的需要。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扎实,错字别字时有发生,写字不美观、不规范,普通话不标准。二是缺乏新课改提倡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一言堂”,即使有问题也是一问一答,教师问,学生大合唱式作答,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现象很少见到。课堂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处理新教材的能力差。新教材只是教学内容的一种指向,给教师留足了空间,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资源的开发上做得不到位,教与学的关系显得不融洽。在座谈中我们发现教师在理论上也懂得一些新课程的理念,但走上课堂后却不能较好地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
3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习惯和能力需要培养和提高。在国际国内项目的支持下,3个项目县的完小都配备了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和音像设备,但绝大多数教师不懂得使用方法和技巧,或者没有养成依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获取知识、传递知识的习惯,50%的教师连下载网上资料、收发邮件都不会。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发挥的作用有限。
4 教学科研能力有待提高。3个项目县的小学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的比例不到2%,在接受培训的40名小学骨干教师中能较好地选择论文论题,懂得论文写作步骤,能有效地组织论文材料的不到10人。天天面对教学问题,却不善于研究问题。一说写论文,不知从何下手,感到生疏而畏惧。绝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只会做,不会写,只注重教,不注重“研”,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5 农村教师的心理压力较大。一是来自教学方面的压力。虽然小学阶段是以提高素质和养成教育为主,但各种考试不断,以考试为中心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教师主要还是用时间加汗水的办法对付教学,难免有压力。二是待遇上与城市教师形成强烈对比,产生心理失衡。三是子女教育问题形成的压力。相对贫乏的农村教育资源使农村教师对子女的教育产生忧虑,有的教师甚至不惜血本把子女送到城里就读。还有部分年轻男教师存在着找对象难的心理压力。
二、突出重点,办出特色是培训取得实践效果的关键
在摸清农村骨干教师的底子后,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原则,把培训周期定为一年,采取“寒暑两假集中理论与技能学习+返岗实践反思研究+集中成果验收交流”的培训模式,将培训的重点放在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科研能力的提高上。
在课堂教学能力提高方面。培训学员人均上3节不同类型的课,第一次是培训之前“原汁原味”的“原型课”,课题临时决定,不做任何包装。课后专家诊断把脉,写出指导意见,其他学员采取“2+2”(提两条好的方面和两条不足方面的意见)的方式进行评课,讲课教师在听取专家和学员意见的基础上,写出对不足方面的认识和改进措施。第二次是经过理论与技能培训之后根据改进措施上一堂研究课,研究课允许富有个性,大胆设计,再次经专家诊继把脉,找出病根,给出处方,分析讲课学员写的反思报告,制定提高计划。第三是学员经过返岗实践,在总结前两次得失的基础上用新课程理念上一堂提高汇报课,接受专家和学员的评估验收。经过3次反复打磨,学员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根据半数以上学员不熟练操作模式一、二、三(模式一,利用电视机播放教学光盘;模式二,利用电脑和接收器接收中国教育台等教学音像资料;模式三,利用电脑和多媒体教室及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现状,除注重现代教育技术3种模式的运用外,力求从最实用的东西学起,比如开设网络资源的查找与下载、电子邮件的收发、课件的制作与使用、网上合作与交流等专题,要求学员在返岗实践期间给导师发送下载的教学教案、论文、课件等材料,要求学员之间在网上作一次教学交流,用以检验学员学习后的操作情况。培训结束时,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全体学员学会了在网上查找教学信息资料,学会了电子邮件的收发,学会了网上合作交流,学会了独立利用多媒体教室及进行多媒体教学。
在科研能力的提高方面。学员报到时自报研究课题,导师根据学员申报的课题帮助选题,明确研究方向和途径。学员在第一次集中面授时向导师提交课题实践提纲,在返岗课题实践中,研究论文要与导师进行两次以上的交流。第二次集中面授时要带着基础较好的课题研究论文与导师进行交流。学员走完这一过程就懂得了论文的选题、研究途径及方法、步骤,懂得了什么是教学科研,怎样搞教学科研。
三、深入基层,跟踪指导是培训农村骨干教师的重要环节
农村骨干教师大多处于交通、信息相对闭塞的工作环境中,严重缺乏专家的指导,因此培训学校,主要是高校应该努力成为“专业发展学校”。培训实践证明,专家深入学校跟踪指导是培训的重要环节。我们以高校学科教授为主,吸收了教育局教科所专家和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组成专家组对富源大河中心校、上脑小学、黄泥小学,双柏法裱小学进行了跟踪指导。专家跟踪到受培训教师的课堂和教学生活之中评课、评教,在教学的真实情景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好评。富源县大河中心校的校长深有感触地说,有这么多的高校专家学者到山区指导教学教研,在所有培训中这还是第一次。农村学校就是需要这样的培训。我们也体会到,这是一种双赢构建的关系,对于小学教师来说能得到专家的理论点拨,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能了解农村基层学校的现状,掌握研究课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培切,我们看到高校专家与中小学教师的有效实践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跟踪指导使农村教师培训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作者单位
楚雄师范学校
责任编辑 王世赋
一、注重调研,摸清底子,是合理制定培训方案,激发学员学习动机的基础
为进一步摸清云南省农村骨干教师的现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课题组结合项目培训进行了采点跟踪调研,密切关注富源、澜沧、双柏3个项目县教育教学和师资发展状况,多渠道地了解和跟踪培训对象,先后走访了双柏县鄂嘉学区和法裱学区、富源县大河学区、澜沧县竹塘学区,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师编制紧张,“一个萝卜一个坑”,教师抽不出时间来培训。教师培训机会少,知识老化快。
2 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能力跟不上课改发展的需要。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扎实,错字别字时有发生,写字不美观、不规范,普通话不标准。二是缺乏新课改提倡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一言堂”,即使有问题也是一问一答,教师问,学生大合唱式作答,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现象很少见到。课堂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处理新教材的能力差。新教材只是教学内容的一种指向,给教师留足了空间,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资源的开发上做得不到位,教与学的关系显得不融洽。在座谈中我们发现教师在理论上也懂得一些新课程的理念,但走上课堂后却不能较好地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
3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习惯和能力需要培养和提高。在国际国内项目的支持下,3个项目县的完小都配备了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和音像设备,但绝大多数教师不懂得使用方法和技巧,或者没有养成依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获取知识、传递知识的习惯,50%的教师连下载网上资料、收发邮件都不会。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发挥的作用有限。
4 教学科研能力有待提高。3个项目县的小学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的比例不到2%,在接受培训的40名小学骨干教师中能较好地选择论文论题,懂得论文写作步骤,能有效地组织论文材料的不到10人。天天面对教学问题,却不善于研究问题。一说写论文,不知从何下手,感到生疏而畏惧。绝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只会做,不会写,只注重教,不注重“研”,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5 农村教师的心理压力较大。一是来自教学方面的压力。虽然小学阶段是以提高素质和养成教育为主,但各种考试不断,以考试为中心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教师主要还是用时间加汗水的办法对付教学,难免有压力。二是待遇上与城市教师形成强烈对比,产生心理失衡。三是子女教育问题形成的压力。相对贫乏的农村教育资源使农村教师对子女的教育产生忧虑,有的教师甚至不惜血本把子女送到城里就读。还有部分年轻男教师存在着找对象难的心理压力。
二、突出重点,办出特色是培训取得实践效果的关键
在摸清农村骨干教师的底子后,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原则,把培训周期定为一年,采取“寒暑两假集中理论与技能学习+返岗实践反思研究+集中成果验收交流”的培训模式,将培训的重点放在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科研能力的提高上。
在课堂教学能力提高方面。培训学员人均上3节不同类型的课,第一次是培训之前“原汁原味”的“原型课”,课题临时决定,不做任何包装。课后专家诊断把脉,写出指导意见,其他学员采取“2+2”(提两条好的方面和两条不足方面的意见)的方式进行评课,讲课教师在听取专家和学员意见的基础上,写出对不足方面的认识和改进措施。第二次是经过理论与技能培训之后根据改进措施上一堂研究课,研究课允许富有个性,大胆设计,再次经专家诊继把脉,找出病根,给出处方,分析讲课学员写的反思报告,制定提高计划。第三是学员经过返岗实践,在总结前两次得失的基础上用新课程理念上一堂提高汇报课,接受专家和学员的评估验收。经过3次反复打磨,学员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根据半数以上学员不熟练操作模式一、二、三(模式一,利用电视机播放教学光盘;模式二,利用电脑和接收器接收中国教育台等教学音像资料;模式三,利用电脑和多媒体教室及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现状,除注重现代教育技术3种模式的运用外,力求从最实用的东西学起,比如开设网络资源的查找与下载、电子邮件的收发、课件的制作与使用、网上合作与交流等专题,要求学员在返岗实践期间给导师发送下载的教学教案、论文、课件等材料,要求学员之间在网上作一次教学交流,用以检验学员学习后的操作情况。培训结束时,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全体学员学会了在网上查找教学信息资料,学会了电子邮件的收发,学会了网上合作交流,学会了独立利用多媒体教室及进行多媒体教学。
在科研能力的提高方面。学员报到时自报研究课题,导师根据学员申报的课题帮助选题,明确研究方向和途径。学员在第一次集中面授时向导师提交课题实践提纲,在返岗课题实践中,研究论文要与导师进行两次以上的交流。第二次集中面授时要带着基础较好的课题研究论文与导师进行交流。学员走完这一过程就懂得了论文的选题、研究途径及方法、步骤,懂得了什么是教学科研,怎样搞教学科研。
三、深入基层,跟踪指导是培训农村骨干教师的重要环节
农村骨干教师大多处于交通、信息相对闭塞的工作环境中,严重缺乏专家的指导,因此培训学校,主要是高校应该努力成为“专业发展学校”。培训实践证明,专家深入学校跟踪指导是培训的重要环节。我们以高校学科教授为主,吸收了教育局教科所专家和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组成专家组对富源大河中心校、上脑小学、黄泥小学,双柏法裱小学进行了跟踪指导。专家跟踪到受培训教师的课堂和教学生活之中评课、评教,在教学的真实情景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好评。富源县大河中心校的校长深有感触地说,有这么多的高校专家学者到山区指导教学教研,在所有培训中这还是第一次。农村学校就是需要这样的培训。我们也体会到,这是一种双赢构建的关系,对于小学教师来说能得到专家的理论点拨,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能了解农村基层学校的现状,掌握研究课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培切,我们看到高校专家与中小学教师的有效实践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跟踪指导使农村教师培训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作者单位
楚雄师范学校
责任编辑 王世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