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出的武功 道不尽的悲悯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prit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方方的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巨大反响,紧贴社会问题的取材、突转的悲剧性情节类型、道德化的人物内核等叙述策略是小说取得成功的重要元素,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方方一贯以来的对底层小人物的关注,及其背后渗透出来的对生命的悲悯情怀。
  [关键词]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热点题材;叙述策略;悲悯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3)06-0131-03
  2013年,《十月》推出了方方的一部新作——中篇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小说发表后被几家大型刊物转载,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巨大反响,不少媒体都对方方进行了专访。这是怎样的一部小说呢?在一个多元化的阅读社会里,为何能得到众多读者的一致认同?笔者对小说的成功要素进行了分析。
  一、紧贴社会问题的取材
  面对小说取得的巨大成功,方方说:“我写这篇小说时,并未考虑这是不是一个社会问题,或是它是否会引起人们的反响。我的写作从来不去考虑这些。这也不是我这种职业写作者需要考虑的事。我所想到的只是:我要写一个叫涂自强的人,这个人他将怎样经历他的人生。他怎样在这个貌似平静温和但却充满凌厉尖锐的社会中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一个微笑梦想。”尽管方方强调取材并不是写作的主要着眼点,但是这部小说题材反映、折射出来的社会问题,例如,大学生就业难、社会不公、城乡差距大、城市生活压力大等,确确实实地吻合了当下的一些社会热点、敏感点。
  根据中国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克思撰写的《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麦可思将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月薪处在就业城市同届大学毕业生薪资的最低25%的人群划分为低收入人群。低收入的“就业全漂族”以及“就业半漂族”就属于这些就业弱势群体。其中,“就业全漂族”是指读书(大学所在地)和家乡(生源地)都不在就业地;“就业半漂族”是指家乡不在就业地但读书在就业地;他们比较多地集中在销售类职业,较高比例受雇于民营企业和小企业。就业漂族的家乡基本来自地级及以下城市或农村。
  小说中的涂自强出身于农民家庭,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读书的城市武汉,就业的单位是电话、暖气、保险等私企,多是销售工作。人物的出身和经历与现实生活中的“就业半漂族”高度吻合。可以说,这是一个充分接地气的人物。很多的大学生读者都在涂自强身上找到自己的身影,涂自强在事业奋斗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和挫折,就在现实中上演过一遍又一遍。“那个时候正逢毕业求职,看了这个小说简直要拍案高呼:这不就是我吗?!但我要让自己警惕,传统文学教育并不提出一种无距离的阅读,但这个小说我没有办法”。方方以《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提出了大学生就业难、大城市生活压力大、立足难等社会热点问题,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但是,社会并不缺乏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对此类问题的关注也不始于方方,为何唯独方方的此篇小说得到如此热烈的反响呢?除了取材的现实性,文本还隐含着哪些更深刻的艺术手法呢?
  二、匠心独运的叙述策略
  在谈到这部小说的创作时,方方说:“我要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写这篇小说。这跟我平常的小说不一样。其实最简单的方式也是最考验笔力的。我自己的写作也一向不喜欢扎花架子。有道是,武功的最高境界是不让人看出武功何在……写作也是如此。”方方称最简单,又最考验笔力,甚至是看不出来的方式,究竟是什么呢?是什么让方方从此类小说中脱颖而出呢?我们试图分析其中的奥妙。
  (一)突转的悲剧性情节类型
  在亚里士多德的文学理论中,有一种情节类型被称为是悲剧的一种表现,“一位极好的主人公失败,这对我们来说实在不可思议,因为它违背或然律”。这里面隐含着一个前提,即大家都认为好的人应该有好的结局。当故事的发生与人们的心理预期发生冲突、扭转时,悲剧诞生了。《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可以看成是这样一种情节类型的故事。一个通过自我奋斗从农村来到城市读书的大学生,聪明、勤劳、谦让、上进。其身上蕴含、展现出许多美好的品质。依据社会、个人的生活经验,读者们心理也预期这样一个品行好、意志坚、能力强,具备成功所有要素的人,应该有着美好的未来。不仅人物本身让人产生如此的心理期待,而且作者的笔墨从一开始就引导、加强了读者们的这一期待视野。
  在文章的开篇,山村的孩子涂自强考上了大学,带着整个村里所有涂姓人家凑的钱踏上求学路。在这一路上,他都遇到了好心人。出山时,饿了在山边的人家里讨顿饭。这家主妇对他考上大学非常赞赏,嘱咐他到了镇上后找自己的丈夫寻个落脚的地方。在镇上的工棚里,所有的人对这山窝里飞出的“凤凰”表达出极大的善意,并款待了他。工地老板还留他几天做小工,赚点钱读书。在从镇上步行走路到武汉上学的途中,同样是那么幸运,“敲门前去,要点水喝,或是坐在人家门口小憩一下,都能得到热诚不过的接待”。在襄樊城,街边牛肉面馆的老板娘热情地把他介绍给洗车店的老板打零工,免费留他住宿、吃早餐,条件只是早上起来搭把手。在一个小村庄,感念老大爷的留宿,涂自强自愿代替他参加村里挖水塘的劳动,“村里人人尽知他将去武汉上大学,各家都要接他上门,说是让自家屋里沾沾才气”。
  到了学校,老师为他找了一份食堂勤工助学的工作。让他彻底放下了心里的顾虑,“我最需要的就是能吃饱饭”。在寝室里,同学们关系和睦友爱,赵同学换新电脑,把旧电脑送给了涂自强。李同学换了新手机,把旧的送给他。几乎没有花钱,涂自强有了电脑、手机。涂自强自身的优秀素质,加上一直受到周围的人的关照,际遇相当不错。
  读者们对于涂自强这个善良人物的成功有着心理期待,并在作者的叙述中一步一步地加强,在故事的发展中一点一点得到印证,读者与作者似乎达成共识,主人公涂自强已经走在必然成功的道路上了。然而,就在离成功一步之遥的片刻,作者却改弦更张,摧毁了读者的甜蜜想象。   大学最后一年,涂自强准备考研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以便找份好工作安居城市。然而,就在临近考试的时刻,父亲意外身亡,打乱了全部的安排。父亲的离世,成了涂自强命运的转折点。从此,世道的残酷无情开始显露出其狰狞的面孔。毕业时他四处奔走,只找到一份薪水低微的工作,年末还遇到老板逃跑,提成奖金泡汤。后来乡下老屋坍塌,被迫接母亲一起漂泊城市,为了照顾母亲不得不放弃异地开拓事业的理想。涂自强毕业后的艰难困顿,让读者们的期待一落千丈。尽管如此,涂自强仍然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没有怨言牢骚,埋头苦干。然而,命运乖蹇,涂自强最后罹患癌症,满腔的热血和理想都付之东流,老母亲孤身一人留在世间。一个美好善良的年轻人在人生刚起步时就遭遇到飓风暴雨,触礁沉船,读者所有的美好愿望都被摧毁,只能为他叹息流泪。
  作者通过引导、强化读者的阅读心理期待,然后逆转、摧毁这种期待,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犹如乘坐过山车,情感跌宕起伏,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反响。
  (二)道德化的人物内核
  涂自强际遇坎坷、命运悲惨,然而造成他自身悲剧的因素,看来都是偶然意外,不具备普遍性,为何读者却如此感同身受,似乎都在涂自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本是“涂”的个人悲伤,为何变成读者的悲伤、时代的悲伤?作者是怎样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的呢?
  读完小说,每个读者多少都能说出对主人公涂自强个人的印象和感受,它们主要有聪明、勤劳、谦让、上进、孝敬等。这些词语都是对涂自强的道德品行的归纳、总结。而涂自强究竟长什么样子,有何长喜好、憎恶?我们基本没留上什么印象。翻看小说,作者对于主人公外貌的描写几乎不着一字,有意回避,所有的描写和叙述都指向涂自强的品行。换句话说,支撑起涂自强这个人物形象的,是他身上的道德品质。作者有意模糊了涂自强的身影,却着力展现了其清晰的道德品质,这样的叙述策略,让每个读者都对涂自强的品格印象深刻。而这些品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是我们每个人尊重、珍惜的。在涂自强金子般闪光的道德品质中,作者的笔墨重点描述了其至孝的品行。
  1是涂自强和父亲的关系。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老实农民,平时父子俩交流不多。为了让儿子安心上大学,家里任何糟心的事情,父亲都不许家人向他透露一丝一毫,即使自己重病不起无钱医治也不敢借债,担心将来儿子还不起。平时,儿子基本没感觉到父亲的存在,然而听到父亲发生大事时,即使在考研的关键时刻,他也立刻抛下一切回家。“父亲真的不在了,涂自强竟有塌天之恍然。父亲或许就是那个替你撑着天却并不让你知道是他在替你撑着的人”。表面平平淡淡的两人,其实内心都感情丰厚,父慈子孝。这样的父子关系基本是中国传统家庭中父子关系的典型代表,读者很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
  2是涂自强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如果说,对于父亲,涂自强还没来得及好好行孝,作者还未能充分展现出他至孝的传统美德。那么,涂自强善待母亲,作者的叙述可谓浓墨重彩了。
  寒冬大雪,乡下老屋坍塌,孤身在家的母亲差点遇难。涂自强决定与母亲相依为命到城市生活。母亲很快适应了城市生活,还提出自己尚可外出工作。但是,城乡文化的巨大隔膜,城市生活经验的极度缺乏,母亲在餐馆打工时与顾客争吵;做清洁工扫街时被人设计骗走钱包;做家政工与雇主发生争执。年迈的母亲在城市工作的每一步都碰到钉子,闯了祸。涂自强只能为母亲的无心之失到处救火,为此还两次耽误了自己的工作,最终被公司炒掉。在至孝的亲情和不进则退的事业奋斗中,涂自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现实让他无法时刻平衡、兼顾二者。这样的困境,在现代的城市中,又有几人没有碰过、体验过呢?读者如何能不感同身受呢?最终,涂自强在事业与亲情中选择了亲情,陪伴在母亲身边,继续维持着打零工的生活。然而,他的这点坚持竟然都被上天剥夺了。长期的压力让他体力、精力透支,最后竟然诊断为癌症晚期。罹患重病的他,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而伤心大哭,短暂的情绪放纵之后,他的所有思绪又都集中到即将孤身一人在世的母亲身上。此时,自我的生命已经被他摆在了一边,母亲余生的安排成了他最大的心病。危在旦夕,涂自强仍然冷静、理智地做着各种打算、安排,最终恳请寺庙收留母亲,同时编造自己出国的谎言安抚母亲。阅读至此,读者们都被涂自强的至孝品行深深感动。
  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百善孝为先”,《礼记·祭统》有言,“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涂自强深爱父母、尊敬父母,为二老养亲、送终,身体力行这一千古的礼训。亲情关系的描写策略,为涂自强的形象增添了许多光彩,也直接触动了每位读者的内心深处。更主要的作者不仅刻画了涂自强身上的这种至孝美德,而且还刻画出传统美好道德品行在现代城市生活中的受挫、碰壁,刻画出现代城市人在事业和亲情中的两难选择,在恪守传统道德时的艰难和代价。这些,都直指读者的内心。人人似乎都是涂自强。
  三、深刻的悲悯情怀
  在阅读文本时,我们发现除了主人公涂自强拥有自己的姓名,其他人物均没有完整的姓名,作者仅仅用父亲、母亲、李大哥、主妇、食堂师傅、赵同学、李同学、马同学、女孩来指代众多出场的人物。
  姓名由姓氏和名字组成,前者代表家族,后者代表个人,姓和名缺一不可。姓名有着丰富的意义和内涵,其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个人的指代符号。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交往的第一步就是从互报姓名开始,姓名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身份标志。对于个人的重要身份识别,作者为什么选择抹去忽略,以致小说中的大部分人物名字都被省略简化了呢?
  父亲、母亲,是涂自强的亲人,对他的成长及命运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涂自强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李大哥、主妇,是涂自强求学路上给予无私帮助的人,帮他解决了许多难关。老师、食堂师傅、李同学、赵同学,是涂自强在学校生活中的各方面支持者,老师为他找到勤工助学的职位、鼓励他考研进修;食堂师傅处处关照他的饮食;同学们关心他,慷慨地把自己淘换下来的电脑、手机都送给他。最终当涂自强得知自己不久于世时,他还托付赵同学照应母亲。这些人物对主人公涂自强来说都很重要,仔细分析,这些人是几个类型的代表,他们代表了主人公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给予帮助的陌生人。作者有意隐去了姓名,主要意图是为了突出人物所代表的群体、类型属性,他们也构成了涂自强的主要生活圈。然而,不管他们对涂自强的支持、帮助如何有力,我们看见,涂自强最终还是失败了,甚至失去了生命,这样的叙述安排折射出作者对于命运的消极、悲哀。
  在方方的创作中,对底层人物、小人物的关注是一贯以来的写作态度,从《风景》、《黑洞》、《落日》、《出门寻死》、《万箭穿心》、《水在时间之下》,直至《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一路走来,社会底层人物黑暗、冰冷、残酷的生存状况在方方笔下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小人物们悲惨、凄凉的境遇,折射出作者对于人生、命运的消极、悲观,却也反映出方方直面残酷现实的勇气和理智。文学虽然不能开出治疗的药方,解决的办法,但是作者对小人物的同情,对生命的悲悯情怀,却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参 考 文 献]
  [1] “问题”还是“主义”——《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座谈会[J]十月,2013(5)
  [2][美]西摩·查特曼. 故事与话语——小说和电影的叙事结构[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71.
  [3]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M]. 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3.
  [4]麦克思研究院.就业蓝皮书——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薄 刚]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下,文学批评的地位与声音变得脆弱和苍白,身处“失语、失节、失效”的尴尬境地。在文学本身的时代能量值和精神影响力日渐衰减的情况下,仍有一批担当责任、无愧使命的批评家强力发出自己坚定而响亮的声音。其中,张学昕以率直、真诚、充满激情又富有学理的阐释,从心灵出发,行进在发现、判断与创造文学之美的精神旅程。文章从“沉潜文本:探求本真的阐释与升华”、“至诚至善:文学与心灵的对话”和“唯美叙述:艺术
期刊
[摘 要]1907年,鲁迅以《摩罗诗力说》在中国文坛树起“摩罗诗人”的大旗,希望青年们以摩罗诗人为精神参照,从其诗歌创作中攫取“摩罗诗力”以捣平和之假象,撄华夏之民心,从而挽救传统文化之衰落,疗救国民精神之卑劣。除了以理论的形式宣扬“摩罗诗魂”,鲁迅在小说创作上还渗透进了摩罗诗魂,使其作品饱含诗性的情感内核。  [关键词]摩罗;诗力;诗魂;反抗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大X”(其中X表示两个音节以上的语素)形式的多音节合成词为研究对象,并以“大”的语素义特点为标准进行分类描写,以此检验《现代汉语词典》“大”的语素义条目设置的合理性程度。经分类考察,发现该词典中“大”词条下所辖词的“大”语素义并不能完全涵盖在这一词前的所列义项中。  [关键词]大;语素义;辞书;义项;所附词;关系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
期刊
[摘 要]一般意义上,私塾是指私人在民间独立设置的一种教育机构。日本的私塾历史肇始于9世纪,在德川时期(1600-1868)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成为日本教育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私塾在德川时期的不同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它主要的特点是“平等、独立、自主”。广濑淡窗的咸宜园与吉田松阴的松下村塾是德川私塾中的杰出代表。咸宜园注重学业成绩,利用“月旦评”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坚持因材施教,培養学生成为不
期刊
[摘 要]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于茶陵派文学理论的研究较之于其他方面的研究而言,成果更为显著和丰富,集中体现在研究者对茶陵派文学理论的追根溯源、深入剖析和长远影响。尽管研究者们的见解不一,但在纷至沓来的争辩声中却丰富了李东阳及茶陵派的文学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有三个特点:从成果的研究内容看,成果更集中于个案研究;从成果的研究方法看,包括文献资料的考辨,诗话理论的具体阐述,宏观探讨与微观思考相结合;从成
期刊
[摘 要]池莉的《所以》让我们看到了在社会幸福标准的异化使得经济独立的女性仍然生活在对幸福追求的困惑中,身体这个欲望化的符号在女性追求幸福的路途中愈加显现。在迷途中,女性要想获得幸福,就要增强自省意识,通过重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标准,这样才不会盲从和迷失。从身体出发,找到女性的困惑,才能让幸福不再沉重,让生命更为纯粹。  [关键词]身体写作; 女性自省意识; 消费身体  [中
期刊
[摘 要]基于广东省总体和各类型地市的医保制度和运行情况,提出了广东省医疗保险制度总体和各类型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这一体系未能做到全民都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不能满足实现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发展的要求,离全民医保的制度目标尚有差距。这种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制度不足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决定了整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基本医疗保险;三元制;二元制;一元制;整合 
期刊
[摘 要] 荀子与霍布斯是中西历史上两个著名的性恶论者。其经历的社会背景和命运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位思想家都希冀以各自的手段,构建有效的道德秩序,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紧张状态与实现其政治理想。文章以人性论着手,通过二者在人性理论内容、约束手段、政治指归等方面的比较,看到人性学说的异同以及人性理论建构的逻辑。  [关键词] 荀子;霍布斯;人性  [中图分类号]B8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 要] 多模态(Multimode)意为多种模态或多通道。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多模态是指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协同运作,以达到加深印象强化记忆的目的。英文教学歌曲内容简洁、节奏轻快、形式多样,符合当今学生心理发展,但目前这一资源优势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因此,文章尝试通过多模态教学方式,用英文歌曲这个媒介把静态的资源(如文字、图片等)和动态的资源(如动作、语言、表情、声音、手
期刊
[摘 要] 《月牙儿》是老舍悲剧艺术的代表之作,作者采用意象叙事、心理刻画和诗性语言来构筑《月牙儿》,体现出作者在悲剧抒写方面的造诣。同时,《月牙儿》在悲剧中内蕴了鲜明的现代性,呼唤着现代人文精神与女性意识。  [关键词] 老舍;《月牙儿》;悲剧艺术;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3)06-0124-03  《月牙儿》是老舍先生为数不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