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学校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久而久之学生便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成了一些学生的“休闲课”。因此,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一、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艺术魅力
在课堂中,音乐教师的言行举止要散发艺术魅力,充满艺术激情,吸引学生去模仿、学习、追求和超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和孩子建立意识上的平等,如在课堂上多用“好不好?” “行不行?”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在练习演唱歌曲的时候,老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演唱甚至跳舞。总之,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课堂中创立唱、动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
音乐是情感艺术,要留给学生大量的空间去想、去说、去听、去演、去感觉和体验,创立唱、动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如在学唱《如今家乡山连山》时,让学生当导演,把歌曲编成音乐剧,学生各抒己见,有的编出了割草、播种的动作。学生充满真情的动作,既是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也是他们创造音乐的结果。动的内容是丰富的,它应包括游戏律动、演唱演奏、欣赏活动、思维辨析、创作想象等;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个人、小组、集体、自由组合、指定安排。“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乐曲中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启迪、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也更加热爱自己的音乐课堂。
三、善于用合理的评价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课堂教学中应使用以激励性为主的评价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完一首新歌时,可以小组竞赛的方法来熟悉和巩固歌曲。在竞赛前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其他小组的演唱,并提供评分标准,让学生自己担任评委相互评议,然后引导他们从歌曲的情感、音准、速度、力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在欢乐激烈的气氛中,不仅提高了音乐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知道了自己的优、缺点,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同特长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不妨试着让学生自由组合,按教材内容选用唱、奏、跳等方式来进行表演,学生自己选出代表组成评委,分组进行比赛,在分组比赛后进行个人才艺表演。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考核过程中学生十分投入,课堂既轻松活泼又井然有序,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创新编排能力。
四、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来拓展音乐教育视野
学校音乐教育要把社会音乐教育纳入视野,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日常音乐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应该尽可能给学生提供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具有音乐审美鉴别能力的音乐听众。
例如,在欣赏歌舞音乐时,先唱起《大中国》,因为熟悉,很快学生就参与进来,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将其中秧歌的音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的创作也会以民族音乐作为素材。又如,在欣赏民歌时,将腾格尔、阿里郎组合等一些少数民族歌手的音乐引进课堂,同他们的民族——蒙古族、彝族、朝鲜族等结合起来,让学生欣赏,并启发他们从中找出不同民族歌曲的特点。
在实行新课标的今天,我们要认真解读新音乐课程标准,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使他们时时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从而真正地喜欢上音乐课。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一、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艺术魅力
在课堂中,音乐教师的言行举止要散发艺术魅力,充满艺术激情,吸引学生去模仿、学习、追求和超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和孩子建立意识上的平等,如在课堂上多用“好不好?” “行不行?”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在练习演唱歌曲的时候,老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演唱甚至跳舞。总之,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课堂中创立唱、动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
音乐是情感艺术,要留给学生大量的空间去想、去说、去听、去演、去感觉和体验,创立唱、动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如在学唱《如今家乡山连山》时,让学生当导演,把歌曲编成音乐剧,学生各抒己见,有的编出了割草、播种的动作。学生充满真情的动作,既是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也是他们创造音乐的结果。动的内容是丰富的,它应包括游戏律动、演唱演奏、欣赏活动、思维辨析、创作想象等;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个人、小组、集体、自由组合、指定安排。“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乐曲中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启迪、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也更加热爱自己的音乐课堂。
三、善于用合理的评价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课堂教学中应使用以激励性为主的评价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完一首新歌时,可以小组竞赛的方法来熟悉和巩固歌曲。在竞赛前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其他小组的演唱,并提供评分标准,让学生自己担任评委相互评议,然后引导他们从歌曲的情感、音准、速度、力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在欢乐激烈的气氛中,不仅提高了音乐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知道了自己的优、缺点,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同特长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不妨试着让学生自由组合,按教材内容选用唱、奏、跳等方式来进行表演,学生自己选出代表组成评委,分组进行比赛,在分组比赛后进行个人才艺表演。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考核过程中学生十分投入,课堂既轻松活泼又井然有序,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创新编排能力。
四、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来拓展音乐教育视野
学校音乐教育要把社会音乐教育纳入视野,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日常音乐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应该尽可能给学生提供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具有音乐审美鉴别能力的音乐听众。
例如,在欣赏歌舞音乐时,先唱起《大中国》,因为熟悉,很快学生就参与进来,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将其中秧歌的音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的创作也会以民族音乐作为素材。又如,在欣赏民歌时,将腾格尔、阿里郎组合等一些少数民族歌手的音乐引进课堂,同他们的民族——蒙古族、彝族、朝鲜族等结合起来,让学生欣赏,并启发他们从中找出不同民族歌曲的特点。
在实行新课标的今天,我们要认真解读新音乐课程标准,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使他们时时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从而真正地喜欢上音乐课。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