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十点要求 让“强化体育锻炼”驶入快车道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liao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出台的最高规格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全文6000余字,分六个部分共26条。其中第二部分“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的第5条“强化体育锻炼”,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工作提出了十点具体要求,再次将学校体育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体现了党和国家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教育界、体育界尤其是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约50万体育教师无不为之振奋。笔者长期关注和研究学校体育的文件、政策和法规,在此对《意见》中关于体育工作的十点要求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大家分享。
  一、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
  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健康第一”的主体是亿万儿童青少年,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是一个新的提法,国家要根据新时代学校体育的特点,尽快修订1990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让学校体育牢固根基、不忘初心、回归本位。
  二、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健全国家监测制度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是由197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经过1990年、2002年、2007年、2014年4次修订后形成的。总体来看,“标准”呈现降低的趋势,如1975年大学一年级1000m合格线是3′55″,2014年变成了4′32″,下降了37″。近年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几乎是各级各类学校接受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评估、评优中的硬性指标,但很多学校在自评报告中给出的达标率却并不真实,根据《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报告(2015)》[1],2014年教育部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上报数据进行抽查复核,抽查数据与上报数据的一致性比例,小学为38.6%,初中为23.3%,高中为20.2%,大学低至14.1%。这意味着学生体质健康上报数据有“造假”的成分,究其原因,说到底还是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学校在向“应试教育”妥协。因此,《意见》提出“健全国家监测制度”,让推广实施“第三方体质测试”成为可能。
  三、除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
  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文件中对义务教育阶段身体健全的学生,作出体质测试不合格将不能毕业的硬性要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也只是对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做出了“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的要求。此次《意见》是国家第一次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做出体质不合格(体育免修生除外)将无法毕业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合格”是指60分(总分120分),而不是指50分。今后,学校、教师、家长再也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课成绩是否及格、是否影响毕业了,必须对体育成绩重视起来。
  四、开齐开足体育课,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意见》全文的第三部分,旗帜鲜明地提出“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老生常谈的“开齐开足体育课”再次被写进《意见》,说明体育课未开齐开足或是被无故占用的情况在中小学校依然存在。2018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的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小学四年级每周少于3节体育课的学校占比高达44.3%”,面临中考的初中、面临高考的高中,体育课不能开齐开足的情况更可想而知了。
  《意见》要求对“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体育以计分方式进入中考在国内部分省市已经实施了三十多年,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但体育分值的差异也很大,从20分、30分到70分、80分等分值都有。如果按照义务教育体育课在所有课程里的排课量比例看,体育分值在中考总分值里的占比应当达到8%~10%。因此,《意见》对体育纳入中考做出要求,一方面是督促尚未用计分的方式把體育纳入中考的地区尽快纳入,另一方面则是要求已经把体育纳入中考的地区要在分值上予以更合理的设置,缩小与其他科目的中考分值差距。
  五、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是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两个核心要素。有运动密度不一定有运动负荷,如一些学校的体育课长期存在“无强度、无难度、无对抗,不出汗、不奔跑、不脏衣、不摔跤、不受伤”的现象。《意见》强调“运动负荷”,就是希望学校按照现行课程标准,根据地域特点大力推广田径、游泳、体操、武术、足球、篮球、排球、冰雪、乒乓球、羽毛球等基础和特色项目,尤其要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带动其他项目的普及。倡导小学体育的基础性和兴趣性、初中体育的多样性和技能性。
  2019年6月10日在上海举行的“国际体育课程大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指出,要想解决“中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问题,学生每节课应有10min左右的体能练习,每节课的运动密度应该在75%以上,运动强度每节课学生的平均心率在140~160次/分钟。这值得更多学校的体育教师关注。
  《意见》还提出“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那么“掌握”的标准是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尽快制订学生运动项目技能等级标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多次提出,目前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上了14年体育课,却没有学会一项运动技能。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想方设法让学生做到“学会、勤练、常赛”。[2]   六、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
  校园普及或有待推广的体育运动项目主要有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提及的田径、游泳、体操、武术、足球、篮球、排球、冰雪、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小学、初中涉及到的测试项目,如跳绳、往返跑、长跑等。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等关于学校体育的文件中,常常会有类似下述的描述:学校每年要召开春、秋季运动会,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
  通过举办运动会(体育节),一方面可以检验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发现有运动潜力的学生,组织他们参加校外体育比赛;还可以让广大青少年能真正感受到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而热爱运动、主动参与运动,养成运动习惯。但现实情况是,因为考虑到天气、安全以及学业压力,一些学校的运动会越开越早(有的学校提前到4月初、10月初)、时间越来越短、项目越来越少、参赛人数也越来越少(除了开幕式之外),为开运动会而开运动会,学生很难留下校园体育记忆。《意见》有助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运动会进行改革,让学生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运动会或体育节。
  七、鼓励地方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公共运动场所
  这个要求不只是面向公共体育场馆,同时也是面向学校本身。国内大多数体育设施是建在学校,但是又有多少学校在放学后和节假日时间将体育设施允许学生使用?大家一方面强调运动场地不足、体育设施匮乏;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经常性闲置。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一些学校往往是学生一放学就大门紧闭。这些年一直呼吁体育设施的开放,从地方的公共体育设施来看,开放程度已经不断提高,而学校的体育设施却很难在放学后和节假日时间对学生开放。其原因无非是顾虑开放的管理成本和运动伤害事故的责任赔偿问题。其实学生如果能在课余时间使用自己学校的体育设施参加运动,加之体育教师的课外指导,这可能是最安全、最便利的。而且运动设施不使用同样会老化、折旧,使用率低是极大的浪费。
  八、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体育服务
  目前,全国各行各业都在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意见》提出的“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体育服务”,那么具体形式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租用社会的体育场馆设施和教练员,为学生开设特色体育课程,如游泳、球类项目、冰雪项目等。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应该是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学生体质测试现在多数都是学校自己在做,数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不够。如果能够采用第三方的社会机构进行这类体育测试的方式,既能更大程度地保证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也能更好地督促学校、家长、学生真正对体育锻炼重视起来。
  九、精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健康四要素包括心态、睡眠、运动、营养。进行体育锻炼时,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增加,合理补充营养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和促进运动后机体的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保证青少年健康。《意见》特别提出对农村学生精准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建议各地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建立和完善儿童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加强营养指导,更应该通过财政资助、勤工俭学、社会捐助等方式提高农村学校家庭困难学生的伙食补贴标准,保证必要的营养需要;此外,还应建立青少年营养状况监测机制,加强青少年食品卫生专项监督检查,坚决杜绝发生劣质“营养餐”和学生食物中毒事件。
  十、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2018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發布的《近视防治指南》透露,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居世界首位,小学生近视比例为45.7%,初中生近视比例为74.4%,高中生近视比例为83.3%,大学生近视比例则高达87.7%,并且呈现低龄化和继续蔓延趋势。[3]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8月28日作出重要指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4]其实,当前防控近视率的最有效途径是“一减一增一保”,即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也就是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户外活动尤其是体育活动,保障睡眠时间。将培养学生动商水平的体、美、劳课程开齐开足,还孩子们一个健康的体魄、美好的心灵,还给孩子们一个五彩斑斓、天真烂漫的童年。
  如果将体育置于整个教育的大环境中,可以说《意见》的每一句都与学校体育密切相关。从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强调的“强化学校体育”,到《意见》提出“强化体育锻炼”,三次“强化”其实聚焦的都是学生体质健康。每次重大政策、重要文件的出台,都是一次引领和纠偏,要什么、缺什么,就提什么、补什么。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从来不需要国家出台文件反复“强化”,因为有高考“指挥棒”会让它们做得足够好,国家还多次发文规范它们的教学行为,为学生减负。这次《意见》“强化体育锻炼”的十句话,可以说是聚焦问题、精准施策,如果各行各业能够按照《意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真抓实干,相信无论是学校体育还是体育锻炼,一定会紧跟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驶入快车道!
  作者简介:王宗平,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报告编写组.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报告(2015)[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林华维.新华日报:上了14年体育课 为何学不会一门运动技能
  [EB/OL].http://sports.sina.com.cn/others/others/2016-07-21/doc-ifxuhuvw8975669.shtml.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视防治指南[EB/OL].http://www.nhc.gov.cn/yzygj/s7652/201806/41974899de984947b8faef92a15e9172.shtml.
  [4]金佳绪.新华网:这件事,让习近平揪心[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xxjxs/2018-08/29/c_1123347514.htm.
其他文献
日臻成熟的教研体系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研员为提高教育质量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故有“教育大计,质量为重;质量大计,教研为先”之说。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第一次对中小学教研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不仅标志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意味着改革重心进一步下移,也
一、案例背景  在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第1课时)教学时,笔者经过认真思考,设计了一堂课,基本操作流程如下:1.情景导入(提问,激发兴趣);2.学生(校篮球队队员)示范;3.教师示范;4.走三步练习,第三步双脚腾空后同时落地;5.在第一步落点旁边摆放一张小垫子,加大第一步的练习;6.拿固定球练习,小组长拿球站在一边,学生跨出第一步的同时拿球;7.助跑一步拿固定球练习;8.运一次球模仿上篮练习;9.运
每每看到这样的教学案例,都让人十分揪心。李厚余老师撰写的《一次刻骨铭心的伤害事故》案例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  李老师紧紧抓住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具有问题性、典型性的案例进行了描述、分析和反思。该案例选取了体育课中由于教师疏于管理,学生从双杠坠落的片段。从事故的突然发生,到及时的救助,再到学生苏醒、伤口缝合、恢复健康,整个过程故事性强、主题鲜明、文字流畅、步步深入,让人读来产生一种迫切
日期:水果美容日  天气:没有阳光的日子  心情:很是沉重  水果是我的最爱,菠萝、椰子、火龙果……一提到它们我就流口水。可最近不知怎么的,水果们在我家的大果盘里躁动不安。  “什么,火龙果长‘雀斑’了?”我告诉了妈妈这事儿,可她偏不信。我便把火龙果举到妈妈面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老妈目瞪口呆。  不久,椰子们的“汗毛”越长越长,像胡子一样,菠萝浑身长满了青春痘,火龙果的雀斑越长越黑,恐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关注身体健康,同时也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意识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实现高效体育课堂教学等难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三环五学”体育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其身体健康水平、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得到有效的发展与提高。  一、“三环五学”教学模式及其特征  
本篇案例結构清晰明朗,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环环相扣,反映了作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身的过程性评价。  作者在遇到小君这样身体“特殊”的学生时,出于安全考虑,在教学中一些活动会不安排小君参与练习,在旁观看的小君却对运动有着强烈的渴望,更渴望融入集体活动、渴望被认可、渴望得到掌声、渴望自已能够和同学们一样“正常”地学习与生活。作者在教学中善于观察,精准地抓住教育时机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2016年开始,广西全区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不分学科),主要内容为课堂教学比赛、实验操作技能比赛两个赛项[1],为适应自治区教学技能比赛改革要求,桂林市2017年开始体育教学技能大赛也参照该样式,具体内容由参赛教师现场抽签确定。三年来,初、高中教师参赛人数共107人,其中初中46人(两年),高中(三年)61人,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笔者有幸校对了《面对校园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科学处置是关键——谈谈对〈一次刻骨铭心的伤害事故〉一文的不同观点》(以下简称《不同观点》)一文,笔者还认真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19年第10期的《一次刻骨铭心的伤害事故》(以下简称《伤害事故》)这篇文章。当时“一线话题”栏目组在《伤害事故》文章后面,专门邀请南京六和区教育发展中心的刘弘老师撰写了此案例的评析。可见杂志社和栏目组对“校园体育安全事故”这一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与健康教育课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系列-初中组  著名结构教学理论家杰罗姆·布鲁姆提倡:“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否则没有结构的知识也多半会被遗忘。”用结构化的知识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结构,这种教学方法即“结构化教学”[1],它是以“整体关联”为抓手,以“动态建构”为核心,以“发展思维”为导向,以“学科素养”为目标的教学[2]。  结构化教学具有三大特
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在《课标》中,跑、跳、投是必学项目,在各类教材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投掷类教材因技术复杂、学习枯燥,在教学中很容易出现过多的讲解技术要求而忽视学生的学习,造成教学效果欠佳,通过对执教教师《原地背向双手后抛实心球——最后用力技术》一课教学设计的学习,笔者认为是对投掷类教材教学的一种新的突破,在教学中运用体悟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不仅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投掷技术,而且手段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