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流动的文化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q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漫步在校园里,给你视觉冲击的可能是整洁的小路,也可能是走廊两侧“会说话的墙壁”,亦或是校内精彩纷呈的“文化一条街”,但是,在我看来,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个个举止大方、彬彬有礼的学生。如今,在我校每位教师的眼中,学生才是校园内真正的文化。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优秀品质具体化、育人工作全员化、社会问题校园化、德育工作日常化,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规范的有效途径。
  
  优秀品质具体化
  
  在过去两年多的日子里,我校每周的升旗仪式上都有一个固定版块——感动瞬间,在这个时段内会表彰一位或几位“感动明星”,而这些“感动明星”都是由老师们推出来的。每位老师每周都有两张“笑脸”,要在一周内发给他身边表现突出的学生,事迹突出的学生则有机会成为“感动明星”。
  除了“感动明星”个人,我们还推出了“感动团队”“感动班级”“感动级部”。如今,一张张“笑脸”和一个个“感动明星”已经成为济南市营市东街小学(简称“营东小学”)的特色。这种量身定做的“笑脸”将许多优秀品质在这些优秀的学生身上具体化了,让所有学生都知道了什么叫责任,什么是集体荣誉感,什么是爱校如家,什么是团结协作……来自身边的感动才是最真实的。我们深知,学校每推出一位“感动明星”,就是推出一种行为,推介一种品质。而我们积极推崇的这些美德,都是校园内必不可少的文化。
  
  育人工作全员化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手电筒”不能老是由校长来充当,照到哪里哪里才亮。的确,校长的“手电筒”只有一束光,所能照射的也只是学校一个角落。在营东小学,人人都当“手电筒”,教职工全员参与,学生们相互监督,家校心心相映,社会齐心协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照亮一方文明。
  每周登上“感动瞬间”平台的颁奖人中,我们时常能够看到保安师傅、绿化工人、保洁阿姨的身影,他们同样有育人的职责,都有一双欣赏和发现孩子优点的眼睛。
  学生的相互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校每个班都有文明监督岗。每节课的课间,学生都会按时到岗,督促同学们规范自己的言行。长此以往,即便无人到岗,学生们看到文明岗上类似“不拥不挤,爱人爱己”“捡起一张废纸,留下一份洁净”这样的提示语,也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了。
  学校的育人工作牵手家庭,牵手社会,学生的文明便多了一份监督,多了一份保障!当我们努力实现育人工作全员化的时候,学生就会慢慢发现,他们的身边处处是督促他们举止文明的眼神,久而久之,自己便拥有了一双慧眼,在自律的同时,也为维护校园的文明尽了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他们不知不觉中就成了校园内流动的文化。
  
  社会问题校园化
  
  教育是行走在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在办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摒弃一个共同的育人目标:教孩子学会做人,做文明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使儿童“社会化”的过程,我们要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使他们以后能够适应社会,成为合格公民,那么,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节课。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经常把社会上正在发生和讨论的问题引入校园,改换视角,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引发学生思考。例如,2011年日本发生大地震后,我校辅导员赵青老师在第一时间向学生播放了《震后的震惊》这段视频,看到震后的日本依然秩序井然,全校学生都开始反思自身与规范的差距。
  像这样的教育事件还有很多,教育本身就是一系列事件的融合,在事件中成长,是教育引导学生做人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德育工作日常化
  
  回顾我校的育人工作,我们最欣慰的莫过于——教育天天都在发生!其实,只要用心,所有的课程资源都是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依托。一首儿歌,一件小事,一面黑板……都可能成为生动的课程。
  学校“文化一条街”无时无刻不在发挥育人功能,精心创设的环境与氛围,传递给孩子的是美感与创意,以及浓浓的艺术气息。有人说,环境对人的影响可能见效很慢,或许是吧,但是变化确确实实发生了——它影响的是行为,提升的是品质。
  “课上也要讲礼貌,你的帮助少不了,同学答错你别笑,给予帮助最重要。别人回答你倾听,若不完整你补充,齐心协力把课上,我们的课堂才叫棒!”“放学铃响出课堂,安静下楼不争抢,来到操场站整齐,文明守纪你最棒!”……每天,营东小学的学生就是听着这样的儿歌上课、下课、上学、放学,多年的聆听与耳濡目染,已经让行为规范由目标内化为行动。有效的德育就要出现在学生生活、学习的每时每刻。把德育工作日常化,让教育发生在每一天!
  今天,学生是营东校园内流动的文化;明天,他们就能成为社会上流动的文明。
  
  责任编辑/南 丽
其他文献
三年过去了,一千多个日子,我用忙碌来麻痹自己,从来不敢去触摸心里的那道疤——虽然结痂,但仍会刺痛。  琪琪是初三转到我们班的,那天的接待工作略显匆忙。一个身材孱弱的女人带着一个和我一般高的女孩站在我面前。女人显得很干练,女孩则很瘦小。转学原因是原班级没有竞争对手,所以学习没有动力。初始印象:妈妈从容,孩子优秀。  转来不久,琪琪的阳光、上进、热情就博得了老师同学的喜爱。很快,我知道她是个单亲孩子,
教学伦理是指内化的应然价值,能够作为教学行为、教学目的的指引。按照韩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学的过程就是“师道”的过程,教学伦理即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为师之道、求学之道。“道”犹如无形之手,把控着教与学全过程的正义与公平,明确了教与学的本质都是道法自然、遵循规律、保守本真;要求教师之“教”必须有人性的光辉,学生之“学”必须有成人的目标。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是追寻
问:实施新课改以来,老师“一言堂”现象确实少了,课堂热闹很多。但在评课时,大家把“热闹”作为一个硬指标,难道热闹的课就是好课吗?    答:新课改以来,中小学课堂的确“热闹”了很多,但有些课堂一味追求“热闹”的形式,偏离了新课改的真正理念。要知道,“热闹”的课并非都是好课。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关键要看它是否把握住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课堂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无论什么形式
泉城济南,美丽潇洒。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河之滨、泰山之阴。在老舍先生的笔下,这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济南的冬天
榜样教育不是一味铺陈榜样的伟大事迹,而是用榜样富有人情味的轶事、佳话激发学生的兴趣。好的榜样应该有丰富的故事,一个没有故事的榜样,犹如干枯了的动物样本,激发不起任何的生命激情。    榜样,是教育尤其是德育不可或缺的载体。没有榜样,就没有富有感召力的教育,就难以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多年来,我们的榜样教育取得了预期效果,但同时也面临着动力不足的危机。  首先,榜样教育说教色彩过于浓重,大
目前,中小学德育课程普遍缺乏吸引力,同时还背负着“道德说教”“道德灌输”的恶名,教授课程的教师也因此不受欢迎。事实上,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思想层面的内容,靠讲解、灌输是形成不了的,中小学教师必须认清传统学校德育的弊端,树立以人为本的大德育观。以人为本,落实到教学中,就是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过有意义的生活,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深圳市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提出“以
一百多年前,康有为就在他的《大同书》中提出“蒙养之始,以德育为先”。教育是直面人的成长的,德性的培育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而言,教育不应该是灌输、控制、否定,也不应是对个人的规范约束,应是对个体生命的发展和提升,应体现为唤起学生成长的内需,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给予学生成长的助力。德育需要回归“生生之美”,回归生命之创造、生活之趣味、生态之和谐,用价值理性引导工具理性,引导学生成为规范
江苏省镇江市外国语学校坐落于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50号,现有初、高中教学班共58个,学生2400多人,教职工260多人。学校以“培养三年,服务一生”为办学理念,以培养“能自主发展的具
1973年,正值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十周年之际,北京雷锋小学的前身——双寺小学的老师们,决定借十周年这个东风,把雷锋叔叔“请回来”。老师们动情地给同学们讲了雷锋的故事,同学们听后感动极了,决定给雷锋班写一封信。可是,信写好了,雷锋班在哪里呢?大家并不知道。想来想去,同学们只好在收信地址一栏写下了“沈阳部队雷锋班收”。感谢邮局,感谢部队领导,感谢那些不知名的热心人,这封投寄地址不明的信,
长期以来,师专音乐教育专业为国家、地方的文艺建设,社会文化发展以及中小学培养了大批合格的音乐人才和音乐师资。但是,现行师专音乐教育培养模式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与知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