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在这一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让学生对学习任务、目标、方法、结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提问,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课前预习阶段:改进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反思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前,班上学生对老师预习生词的要求敷衍了事,只是把课文后面给出的字词查一查,课文中出现的很多自己不熟悉的字词从不去追究。于是,我把字词的预习作业改成让每人出一张字词检测的小练习给其他同学做,同时我也给出一张字词检测的小练习,并根据学生和我出的题目重合程度以及哪个学生出的题目好这两个标准进行表扬。每节课我都选出一个出题出得比较好的学生在全班谈“获表扬感言”,感言的主要内容是反思自己预习成功的地方,给其他同学作示范。自主设计检测练习的实施,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被动的预习变成了学生主动查阅字词这一行为,培养了学生反思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课上学习阶段: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反思
  教师在课堂中要经常设置问题与情境,让学生反思,获得正确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鲁彦的散文名篇《听潮》时,针对学生平时读书不深入、不求甚解的习惯,我就文章最后一句进行了提问。一开始,因为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答什么的都有。我全部否定了他们的答案,让他们仔细阅读然后回答。几分钟后,部分学生有了准确理解,我再让回答正确的学生告诉大家是怎样得出结论的,然后又叫给出错误答案的学生反思自己为什么出了错。最后通过讨论,学生达成一致:要想准确理解文章,必须认真阅读和思考。
  通过这一个问题的分析反思,学生们不仅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而且找到了理解文章的方法,更主要的是认识到了反思带来的好处,并主动把这种反思的习惯带到学习中。
  课后复习阶段:分析错题,促进学生认真反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反思的基础,反思是质疑的深化和目的,两者相互作用。学生课后作业常有错题,于是,我在学生的课后作业里加入错题分析这一项,即改错时除了改正还要分析错误原因。错题分析的目的是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一次,我设计了一道题,要求学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结果有五位学生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了。一个平时成绩不错的学生在反思中这样写道:“平时我们做的题都是选出正确的项,结果我草草一看题目就想当然地做了,结果错了,这种不仔细审题、想当然的习惯很不好,以后我一定要改正,每做一道题都要好好审题。”
  改错后需要反思错误原因这一做法,开始时学生们很反感,因为毕竟比直接改正答案要麻烦一些,但是时间长了,学生体会到了这种好处,减少了做过的题出错的几率。
  课余自主学习阶段:广泛阅读,培养反思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初中学生的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阅读的量很少,更谈不上阅读之后的反思。在语文课上,我借各种机会推荐好文章,下课鼓励学生去学校图书馆借书阅读,课余还把自己家里的书带到学校和学生分享,教室里的三角柜上也堆满了我带来的各种书籍杂志。我还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后感,并挑出一些写得好的读给大家听,促进他们养成读书反思的习惯。慢慢地,学生的读书反思越写越好,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课外阅读反思,促进了学生课内学习的提升,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语文学习的各个阶段都有可供反思的地方,学生通过不断地反思,尝到了反思的甜头,反思使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增长了,反思也使他们的心灵迅速得到成长,从而习惯了反思并且乐此不疲。
  □ 编辑 吴君
其他文献
围绕学校确定的“聚焦课堂,推进自主课堂的实践研究”这一主题,综合组老师们以“设计并使用学习报告单”为切入口,在研讨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实践、合作分享、互助共进。我们为学生呈现出主动学习的状态而感到欣喜,为自身的专业成长而感到幸福。  促进教师“蹲下身子看教材”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们常常只关注自己的“教”,仅仅从教者的视角反复研读教材、教参,确定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确保教学按预设
围绕学校确定的“聚焦课堂,推进自主课堂的实践研究”这一主题,综合组老师们以“设计并使用学习报告单”为切入口,在研讨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实践、合作分享、互助共进。我们为学生呈现出主动学习的状态而感到欣喜,为自身的专业成长而感到幸福。  促进教师“蹲下身子看教材”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们常常只关注自己的“教”,仅仅从教者的视角反复研读教材、教参,确定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确保教学按预设
经过两年来“自主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我的感受是思维能力、自主习惯的培养需从“常”计议,从每一节常态课中开始,在日常的常态课中做到以下七个“一”。  一个能激发冲突的问题情境。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发生在学生生活中,能让学生产生探究需求的情境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情境首先要真实,能唤醒学生生活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共鸣;第二,要让学生放下心,说真话,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同学们领略到自己的与众不同;第三,有争论点
通过自主课堂的研究,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已逐渐把教学理念转变成为了教学行为。从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转变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由研究教师怎么教发展为思考学生如何自主地去学;课堂教学目标从以往的以知识为出发点,变为了从学生问题出发,自主发现与自主建构。教师的教是由学生的学而产生的。教师的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更加深入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一课时,教师对教
随着“自主课堂”理念的实施,我逐步认识到,以往的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个看似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问题,其实是在给孩子“搭桥”,其实是扶着孩子过桥,而要想让课堂成为真正的“自主课堂,”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去“建桥”。怎样教学生“建桥”呢?  理解一:了解学生“建桥”的能力  只有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实际,了解了学生有哪些“建桥”的能力,并把它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做最重要的事情,老师
关于古代人类的音乐感知,没有任何实际的证据,研究人员在历史中寻找远古人类能够产生音乐的迹象,从而大致上了解音乐才能进化的时间表.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考古学.毫无疑问,最
期刊
“走进去”是学生通过眼睛、大脑等器官将文本输入的过程。“说出来”是读有所思、读有所悟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将内化的文本经过思考输出的过程。要真正让学生“走进去、说出来”,以下几点是我们要做到的:  精心设计自学提示,引领学生深入阅读  教师要搭建起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梁,就要寻找学生与文章的切入点,设计具有一定深度、能够实现引领作用的自学提示。例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我提出:“桑娜抱回两个孩子后进行了
课程是学校文化育人功能的直接体现,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载体,优秀的课程体系能立足学校的定位及其发展,促进学校育人质量的提升。多年来,我校为了打造富有中国韵味的墨香校园,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周边地域资源优势及多年来开展书法教育所积淀的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上,构建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传承理念 遵循文化 确立校本课程核心  “传承翰墨文化,奠定做人基石”一直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我们认为,“传承翰墨文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使得一线教师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身心俱疲。在刻意模仿和不断适应中老师们不知所措,逐渐失去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实,仔细分析这些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大都是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持久的英语学习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使学生长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源于各种心理需求,当这些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时,兴趣也就随之产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