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个体差异,所以学习知识的能力和预计掌握知识结果的能力大相径庭,中专会计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目前,中专会计专业授课难已是从事该方面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这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逐渐不能满足中专会计专业学生的发展要求所致。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思路,将目光放到学生的长远发展上,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中专会计专业教学分层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 中专会计 教学分层 因材施教
一、以学生水平基础进行合理分层
实现因材施教,首要便是明确分层标准,而要明确分层标准,教师要对新生有初步的了解。通常情况下,由于新生刚入校不久,还没有接触过专业理论知识,不能以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作为分层标准,而是采用文化课的成绩作为依据。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通过模拟考试重新划分,以学生专业课成绩及表现合理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其次,布置合理的分层教学任务,制定科学的分层教学目标。在将学生合理划分后,教师应根据分层为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制定不同的目标。针对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教师用着重要求其掌握应职所需基础知识与技能,使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针对处于中和较高层次的学生,除了要求其掌握基本技能外还要进行额外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以此为目标进发,为学生将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二、以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置
中专院校会计专业通常为三年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表面独立却又联系紧密的多个层次,分阶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保证在时限内完成。教学内容的分层虽任务不同,但不能松懈,对于会计专业所要求掌握的必修课程必须严格进行。除此之外,教师在教授必修课的同时还可加入部分额外辅导教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实施分层教学,使层次较低的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增加较高层次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物操作的熟练度,可谓一举多得。实行分层教学,主要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而开展,有效避免学生之间因理解能力差距而造成好学生越来越好,而后进生越来越差的尴尬局面。也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激发,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合理设置分层教学目标
全面培养中专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观、价值观,使其成为满足现代社会要求并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综合性人才是中专院校的育人标准,也是中专院校的育人目标。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从教育和教学两方面进行,双管齐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专生普遍存在认知能力不足和意志力弱等特点,因此,教师应将这方面的培养放到教学目标中。在教授其专业知识之余,还要着重培养非智力因素,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使其能更好地从事将来的工作。
四、坚持授课分层教学法
做好课前备课工作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会计专业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前做好备课工作,并在其中体现出授课的层次性,使分层教学模式更有效。首先,教师在备课阶段应事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之余,通过自身努力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将支撑点放到处于中等层次的学生身上,兼顾优等和后进生,为处于较差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具体来说,则是将处于较高层次学生的教学重点放到练习中,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独立思考与学习的能力。而针对处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则将教材内容进行精炼,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教材基本知识与技能运用能力;面对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则要降低要求,要求其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基本概念。此外,教师还能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五、设置分层练习和测试题
在中专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练习与测试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练习与测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并且分层教学同样适用于上述两个阶段。在练习阶段运用分层原则,将问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学生则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无论选择何种题目都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在设计问题阶段要凸显出问题的层次性。其一,以全体学生为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均要掌握基础练习;其二,在基础内容上需要稍加思考的问题,此类题目适合处于较低和中等层次的学生;其三,针对处于较高的层次的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此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也让练习的有效性得以体现。在测验阶段,分层同样重要,可采用与练习相同的分层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六、结语
在中专会计专业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赵红伟,王珊.中专会计专业教学分层模式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15-16.
[2]李渊.分层教学模式在中专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致富时代月刊,2012(3):211.
关键词: 中专会计 教学分层 因材施教
一、以学生水平基础进行合理分层
实现因材施教,首要便是明确分层标准,而要明确分层标准,教师要对新生有初步的了解。通常情况下,由于新生刚入校不久,还没有接触过专业理论知识,不能以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作为分层标准,而是采用文化课的成绩作为依据。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通过模拟考试重新划分,以学生专业课成绩及表现合理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其次,布置合理的分层教学任务,制定科学的分层教学目标。在将学生合理划分后,教师应根据分层为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制定不同的目标。针对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教师用着重要求其掌握应职所需基础知识与技能,使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针对处于中和较高层次的学生,除了要求其掌握基本技能外还要进行额外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以此为目标进发,为学生将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二、以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置
中专院校会计专业通常为三年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表面独立却又联系紧密的多个层次,分阶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保证在时限内完成。教学内容的分层虽任务不同,但不能松懈,对于会计专业所要求掌握的必修课程必须严格进行。除此之外,教师在教授必修课的同时还可加入部分额外辅导教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实施分层教学,使层次较低的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增加较高层次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物操作的熟练度,可谓一举多得。实行分层教学,主要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而开展,有效避免学生之间因理解能力差距而造成好学生越来越好,而后进生越来越差的尴尬局面。也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激发,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合理设置分层教学目标
全面培养中专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观、价值观,使其成为满足现代社会要求并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综合性人才是中专院校的育人标准,也是中专院校的育人目标。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从教育和教学两方面进行,双管齐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专生普遍存在认知能力不足和意志力弱等特点,因此,教师应将这方面的培养放到教学目标中。在教授其专业知识之余,还要着重培养非智力因素,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使其能更好地从事将来的工作。
四、坚持授课分层教学法
做好课前备课工作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会计专业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前做好备课工作,并在其中体现出授课的层次性,使分层教学模式更有效。首先,教师在备课阶段应事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之余,通过自身努力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将支撑点放到处于中等层次的学生身上,兼顾优等和后进生,为处于较差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具体来说,则是将处于较高层次学生的教学重点放到练习中,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独立思考与学习的能力。而针对处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则将教材内容进行精炼,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教材基本知识与技能运用能力;面对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则要降低要求,要求其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基本概念。此外,教师还能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五、设置分层练习和测试题
在中专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练习与测试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练习与测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并且分层教学同样适用于上述两个阶段。在练习阶段运用分层原则,将问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学生则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无论选择何种题目都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在设计问题阶段要凸显出问题的层次性。其一,以全体学生为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均要掌握基础练习;其二,在基础内容上需要稍加思考的问题,此类题目适合处于较低和中等层次的学生;其三,针对处于较高的层次的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此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也让练习的有效性得以体现。在测验阶段,分层同样重要,可采用与练习相同的分层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六、结语
在中专会计专业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赵红伟,王珊.中专会计专业教学分层模式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15-16.
[2]李渊.分层教学模式在中专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致富时代月刊,2012(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