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内容本土化、传统节日生活化、课堂材料生活化、家长资源利用,让幼儿在生活中“动”起来,融入地方特色,构建出一套富有地方文化气息的地方生活美术教育课程。
关键词: 本土资源;传统资源;美术教育
“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陈鹤琴老先生的一句颇为指引的话语。《纲要》也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目前幼儿美术教育几乎达到了一个瓶颈期,长期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让从教者们感到幼儿美术教育改革过程中“美”与“术”无法找到平衡点。
基于此,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幼儿园一直非常重视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活美术,构建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首先梳理本土资源的现状,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各种可用的地方文化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制作成幼儿感兴趣的资源手册。经开幼的老师们在此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注重幼儿周边生活中各种资源的开发,从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审美情趣的形成过程回归到幼儿的日常生活。
一、 理念转变
幼儿生活美术融入地方资源,由地方资源作为生活美术开展的大背景,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选择幼儿能够接受的地方资源引入美术教育中,形成独特风格,再透过活动丰富课程中主题的内容,通过活动进一步推进课程中主题的深入发展,探索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生活美术教学内容体系、指导方式和评价体系。
关注幼儿的学习策略和操作态度,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的表现和创作,促进幼儿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 推进过程
首先,目前美术教育存在着诸多误区,如: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把美术教育变成一个单向的技能传授与灌输过程;幼儿对灌输式与单一的美术活动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抵触。经开幼教师们通过一课三研,采取小组说课、试教、一起交流研讨的模式,每一位老师结合自己所带教班级幼儿特点,针对每一个活动的目标、材料、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手段及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大家各抒己见,围绕教育目标、活动设计、教具的选取和利用、活动对孩子的发展价值、教师的提问设计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研课成型后再由二位教师在前一次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多数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活动的设计进行重新梳理。老师在实践、研讨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逐渐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同时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教研氛围。
其次,注重提高教师素描画、水粉运用在凸显地方特色美术中技能的培训,组织教师开展“画意境”活动,不但为教师提供了提升美术专业素养的机会,也让教师们在快乐的实践中提高了专业技能。
再次,传承地方文化需要把富有地方色彩的美的事物呈现在儿童面前,经开幼将传统地方文化融入生活美术,并以区域形式呈现开展。众所周知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探索,完善和成长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能更好地满足幼儿个性发展。首先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民风一条街”特色区域活动,在创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活美术年级区域活动形式上追求的是一种比较自由的美术活动形式。经开幼教师精心构思,力求以富有浓厚民间艺术特色的内容来启迪幼儿视觉空间想象力,营造出艺术的教育氛围;“剪纸小卖部”“双桂坊小吃街”“刘海粟特色美术工艺馆”等活动内容,设有可供幼儿操作的各类材料、展示台,材料一定是生活中常见的、便于拿取且是废旧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在创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活美术班级区域活动形式上注重创设有着明显的幼儿生活美术创意的痕迹,从屋顶到地面、从活动室到卧室、从墙面到窗户护栏,力求引用孩子的作品,来留下并展现孩子美术创作的足迹。这样的设想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空间中体验和感受独特的审美,满足幼儿的趣味性。
最后,致力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园所结合常州地方特色资源,如端午节小班的宝宝们在一起观看庆祝端午节的风俗图片,品尝了香香的粽子。中大班的孩子们在一起讨论了端午节的由来,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庆祝端午节的方式,邀请孩子们的奶奶、妈妈来教小朋友包粽子。又如:在开展“重阳节”的主题活动中,园所带孩子们一起來到社区敬老院,表演节目,制作茱萸花送给爷爷奶奶。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培养幼儿尊老爱老等良好的品德,还能使幼儿在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三、 家长资源利用
幼儿园课题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园所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家长成为我们的教育伙伴,促进课题的开展。
(一) 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在部分家长心中,认为幼儿园课程并不重要,只要幼儿身体健康,学点儿歌、会画画就可以,其他等长大再学。而幼儿园真正课程意义远不在此,园所通过开展“家长学校”“半日亲子活动”等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从而使他们能积极地配合幼儿园课题活动的。
(二) 把家长本身作为一种教育资源
首先,班级教师通过幼儿园网站、论坛、家长园地广泛宣传种植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邀请擅长种植的家长走进课堂,作为志愿者指导幼儿种植活动,为我们种植园地和自然区的开发和利用献计献策。
其次,邀请班级中部分对农作物种植与管理得心应手的爷爷奶奶参与班级种植活动的指导。
再次,集思广益,构建种植文化。给种植地里的农作物设计有创意的儿歌和谜语,还参与园花、园树等征集活动。在这样一个家园活动中,不仅家长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种植课程对幼儿成长的意义,还能促进幼儿感受幼儿园独特的种植文化气息。
最后,家园多途径交流,推进种植课程发展。如大班家长和幼儿将地里收获的蔬菜包饺子;中班邀请家长来园开展“亲子创意粘贴画”活动;小班通过课件,共同回顾和家长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分享他们在种植过程中的发现、困难及解决后的成就感。在此过程中,家长幼儿体验到责任感,深化种植课程内涵。
通过内容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材料的生活化等活动策略,让幼儿在生活中“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地方特色,构建出一套富有地方文化气息的地方生活美术,从而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达到促进幼儿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 本土资源;传统资源;美术教育
“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陈鹤琴老先生的一句颇为指引的话语。《纲要》也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目前幼儿美术教育几乎达到了一个瓶颈期,长期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让从教者们感到幼儿美术教育改革过程中“美”与“术”无法找到平衡点。
基于此,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幼儿园一直非常重视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活美术,构建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首先梳理本土资源的现状,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各种可用的地方文化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制作成幼儿感兴趣的资源手册。经开幼的老师们在此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注重幼儿周边生活中各种资源的开发,从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审美情趣的形成过程回归到幼儿的日常生活。
一、 理念转变
幼儿生活美术融入地方资源,由地方资源作为生活美术开展的大背景,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选择幼儿能够接受的地方资源引入美术教育中,形成独特风格,再透过活动丰富课程中主题的内容,通过活动进一步推进课程中主题的深入发展,探索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生活美术教学内容体系、指导方式和评价体系。
关注幼儿的学习策略和操作态度,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的表现和创作,促进幼儿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 推进过程
首先,目前美术教育存在着诸多误区,如: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把美术教育变成一个单向的技能传授与灌输过程;幼儿对灌输式与单一的美术活动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抵触。经开幼教师们通过一课三研,采取小组说课、试教、一起交流研讨的模式,每一位老师结合自己所带教班级幼儿特点,针对每一个活动的目标、材料、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手段及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大家各抒己见,围绕教育目标、活动设计、教具的选取和利用、活动对孩子的发展价值、教师的提问设计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研课成型后再由二位教师在前一次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多数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活动的设计进行重新梳理。老师在实践、研讨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逐渐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同时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教研氛围。
其次,注重提高教师素描画、水粉运用在凸显地方特色美术中技能的培训,组织教师开展“画意境”活动,不但为教师提供了提升美术专业素养的机会,也让教师们在快乐的实践中提高了专业技能。
再次,传承地方文化需要把富有地方色彩的美的事物呈现在儿童面前,经开幼将传统地方文化融入生活美术,并以区域形式呈现开展。众所周知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探索,完善和成长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能更好地满足幼儿个性发展。首先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民风一条街”特色区域活动,在创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活美术年级区域活动形式上追求的是一种比较自由的美术活动形式。经开幼教师精心构思,力求以富有浓厚民间艺术特色的内容来启迪幼儿视觉空间想象力,营造出艺术的教育氛围;“剪纸小卖部”“双桂坊小吃街”“刘海粟特色美术工艺馆”等活动内容,设有可供幼儿操作的各类材料、展示台,材料一定是生活中常见的、便于拿取且是废旧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在创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活美术班级区域活动形式上注重创设有着明显的幼儿生活美术创意的痕迹,从屋顶到地面、从活动室到卧室、从墙面到窗户护栏,力求引用孩子的作品,来留下并展现孩子美术创作的足迹。这样的设想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空间中体验和感受独特的审美,满足幼儿的趣味性。
最后,致力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园所结合常州地方特色资源,如端午节小班的宝宝们在一起观看庆祝端午节的风俗图片,品尝了香香的粽子。中大班的孩子们在一起讨论了端午节的由来,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庆祝端午节的方式,邀请孩子们的奶奶、妈妈来教小朋友包粽子。又如:在开展“重阳节”的主题活动中,园所带孩子们一起來到社区敬老院,表演节目,制作茱萸花送给爷爷奶奶。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培养幼儿尊老爱老等良好的品德,还能使幼儿在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三、 家长资源利用
幼儿园课题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园所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家长成为我们的教育伙伴,促进课题的开展。
(一) 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在部分家长心中,认为幼儿园课程并不重要,只要幼儿身体健康,学点儿歌、会画画就可以,其他等长大再学。而幼儿园真正课程意义远不在此,园所通过开展“家长学校”“半日亲子活动”等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从而使他们能积极地配合幼儿园课题活动的。
(二) 把家长本身作为一种教育资源
首先,班级教师通过幼儿园网站、论坛、家长园地广泛宣传种植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邀请擅长种植的家长走进课堂,作为志愿者指导幼儿种植活动,为我们种植园地和自然区的开发和利用献计献策。
其次,邀请班级中部分对农作物种植与管理得心应手的爷爷奶奶参与班级种植活动的指导。
再次,集思广益,构建种植文化。给种植地里的农作物设计有创意的儿歌和谜语,还参与园花、园树等征集活动。在这样一个家园活动中,不仅家长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种植课程对幼儿成长的意义,还能促进幼儿感受幼儿园独特的种植文化气息。
最后,家园多途径交流,推进种植课程发展。如大班家长和幼儿将地里收获的蔬菜包饺子;中班邀请家长来园开展“亲子创意粘贴画”活动;小班通过课件,共同回顾和家长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分享他们在种植过程中的发现、困难及解决后的成就感。在此过程中,家长幼儿体验到责任感,深化种植课程内涵。
通过内容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材料的生活化等活动策略,让幼儿在生活中“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地方特色,构建出一套富有地方文化气息的地方生活美术,从而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达到促进幼儿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