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偶婚从夫居形态及在家庭史上的地位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sk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国内外家庭史研究的发展和有关资料、论著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进一步研究家庭史的条件。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对偶婚从夫居形态在原始社会后期(相当于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分期的野蛮时代中级和高级阶段),在世界各民族广泛存在过,是由对偶婚从妻居向一夫一妻制发展过程一个必经的基本阶段。摩尔根在《古代社会》
其他文献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兴起,有许多值得研究的现象和规律,美国200多年移民政策的演变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一政策表现为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相互渗透,利已主义与博爱主义的相互作用,宽容和歧视的相互影响,开放与限制的相互补充等种种矛盾现象。但是归根结底,都是为美国自身的发展与强大,短期目标和长远利益服务的。本文就这一政策的演变过程及其动因予以阐述。
美国的市政体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市长暨市议会制、城市委员会制、城市经理制。这三种体制中,城市经理制虽形成较晚,但发展却异常迅速。它自本世纪初问世以来,不断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采用,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形成两个高峰期。此后,其数量仍在持续稳定地增长,尤其是西部和南部的新兴城市,这种趋势更为明显。截止1984年,实施城市经理制的城市已达到2523个,占美国城市总数的47%,在人口为25000到250000之间的中小城市中,则居半数以上。其范围遍布全国除印第
对美国总统制的研究,实质上属于美国宪法史、政治制度史的范畴。本文拟就美国总统的产生、总统制的性质及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教于读者。一、总统的权力、选举与政党美国独立后,由于联邦政府的松散和软弱,不能适应和解决建国后在国内外新形势下面临的各种要求和任务,1787年5月25日至9月7日,各州有产者的政治代表,在费城秘密召开了制宪会议,经过三个多月的激烈争执,各州的代表达成妥协,拟定了美国宪法草案,经各州讨论批准,于1789年3月正式成为美国的基本大法。在宪法草案交付各州批准过程中,由于各州民主派和人民的强烈要
《资本论》第1卷第1篇第3章"货币或商品流通",有一条编号(83)的脚注,按现行"全集"本的译文为: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严厉申斥。他是否因此受到笞刑,不得而知。审议报告最后说:"臣等详阅所奏……所论专利商而不便于国。"(《帝俄驻北京公使馆关于中国的著述》,卡·阿伯尔博士和弗·阿·梅克伦堡译自俄文,1858年柏林版第1卷,第54页。)自3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为正确译述这段注文,对其中涉及的人名、官衔和
怎样评价近代外国在华兴办教育一事,是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以19世纪香港西式学校作为典型事例,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些初步探索。一英国占领香港初期,港英政府关心的只是设置统治机构,修筑办公房舍,建立殖
谭其骧先生的《自汉至唐海南岛历史政治地理——附论梁隋间高凉洗夫人功业及隋唐高凉冯氏地方势力》一文(按:载本刊1988年第5期),对祖国第二大宝岛之早期政区沿革和民族关系等状况,作了考证与阐发,读后多受教益。惟对文章前半部分反复论证的一个重要观点,却不能无疑。这个观点是:从西汉初元三年珠崖罢郡以后至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李鸿章是个关键人物。我们要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近代史,则必须研究李鸿章。可是,以往对李鸿章的研究,多侧重于他的洋务实践活动,而忽视了对他的思想活动的研究。我认为,评论李鸿章其人,不仅要考察他的实践活动,而且要分析他的思想深处的复杂活动,找出其思想与实践的差距,科学地说明造成这种差距的主客观原因。李
杨武泉同志《西汉晚期至萧齐海南岛不在大陆王朝版图之外》一文的取证与论断,鄙见认为都难以成立。此处对杨文提出的质难,一一作出答复。一、《北堂书钞》卷七三引谢承《后汉书》载:交阯刺史周敞涉海遇风,船欲颠覆,别驾陈茂有异术,仗剑呵骂水神,风济得息一则,夹有"敞欲到朱崖儋耳"一句,杨文据以作为东汉顺帝时海南岛上有交阯刺史辖境之证;并认为这条记载"正契合合
国际迁移(international migration),是相对于国内迁移(internal migration)的一个概念,人口学中指通过国界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的人口移居行为。这种移居行为由于距离有远近,时间有长短,动因有多种而难以分类,以致于国际迁移者或国际移民(international migrants)的识别问题迄今仍是国际迁移统计的一大难题。考虑到宏观分析的历史性和整体性,这里仅考察永久性国际移民。
80年代初,戊戌变法重要史料《杰士上书汇录》的发现,引起史学界重新探讨戊戌维新派政治纲领的兴趣,其中宋德华同志的《戊戌维新派政治纲领的再探讨》是颇有影响的一篇。文章的基本观点是:维新派未曾提出过"兴民权,设议院,立宪法"的政治纲领,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以前提出的所谓"设议院"的主张,并不具有明确的资产阶级政治性质,只有《第六书》中请开制度局的建议,才具有"明确的资产阶级政治性质"。这种看法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