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学冰雪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1986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2月發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京政发〔2016〕12号)(以下简称《意见》)中,将“冰雪运动人口规模显著扩大,本市参与冰雪运动人口达到800万,冬奥会、观赛礼仪和冰雪运动知识进校园覆盖率达到100%”作为发展目标之一。青少年是冰雪运动人口的主力军,冬季运动在中小学的普及既是落实《意见》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冬奥会成功举办的重要措施。
  北京市在中小学校普及冬季运动面临着诸多困难,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缺师资、缺场地、缺器材,其中,缺教师尤为突出。要建立属于北京市特色的冰雪运动教育课程体系,就需要短时间内破解“缺教师”这一难题。针对这一问题,可对部分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当受训教师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后,可最大化发挥他们的作用,让受训教师培训更多的教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北京市中学冰雪教育课程体系的架构
  1.北京市中学冰雪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与原则
  北京市中学冰雪教育课程体系是介于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结合国家课程、依据北京市自身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体系,包括中学冰雪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的整体规划和设计等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应全面看待此课程体系,而不是仅选取其中一个片段进行实施。
  北京市中学冰雪教育课程体系采用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有别于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主要规定要达到什么程度,学业质量标准则是规定通过什么样的学习,进行怎样的分层。
  北京市中学冰雪教育课程体系以“粗体验”为主。教师的水平有限,课堂时间也有限,导致教师不能教得太细。在教学中,应重点突出,建立简洁明快的内容体系。
  从初中到高中,往往会出现学生重复学习某一个运动项目某个内容的现象,但重复太多,会降低学生的学练积极性。因此,北京市中学冰雪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交叉重复”的原则。交叉是指突出“配合其他项目”共同育人的作用,与其他运动项目进行“交叉”教授。同时,也要有适当的重复,没有重复也不能形成运动技能。
  2.北京市中学冰雪教育课程体系的架构
  根据北京市地域特点及《意见》提出的要求,结合北京市中小学冰雪运动现状,北京市中学冰雪教育课程体系选择了冰球、花样滑冰、短道速滑、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等5项内容,冰球是北京市着力打造的一张新名片,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在青少年中有一定的普及度,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项目属于雪上项目,可作为学生今后锻炼的项目。根据《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总体要求,考虑到冰雪课程需要在学校主导下实施,场地、器材、师资等条件有限,且学生需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穿脱护具、自我保护、器材维护等方面能够独立应对,北京市冰雪教育课程体系针对的对象是初高中学生。根据《方案》的总体要求,北京市中学冰雪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主要由4部分构成:课程整体设计特色、课时分配、学业质量标准、教学内容范围与教学方案。课程结构的整体逻辑体现课程设计理念的原则,在整体特色上突出“育人”特点,选取冰球、花滑、短道、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这些项目中利于在中学开展并有较强锻炼价值的部分作为主要内容。在课时分配上突出大单元设计,初中阶段均将36个课时作为一个大单元,高中阶段以模块教学18个课时作为一个大单元。在学业质量标准上,突出通过什么样的学习,能够做什么。初高中的课时中都设计了学习主题、技能学习目标、学习活动、练习活动、比赛活动。形成主题引领、目标导向、学练赛一体化的课程架构。
  三、北京市中学冰雪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建议
  1.研究课程体系,打通实施课程体系的通道
  课程体系研制团队由主管教师培训的专家学者、各区教研员、优秀一线教师组成,他们通常会对编制的课程体系进行解读,对实施课程的一线教师进行培训。但即便如此,各学校在实施冰雪教育课程体系时还应进一步加强与研制团队、当地教研员、学校领导、实施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努力让实施教师深入研究课程体系,遇到没有理解的内容可以向研制团队、教研员、学校领导等人员询问沟通效流。实施教师只有深入研究、领会整个冰雪教育课程体系,才能顺畅实施课程体系内容。
  2.可行性分析作先导,保证课程开设稳步推进
  各学校在实施冰雪教育课程体系前,应进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主要有以下环节:确定冰雪教育课程体系能否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能否满足学校普及冰雪运动的需要,课程体系的明确性、复杂程度、实用性如何;确定学校条件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冰雪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校领导、学校体育教师、学校其他任课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等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支持课程的实施;课程实施计划的制订者是否多元,责任人、实施人等是否深入研究了课程体系,是否可以全身心投入研制课程实施计划,保证沟通交流的信息畅通;学校以外的政策变化、物质资源等是否有充分支持。
  3.制订计划要有可操作性,落实计划逐步细化
  制订周密的课程实施计划是各学校实施冰雪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制订课程实施计划应考虑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环节。要在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师资水平、学生身体情况、学校冰雪文化基础、校外技术支持等多个因素,制订初、高中教学计划,并逐步从3年计划向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细化。保证整个课程计划由大到小,逐层包含,逐学段递进。
  落实计划是学校的整体行动,单靠体育教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加强研制团队、区教委、教研员、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其他科任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的沟通协调,并形成制度化,持续性地实施,才能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
  4.课程资源作保证,营造冰雪文化氛围
  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保证条件,各校冰雪教育计划实施的范围和水平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也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在课程计划实施中,重点发展校内资源,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创造性地整合校内外资源,共同为冰雪课程计划的实施铺路搭桥。同时,要加强体育教师之间、体育教师与其他任课教师之间、体育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开年级会、教研组会等方式,促使冰雪教育课程计划稳步推动,营造冰雪文化氛围,助力课程计划的实施和完善。
  5.细化课程评价,获得更多支持
  各学校实施冰雪教育课程体系的关键要素是对课程实施进行全面评价。不仅要针对学情,还要针对体育教师的情况,如,体育教师对实施冰雪教育课程计划的参与程度、体育教师对待计划的态度、体育教师的冰雪运动教学能力、体育教师的交流与合作特征等。
  同时,要征求其他老师、学校行政领导、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意见,确保校领导和行政部门对冰雪教育课程计划的积极态度、学校环境氛围的有利支撑等。此外,区教委、教研员是影响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所以,学校的课程计划与他们的意见越一致,越能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学生家长、新闻媒介、社会团体等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也可以成为推动课程实施的无形动力。
其他文献
本篇案例結构清晰明朗,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环环相扣,反映了作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身的过程性评价。  作者在遇到小君这样身体“特殊”的学生时,出于安全考虑,在教学中一些活动会不安排小君参与练习,在旁观看的小君却对运动有着强烈的渴望,更渴望融入集体活动、渴望被认可、渴望得到掌声、渴望自已能够和同学们一样“正常”地学习与生活。作者在教学中善于观察,精准地抓住教育时机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2016年开始,广西全区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不分学科),主要内容为课堂教学比赛、实验操作技能比赛两个赛项[1],为适应自治区教学技能比赛改革要求,桂林市2017年开始体育教学技能大赛也参照该样式,具体内容由参赛教师现场抽签确定。三年来,初、高中教师参赛人数共107人,其中初中46人(两年),高中(三年)61人,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笔者有幸校对了《面对校园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科学处置是关键——谈谈对〈一次刻骨铭心的伤害事故〉一文的不同观点》(以下简称《不同观点》)一文,笔者还认真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19年第10期的《一次刻骨铭心的伤害事故》(以下简称《伤害事故》)这篇文章。当时“一线话题”栏目组在《伤害事故》文章后面,专门邀请南京六和区教育发展中心的刘弘老师撰写了此案例的评析。可见杂志社和栏目组对“校园体育安全事故”这一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与健康教育课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系列-初中组  著名结构教学理论家杰罗姆·布鲁姆提倡:“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否则没有结构的知识也多半会被遗忘。”用结构化的知识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结构,这种教学方法即“结构化教学”[1],它是以“整体关联”为抓手,以“动态建构”为核心,以“发展思维”为导向,以“学科素养”为目标的教学[2]。  结构化教学具有三大特
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在《课标》中,跑、跳、投是必学项目,在各类教材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投掷类教材因技术复杂、学习枯燥,在教学中很容易出现过多的讲解技术要求而忽视学生的学习,造成教学效果欠佳,通过对执教教师《原地背向双手后抛实心球——最后用力技术》一课教学设计的学习,笔者认为是对投掷类教材教学的一种新的突破,在教学中运用体悟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不仅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投掷技术,而且手段丰富,
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出台的最高规格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全文6000余字,分六个部分共26条。其中第二部分“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的第5条“强化体育锻炼”,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工作提出了十点具体要求,再次将学校体育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体现了党和国家
当前,崇明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瓶颈,农村小规模学校越来越多、优质师资和学生不断流失、校本研修的效能不高、部分学校的师资严重超编且年龄老化现象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困扰着、阻碍着崇明区学校体育的发展,影响着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如何破解这个困局,如何找准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这是崇明区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用心备课是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1.以单元教学设计为抓手,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入防控常态化,各地各级各类学校有序开学复课,“不安排近距离、有肢体接触、对抗类的运动项目”等指导意见的提出,让体育课堂变得既熟悉又陌生。面对课堂教学中组织形式的改变、共用体育器材的限用、教学内容的限学,挖掘和开发个体体育器材,物尽其用是体育教师急需探索的课题。笔者根据《中小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的指导意见,利用纸球这一自制器材,安全、有序、有趣、有效地开展体育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程程标准》(2017年版))把健康教育纳入必修必学内容。可见,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重
就体育教学而言,语言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开展知识与技能、交流与对话、情感与意识的互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黏合剂。教师在教学中对语言的运用,是一种语言艺术体验,考验的是教师的智慧。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上,由于有的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知识积累不足,在教学中说话不得要领,把握不住语言脉络,缺乏条理,词不达意,专业术语应用不规范,缺乏应变能力,情境中缺少幽默语言的调节,所以有必要多途径锤炼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