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综合材料的艺术表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longyan0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综合材料的使用是在我国当代艺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可以说综合材料的迅速发展及运用,体现出当今社会科技的进步和自我情感的表现。在雕塑艺术的表现上更趋多样化,并逐步占有一定的地位,让雕塑艺术走向综合的发展趋势和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材料选择 雕塑创作 综合性
  
  在社会科技快速发展下,新材料不断涌现,雕塑艺术不断提高,惊世之作不断地在大环境下呈现。七年留学经历,我对材料在雕塑中的运用有了新的认识与感悟。
  一、雕塑中的综合材料
  何谓雕塑的综合材料?所谓的综合材料就是利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材料,被一件雕塑作品所运用,体现材料本身的肌理因素、材质因素、构成因素、技术因素等形成的一种新的材料语言与物质属性。
  雕塑的综合材料具有以下特性:
  (1)具有协调性。雕塑的综合材料各有属性和相互间隔性,通过艺术家对材料的色和质的把握,达到协调统一。
  (2)具有情感性。雕塑的综合材料的形式语言是艺术家表达对世界的认知和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是表达特定内涵的中介体。
  二、雕塑艺术中的材料运用
  世界各国的雕塑艺术都是在单一的雕塑材料及艺术创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雕塑一般运用的材质大多有泥土、石膏、石材、青铜、树脂、玻璃、纤维、不锈钢等材料,传统的以泥塑为基础的铸铜及木雕、石雕等雕塑形式。传统雕塑材料依然可以看到客观的材料,所表现的仅仅是雕塑本身的一个局部和一个片面。西方雕塑材料已由单一走向综合,我国雕塑材料也开始从单一走向综合,单一的雕塑材料日益衰落,雕塑的综合材料逐渐兴起。工业文明的到来,为雕塑在材料的选择上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选择性有了前所未有的多种可能。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特征的各种新颖的材质很自然就被运用到雕塑中。随着科技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材料相配合的技术在现代雕塑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综合材料成为雕塑家在创作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三、综合材料在雕塑中的运用
  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新材料不断出现,为雕塑艺术提供了许多新的材料,雕塑的创作活动不再受任何单一风格的支配。综合的雕塑材料日益兴起。在雕塑领域中,新材料的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种类日益增多。同时种类繁多的综合材料为雕塑艺术增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力,使雕塑创作更具灵活性与生动性。
  1.综合材料在雕塑的创作中手法更具多样性和灵活性。
  雕塑中的材料语言作为艺术表现的肌理体态,是一种可以利用机器或者人为的拼接、折叠、转换、演绎的特殊语言形式,不同的材质呈现出极为丰富多彩的肌理效果,材质的刚与柔、细腻与粗糙、厚重与轻柔等比较,其不同的材质特性在作品中相映生辉,不断刺激着人的视觉神经,强烈的肌理视觉效果引起强烈的心理反应。不同的材料拥有不同的属性,在使用和制作工艺时展现出它们的特质,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应和心理认知。艺术家在选择和运用材料时,最初也许会被它们的肌理、品质吸引而受到启发,并激起对雕塑创作的欲望。
  俄罗斯籍雕塑家达尼柳科·波利斯是一位非常注重综合材料语言表现力的民族艺术家。他喜欢选择熟粘土、水泥、清漆、石膏粉同胶水混合堆接形成的抽象雕塑,使这些抽象雕塑作品取得特殊的肌理效果。其徒弟廖莎,平时喜欢收集废金属、树根及形态很奇怪的石头,把这些材料进行焊接、拼贴和胶合,其中废金属有生锈的痕迹有时可以直接使用,有时要用锤子把金属砸扁、烧熔和变形,有时他干脆使用烧焦的木块,最后将形态各异的石头把这些材料进行混合使用,这些材料被重新提取、夸张和重新组合构成的抽象雕塑不仅大大丰富了艺术的语言表现力,还有利地强化了他的独特的艺术观念。
  2.综合材料在创作中更具随意性和不可复制性。
  艺术家要利用材料与人文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发挥材料的综合魅力。我毕业创作期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迪马,在他的雕塑创作中广泛地运用和被转换成特质的各种材料,他在不停地尝试着新材料,在表现形体和空间中寻找着具有特色的材质语言,揭示并发现了材料的另一个动人世界。他可以在制作的过程中很娴熟地将坚硬材料制成的形态各异的器皿,可以很随性转换成另一种柔软的视觉效果,亲近而又疏离,时而又将固体的材料瞬间转换成流动的形态,在各种形体间交流穿梭,充满了超现实的幻觉,瞬间形成一种有时光流动的“动感雕塑”。他用特殊的手法将硬质材料堆砌出的列车飞驰的造型,材料显示出了速度感和疏密感。作品很有动感,并被简化到抽象的程度。这作品一反传统的材料处理方式,发挥出了材料的随性。迪马比较有意思的一个雕塑作品是拿有弹性的废旧轮胎堆积成为雅典娜神庙的形状。材料的质感又是那么显眼,能够感受到作品在空间中的巨大的张力。这两件雕塑作品其实是迪马对不同材料实体的直接随意的拼用和衔接,其实是一种材料表现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并且具有鲜明而强烈的视觉形象,从而到达心理领域去体悟和感受纯净的自我情感。这些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艺术家们对材料的敏锐掌握,材质感的运用和创作时瞬间蹦出的灵感,从而发挥出材料的独特魅力。
  闻名遐迩的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夫妇的不可复制的惊世之作《包裹德国国会大厦》,用超过10万平方米的丙烯面料和1.5万米绳索,包裹了整栋德国柏林国会大厦。单是材料与质感的转化已足够使人脉搏加速。在这个公共空间中巨大的艺术品存在的那段时间里,人们似乎被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建筑物给迷住了,人们从四面八方向他聚集、讨论、拍照、狂欢……被包裹的国会大厦展出时间仅两周,但是吸引游客的人数则多达500万人。
  四、综合材料在雕塑中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人的生活变化,客观与微观、节奏与速度、机器对人的帮助和制约下雕塑自然也按要求表现出多样化。近年来,在中国当代雕塑中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使用综合材料,综合材料是现阶段乃至今后长期应用,已被广泛认识和使用。如今,雕塑逐渐进入一个稳定发展时期,在材料这个领域里,综合材料的艺术语言使用趋向于综合性。综合材料只是雕塑的前提条件,不是雕塑艺术的全部,艺术家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新的比较和探索,这表明艺术走向综合发展的趋势。中国在对西方艺术的不断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把综合材料艺术演变到当代艺术中来,这是必然。
  
  参考文献:
  [1]石德全.造型材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3-19.
  [2]赵兰涛,刘乐君,刘水淼.综合材料艺术实验[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61-66.
  [3]贺万里.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24-28.
  [4]谭勋.雕塑综合材料教学[M].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11-12.
  [5]刑开.当代雕塑材料语言[J].西北美术,2005:45-46.
其他文献
优质的教学素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对促进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质的教学素材应如何创设?该到何处去寻找?近年来,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换取材视角,在挖掘本土素材并服务于教学方面作了一些实验和探索,取得了一些实效。那么,此次实验的背景是什么?收到的效果如何?在具体的操作中又有什么要求?我就以上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验情况,谈谈感受和认识。
摘 要: 山区内敛的学生,不少是留守孩子,较易滋生各种心理问题。教师应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在课堂内外,通过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及时发现;用鼓励、互助等正确和人性的关怀进行疏导。让内敛的学生得到人文关怀,健康成长。  关键词: 内敛学生 人文关怀 沟通 疏导  在每个班级中,都存在胆小、羞涩、孤僻、敏感的内敛学生。研究证明:有一部分性格内敛的人存在不健康心理,如忧郁、压抑、悲愤……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
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基地,课堂教学担负知识传授、能力和情感培养的重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为了践行“新课标”,构建创新化学课堂,教师必须以生为本,充分利用优势资源,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优势资源,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1.丰厚的学识。  新课改后,学科知识的边缘性、
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语文不是筐,啥东西也能装。”这句话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如果没有明确的、准确的目标,教师就会胜似闲庭漫步,毫无目的。教学目标是一种在教学活动之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期,即教师预先设定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应达到的标准。它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影响教学过程的设计,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制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决定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没有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有可能以一
摘 要: “学导为主,讲练结合”的课改教学模式,最大的亮点是“小组合作学习”,设置一些有思想性、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讨论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在以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方式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创新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培养。  关键词: 学导为主 讲练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问题  初中时代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自学的方法,为后续的终身学习教育打下基础,这是培养有创新意识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南
乡土资料是指能较强地反映本地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状况等特色,且与该地方有密切联系的书面或口头材料。法国思想家卢梭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就曾主张教给儿童乡土资料。而美国教育家杜威则认为:传统课程最明显的弊病就是与儿童的个人生活与经验相分离,若要建立儿童在学习知识上的兴趣,必须消除他们的实际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脱节。  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在政治教学中对学
摘 要: 教育中要融入爱,然而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爱不是万能的,学生更需要的是全面的理解。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被理解,渴望能找到“共鸣”,渴望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关键词:学生教育 关爱 同理心  自从踏上工作岗位以来,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的任课老师,还是作为一个有着近六十名学生的班级的班主任,我都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是爱我的学生的,把她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在关怀着。”然而,这几天,在反复研读了
摘 要: 本文通过介绍向田邦子其人并简要分析其后期作品《阿哞》中特有的昭和时期的家庭特征,并结合现今日本“3·11”大地震后的具体背景,探讨日本民众在经历社会重大灾难后对于家庭的回归倾向。同时,探讨日本在“多难”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迅速复兴的问题。  关键词: 向田邦子 昭和时期 灾后 家庭 回归    向田邦子出生于1929年(昭和4年),逝于1981年(昭和56年)。
摘 要: 职业幸福感是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在对幸福感及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辅导员职业幸福感获得的路径和影响因素,并从个体、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提出增强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职业幸福感 职业价值观    职业幸福感是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状态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高校辅导员是大
摘 要: 后现代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  关键词: 母亲住宅 后现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