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公务员用车制度的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也加快了公车改革的步伐,目前我国在改革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根据机关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后的现状,根据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后存在的问题,从思想上、信息上和制度上三个方面又针对性的提出公车改革后车队管理的新举措。期望不断加强机关事业单位车队管理,实现办公效率化、节约化发展。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公车改革;车队管理
随着2014年7月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公务员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开始实施,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事业单位严格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目前在全国各地已经普遍完成了改革。但是改革后却面临着车少人变任务多、车队历史人员安置如何办、改革后公务人员外出办公的车辆使用和外出人员人生安全等新问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要不断提升行政效能,转变工作作风,加快经济效益化改革,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建设。因此,在改革的浪潮和新时代要求下,加强公车改革后车队管理探索,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机关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后的现状
截止2017年我国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已经完成了公车改革,除了保留单位必用车辆以外,其余的车辆已经做了相应的处理。公车改革后公务用车基本沿用公务员的交通补贴的措施来解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公务用车的费用。通过此种形式,不仅有效的解决的公车管理中的经费支出和人员冗沉的现象,还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对外工作的效率。实现了转作风提效能高效工作的目标,对于深化事业单位行政改革具有建设性的意义。但是这种情况在工作上带来以下问题:
一是改革中原有的司勤人员思想和安置问题。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前的公务用车都是单位内部安排,车队工作人员相对较多。因为车队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因素,面对改革难免不会发生转岗和安置上的问题。同时,留存下的司勤人员因为效率的提升,管理模式的转变,传统的车队技术已经跟不上改革发展的进程。因此,在改革后呈现出的问题比较多。
二是虽然通过交通补贴的形式实现了公车改革。但是交通补贴仍然是一个相对较高的财务支出。对应级别的工作任务,存在部分人员对外衔接工作少或者没有的现象依然拿着对应的补贴,造成了补贴费用两级分化的现象,在单位内部不能体现多劳多得的绩效分配原则。同时,因为交通补贴存在着公务办事中安全隐患,从人事角度来讲,外出办事不管是自己打车还是开车造成的安全事故难以界定,是因公还是私自外出出现的纠纷一时难以判定。
三是传统的车队管理制度不适合改革后的车队管理。传统的车队管理制度调整不及时,没有明确的调整方向,各单位目前还存在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同时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车队管理面临着信息化发展,加强车队内部制度管理和完善,如何适应现代化发展是车队改革后面临的又一问题。
二、机关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后车队管理新举措
(一)加强思想沟通,妥善安置单位司勤人员
各机关事业单位必须根据改革后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针对原有车队人员,加强思想沟通,明确政策导向,让原有司勤人员接受改革现状并且积极参与到社会竞争中去[1]。对于保留车队岗位,采取公开、平等和竞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择优留用,未作留用的人员应该坚持内部消化为主,通过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提前安排工作崗位,确保改革进程平稳推进。全面平衡车队原有人才的综合素养,根据实际技能对应相应的岗位,做到改革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精细化管理局面。在日常车队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留用车队人员管理,树立竞争观念和安全意识,明确职责担当,促进其自主的参与到日常车队工作中来,切实改变以往车队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状态。
(二)开辟用车渠道,实现节约型保障用车
针对车少人变任务重的现状,为了有效保障公务用车渠道,实现办公效率化发展,并且实现“节用裕民”的持续发展现象。本文建议实现公车运行社会化、信息化发展。通过招标的形式实现公务用车社会化发展,以社会化促进信息化管理[2]。例如:引入社会化的网约车平台,推动公务用车网约化发展。机关事业单位通过向社会“购买”的形式,降低公务出行成本。将社会化公务用车引入机关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车载定位系统和中标公司的大数据平台,清晰明确的查阅公务用车轨迹,方便车队流程管理,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公车私用的现象发生。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社会化公司对公务用车司机进行专业化培养,实现全程安全监督,可以有效的保证公务用车安全。最后,通过平台管理的形式,实现公务用车结算和报销一体化,提升行政办公效率。因此,公车改革后车队管理必须实现创新化发展,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提倡“互联网+”背景下实现车队管理信息化管理,将公务用车“外包”借助社会资源推动公务用车阳光化、节约化和现代化发展。通过这种外包的形式不仅能够解决机关事业单位用车问题,还能减轻单位内部财政负担,营造公平的工作环境,实现合理的绩效分配,通过分工不同科学安排公务用车,有效的避免了一刀切的现状。
(三)完善制度规范,提升车辆管理规范化
根据改革后的现状,不断完善自身单位的规章制度,确保保留用车和多渠道用车的规范化的发展。一方面强化现有车队人员规章意识,将安全责任、驾驶理念和奖惩结合等形式明确写入车队管理形式,实现留存人员制度化管理[3]。明确公车管理的实质就是节约的理念,将用车管理节约观念常态化发展,以此来规范用车行和养护行为,延长车辆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次数实现车队工作持续发展。将现在车队工作人员工作实现量化评分制度,将量化制度和绩效考核相结合,在车队内形成绩效激励的持久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形成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机制,将信息化管理写入单位规章制度中,明确发展导向,促进司勤人员加强信息化学习,通过单位内部的信息化培训将制度落实到位,通过制度规范的形式实现机关事业单位车队管理信息化发展。最后,建立完善现在的社会化用车模式,实现社会化用车管理规范化发展,明确双方权责,将社会化公司提供的服务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规制,确保提供服务质量和价格优惠;落实监督责任主体,实现监督常态化发展。在车队管理中明确监督权利人,不仅实现用车外部动态监管,还必须加强社会化公司的合规监管,确保社会化机构合规经营,实现车队管理精细化发展进程。通过内部制度和外部监管制度的完善,有效处理车队管理中内外关系,重点监督社会化车辆安全和规范管理,实现公车改革后车辆良好运行,为提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效率不断努力。
三、结语
总的来讲,公车改革后对车队管理在公务员改革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要想实现车队现代化管理对于机关事业单位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强化保留人员理念,深化与时俱进意识,确保公务用车持续发展。结合单位实际,将社会化用车统一起来,合理运用社会化服务降低用车成本,实现精细化管理。在创新结合中必须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确保车辆办公用到实处的同时保证社会化企业合规经营,保证公务用车可持续发展。促进机关事业单位作风效能转变的同时实现节约化单位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 康.公车改革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云南大学,2015.
[2]潘苏春.浅析我国的公车改革[J].东方企业文化,2012(09):273.
[3]陈兴国.公车改革后如何加强对保留车辆的使用管理[J].企业文化旬刊,2017(05):161-162.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公车改革;车队管理
随着2014年7月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公务员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开始实施,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事业单位严格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目前在全国各地已经普遍完成了改革。但是改革后却面临着车少人变任务多、车队历史人员安置如何办、改革后公务人员外出办公的车辆使用和外出人员人生安全等新问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要不断提升行政效能,转变工作作风,加快经济效益化改革,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建设。因此,在改革的浪潮和新时代要求下,加强公车改革后车队管理探索,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机关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后的现状
截止2017年我国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已经完成了公车改革,除了保留单位必用车辆以外,其余的车辆已经做了相应的处理。公车改革后公务用车基本沿用公务员的交通补贴的措施来解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公务用车的费用。通过此种形式,不仅有效的解决的公车管理中的经费支出和人员冗沉的现象,还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对外工作的效率。实现了转作风提效能高效工作的目标,对于深化事业单位行政改革具有建设性的意义。但是这种情况在工作上带来以下问题:
一是改革中原有的司勤人员思想和安置问题。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前的公务用车都是单位内部安排,车队工作人员相对较多。因为车队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因素,面对改革难免不会发生转岗和安置上的问题。同时,留存下的司勤人员因为效率的提升,管理模式的转变,传统的车队技术已经跟不上改革发展的进程。因此,在改革后呈现出的问题比较多。
二是虽然通过交通补贴的形式实现了公车改革。但是交通补贴仍然是一个相对较高的财务支出。对应级别的工作任务,存在部分人员对外衔接工作少或者没有的现象依然拿着对应的补贴,造成了补贴费用两级分化的现象,在单位内部不能体现多劳多得的绩效分配原则。同时,因为交通补贴存在着公务办事中安全隐患,从人事角度来讲,外出办事不管是自己打车还是开车造成的安全事故难以界定,是因公还是私自外出出现的纠纷一时难以判定。
三是传统的车队管理制度不适合改革后的车队管理。传统的车队管理制度调整不及时,没有明确的调整方向,各单位目前还存在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同时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车队管理面临着信息化发展,加强车队内部制度管理和完善,如何适应现代化发展是车队改革后面临的又一问题。
二、机关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后车队管理新举措
(一)加强思想沟通,妥善安置单位司勤人员
各机关事业单位必须根据改革后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针对原有车队人员,加强思想沟通,明确政策导向,让原有司勤人员接受改革现状并且积极参与到社会竞争中去[1]。对于保留车队岗位,采取公开、平等和竞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择优留用,未作留用的人员应该坚持内部消化为主,通过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提前安排工作崗位,确保改革进程平稳推进。全面平衡车队原有人才的综合素养,根据实际技能对应相应的岗位,做到改革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精细化管理局面。在日常车队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留用车队人员管理,树立竞争观念和安全意识,明确职责担当,促进其自主的参与到日常车队工作中来,切实改变以往车队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状态。
(二)开辟用车渠道,实现节约型保障用车
针对车少人变任务重的现状,为了有效保障公务用车渠道,实现办公效率化发展,并且实现“节用裕民”的持续发展现象。本文建议实现公车运行社会化、信息化发展。通过招标的形式实现公务用车社会化发展,以社会化促进信息化管理[2]。例如:引入社会化的网约车平台,推动公务用车网约化发展。机关事业单位通过向社会“购买”的形式,降低公务出行成本。将社会化公务用车引入机关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车载定位系统和中标公司的大数据平台,清晰明确的查阅公务用车轨迹,方便车队流程管理,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公车私用的现象发生。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社会化公司对公务用车司机进行专业化培养,实现全程安全监督,可以有效的保证公务用车安全。最后,通过平台管理的形式,实现公务用车结算和报销一体化,提升行政办公效率。因此,公车改革后车队管理必须实现创新化发展,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提倡“互联网+”背景下实现车队管理信息化管理,将公务用车“外包”借助社会资源推动公务用车阳光化、节约化和现代化发展。通过这种外包的形式不仅能够解决机关事业单位用车问题,还能减轻单位内部财政负担,营造公平的工作环境,实现合理的绩效分配,通过分工不同科学安排公务用车,有效的避免了一刀切的现状。
(三)完善制度规范,提升车辆管理规范化
根据改革后的现状,不断完善自身单位的规章制度,确保保留用车和多渠道用车的规范化的发展。一方面强化现有车队人员规章意识,将安全责任、驾驶理念和奖惩结合等形式明确写入车队管理形式,实现留存人员制度化管理[3]。明确公车管理的实质就是节约的理念,将用车管理节约观念常态化发展,以此来规范用车行和养护行为,延长车辆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次数实现车队工作持续发展。将现在车队工作人员工作实现量化评分制度,将量化制度和绩效考核相结合,在车队内形成绩效激励的持久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形成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机制,将信息化管理写入单位规章制度中,明确发展导向,促进司勤人员加强信息化学习,通过单位内部的信息化培训将制度落实到位,通过制度规范的形式实现机关事业单位车队管理信息化发展。最后,建立完善现在的社会化用车模式,实现社会化用车管理规范化发展,明确双方权责,将社会化公司提供的服务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规制,确保提供服务质量和价格优惠;落实监督责任主体,实现监督常态化发展。在车队管理中明确监督权利人,不仅实现用车外部动态监管,还必须加强社会化公司的合规监管,确保社会化机构合规经营,实现车队管理精细化发展进程。通过内部制度和外部监管制度的完善,有效处理车队管理中内外关系,重点监督社会化车辆安全和规范管理,实现公车改革后车辆良好运行,为提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效率不断努力。
三、结语
总的来讲,公车改革后对车队管理在公务员改革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要想实现车队现代化管理对于机关事业单位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强化保留人员理念,深化与时俱进意识,确保公务用车持续发展。结合单位实际,将社会化用车统一起来,合理运用社会化服务降低用车成本,实现精细化管理。在创新结合中必须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确保车辆办公用到实处的同时保证社会化企业合规经营,保证公务用车可持续发展。促进机关事业单位作风效能转变的同时实现节约化单位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 康.公车改革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云南大学,2015.
[2]潘苏春.浅析我国的公车改革[J].东方企业文化,2012(09):273.
[3]陈兴国.公车改革后如何加强对保留车辆的使用管理[J].企业文化旬刊,2017(05):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