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成绩斐然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现象:在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表扬“通货膨胀”;在组织教学中,争做“完美”的课;在教学方法上,追求表面的热闹;在教学手段上,现代媒体演示令人眼花缭乱等等。本文从积极发言与学会倾听、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鼓励评价与客观评价、花样展示与追求实效等四个方面对新课改中出现的“热闹课堂”进行了反思,旨在真心实意搞课改,追求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放下花架子 追求实效
我们也不可否认,在课改搞得轰轰烈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现象:在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表扬“通货膨胀”;在组织教学中,着意“完美”的课;在教学方法上,追求表面的热闹;在教学手段上,现代媒体演示令人眼花缭乱。我们要理性面对课改,放下花架子,追求课堂教学实效。
一、积极发言与学会倾听
有些教师误以为对学生提出要求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张扬,于是便不对学生作任何的要求和约束,任学生尽情地张扬,没有了任何秩序和规范,这种“无规范状况”带来的是表面上课堂氛围活跃,而导致的却是教学效率的低下。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举手发言此起彼伏。但在“热闹”的同时,当一个同学争得发言机会后,有的同学不是认真倾听,而是继续举着小手争取发言的机会;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喊出自己的观点;有的不断地打断发言人的思路;更有的同学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焉在那儿。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吐露真情,而且要教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吸收他人的正确观点,摒弃自己错误的想法。自主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强调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如果离开了教师的主导,把学生主题绝对化,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生伙伴由学生自己挑,教师不去组织,退出教学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其结果必定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实际上蜕变成学生主体的自由放任。课堂里学生是主体,是完成自身发展这幕大戏的演员,教师是编剧、是导演(必要时也是演员)。演戏需要充分发挥演员的主体性,让演员自主、自由地演,这样的戏才能让演员真正投入,演得真切,才能让观众体验真实,打动在场的每一个人。但演员演戏必须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只有在一定的游戏规则下,才能保证大多数乃至全体参与者的互利共赢、没有规则的自由,助长的是个人不良习性的无限膨胀,而不是个性的张扬。
二、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
现在几乎所有的课堂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或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有了较强的课改意识,但不少教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地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有的教师把问题一提就直接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有的很浅显的问题也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有的合作讨论的目标方向不明确或范围太空太大,学生不知道该去合作什么,讨论什么;有的合作讨论则根本没有时间的保证,几个学生凑到一起还没说几句话时间就被终止了;有的小组学习,几个学生各自将答案一对便完事了,结果你还是你,我还是我;有的小组学习中,有发言权的依然是那些学习好的,学习差的则只是旁听;有的小组合作因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而为学生创造了说笑或玩耍的机会;还有的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课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交流从绝对控制到绝对放开,方法从绝对划一到绝对开放。绝对的开放和放开导致了课堂热热闹闹,但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新理念的空洞理解和对教学新方法的形式掌握,关注形式和表面,忽視实效和本质。
三、鼓励评价与客观评价
鼓励评价具有教育、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表扬、肯定,可以使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树立学习信心,体现人文关怀。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表扬。在课堂上我们有些老师经常不假思索地随意表扬学生,对表扬,错也表扬,似乎没有表扬这节课就缺少了什么。曾经有一位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用了27次的“掌声鼓励”和10多次的“吔,你真棒!”来表扬学生。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鼓励评价是必要的,但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也是不容忽视的。近几年,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常常发现这样几种现象:一是部分教师还不会评价学生,把握不好评价的时机,不会从学生的表现和语言之中挖掘出评价因素,评价语言平泛,语调平直,缺乏情感。二是教师的评价语言往往缺少个性和价值。三是评价方式单一,缺少多元的互动式的评价。课堂评价应该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三个方面。但我们现在看到的还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学生间的互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则很少有。学生间的互動评价即便有,也更多的是“挑刺”,而缺少“赏识”和改进性的建议,并且对评价的认识水平也极其有限。
四、花样展示与追求实效
新的教学理念不但带来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优化和多样,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对多媒体资源的广泛应用。一是对多媒体课件的期望太高、太重,而过分依赖课件。部分教师认为没有课件就上不出好课,甚至有的领导以课件作为评价好课的标准。为了增加课件的技术含量,单纯地追求课件的高、新、奇,课前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制作课件。一节课从开课到结束始终都在使用课件,整堂课成了课件的演示课,整节课看到的只是声、像、音、画的不断变换和展示,而看不到教师的引导,看不到学生的思维,本应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也由课件包办代替了。二是对课件的认识和定位还不够清楚,致使主次不分,宾主倒置。多媒体课件的便利和优势再多再好,但它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
教师要做春风,吹绿枯枝,吹化坚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好的成长氛围;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叶澜语)。我们要理性地面对新课改,真心实意地搞课改,决不能一味地追求课改的新、奇,把课改理念当做新的教条和新的框框来约束或限制教师的教育行为,让我们的课堂变成孩子学习、生活的乐园。
参考资料
[1]陈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小学数学教师,2005(1、2)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人民教育编辑部编辑出版.人民教育,2004(1~6)
【关键词】放下花架子 追求实效
我们也不可否认,在课改搞得轰轰烈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现象:在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表扬“通货膨胀”;在组织教学中,着意“完美”的课;在教学方法上,追求表面的热闹;在教学手段上,现代媒体演示令人眼花缭乱。我们要理性面对课改,放下花架子,追求课堂教学实效。
一、积极发言与学会倾听
有些教师误以为对学生提出要求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张扬,于是便不对学生作任何的要求和约束,任学生尽情地张扬,没有了任何秩序和规范,这种“无规范状况”带来的是表面上课堂氛围活跃,而导致的却是教学效率的低下。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举手发言此起彼伏。但在“热闹”的同时,当一个同学争得发言机会后,有的同学不是认真倾听,而是继续举着小手争取发言的机会;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喊出自己的观点;有的不断地打断发言人的思路;更有的同学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焉在那儿。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吐露真情,而且要教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吸收他人的正确观点,摒弃自己错误的想法。自主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强调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如果离开了教师的主导,把学生主题绝对化,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生伙伴由学生自己挑,教师不去组织,退出教学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其结果必定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实际上蜕变成学生主体的自由放任。课堂里学生是主体,是完成自身发展这幕大戏的演员,教师是编剧、是导演(必要时也是演员)。演戏需要充分发挥演员的主体性,让演员自主、自由地演,这样的戏才能让演员真正投入,演得真切,才能让观众体验真实,打动在场的每一个人。但演员演戏必须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只有在一定的游戏规则下,才能保证大多数乃至全体参与者的互利共赢、没有规则的自由,助长的是个人不良习性的无限膨胀,而不是个性的张扬。
二、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
现在几乎所有的课堂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或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有了较强的课改意识,但不少教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地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有的教师把问题一提就直接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有的很浅显的问题也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有的合作讨论的目标方向不明确或范围太空太大,学生不知道该去合作什么,讨论什么;有的合作讨论则根本没有时间的保证,几个学生凑到一起还没说几句话时间就被终止了;有的小组学习,几个学生各自将答案一对便完事了,结果你还是你,我还是我;有的小组学习中,有发言权的依然是那些学习好的,学习差的则只是旁听;有的小组合作因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而为学生创造了说笑或玩耍的机会;还有的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课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交流从绝对控制到绝对放开,方法从绝对划一到绝对开放。绝对的开放和放开导致了课堂热热闹闹,但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新理念的空洞理解和对教学新方法的形式掌握,关注形式和表面,忽視实效和本质。
三、鼓励评价与客观评价
鼓励评价具有教育、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表扬、肯定,可以使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树立学习信心,体现人文关怀。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表扬。在课堂上我们有些老师经常不假思索地随意表扬学生,对表扬,错也表扬,似乎没有表扬这节课就缺少了什么。曾经有一位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用了27次的“掌声鼓励”和10多次的“吔,你真棒!”来表扬学生。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鼓励评价是必要的,但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也是不容忽视的。近几年,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常常发现这样几种现象:一是部分教师还不会评价学生,把握不好评价的时机,不会从学生的表现和语言之中挖掘出评价因素,评价语言平泛,语调平直,缺乏情感。二是教师的评价语言往往缺少个性和价值。三是评价方式单一,缺少多元的互动式的评价。课堂评价应该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三个方面。但我们现在看到的还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学生间的互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则很少有。学生间的互動评价即便有,也更多的是“挑刺”,而缺少“赏识”和改进性的建议,并且对评价的认识水平也极其有限。
四、花样展示与追求实效
新的教学理念不但带来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优化和多样,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对多媒体资源的广泛应用。一是对多媒体课件的期望太高、太重,而过分依赖课件。部分教师认为没有课件就上不出好课,甚至有的领导以课件作为评价好课的标准。为了增加课件的技术含量,单纯地追求课件的高、新、奇,课前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制作课件。一节课从开课到结束始终都在使用课件,整堂课成了课件的演示课,整节课看到的只是声、像、音、画的不断变换和展示,而看不到教师的引导,看不到学生的思维,本应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也由课件包办代替了。二是对课件的认识和定位还不够清楚,致使主次不分,宾主倒置。多媒体课件的便利和优势再多再好,但它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
教师要做春风,吹绿枯枝,吹化坚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好的成长氛围;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叶澜语)。我们要理性地面对新课改,真心实意地搞课改,决不能一味地追求课改的新、奇,把课改理念当做新的教条和新的框框来约束或限制教师的教育行为,让我们的课堂变成孩子学习、生活的乐园。
参考资料
[1]陈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小学数学教师,2005(1、2)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人民教育编辑部编辑出版.人民教育,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