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小学语文情感阅读教学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e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对象,他们不是装阅读知识的容器,而是有丰富感情的少年儿童。还有,阅读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师生之问情感的交流,在教学中有着明兄的作用,不可低估。足见,教材、学生、教师三方面的情感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交织,为激发阅读情感指明了方向。
  1.让学生与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共鸣
  关键是要把自己摆进去,置身于课文的情境之中,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入境方能动情。教师的责任在于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人课文情境之中。
  采取直观性手段,将课文内容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形象,学生易于接受,易于受到感染,易于进入情境。比如《父亲和鸟》(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全文朗读,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师生共评。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问,谁会读?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你是怎么知道它的读音的。谈情理,品词句,针对文章的内涵,要让学生透过文章表层深入把握情和理。可让学生再读课文,然后谈谈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悟到的情理、阅读的感受,品评喜欢的词句等,即谈形象,品词句,悟情理。关键是要追问学生从哪段哪句哪个词里悟到情理的,即要落实到词句,然后品读词句。因为词句是表达情理的工具,是学语文的重要任务,也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它符合语文课程的性质。除了品和谈,一定要重视读,让学生通过朗读、诵读把体会到的感受、悟到的情理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感受文本内涵,培养悟感。学生通过探究,对文章的内容、优美的语言会留下深刻印象,并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从而获得审美体验,享受审美乐趣。
  2.教师要以爱生之情贯穿课堂
  对于阅读教学,我们倡导多读少讲、关注读的层次和深度、关注读的意义和进步。策略中提到的"引导"和"指导",强调了教师在这个环节里要做的事情,而且是必做的事情,因为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而且是首席,应当带领学生走向文本,有层次地去读,从读通到读懂,从读懂到生情,把每一次阅读的尝试都当作一次阅读能力提升的契机和语言语感发展的经历。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怎样做好"引导"和"指导"?教师应做到三个"有":首先教师必须胸中有书,其次还必须做到目中有人,第三就是必须做到心中有法。
  胸中有书:品读领悟环节的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重点词、句、段的领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课文的哪些词、句、段是课文的重点,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胸中有书。教师要沉下心来咀嚼教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并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引导作用。
  目中有人:教学理念最根本的改革即物本到人本。教学的设计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一读就懂的问题不要喋喋不休、纠缠不断,应及时根据课堂上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思路。应真正为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应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
  心中有法: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面对不同风格的课文,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情境中体会、感悟,并能正确地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敏锐地捕捉课堂上精彩的瞬间,艺术地提升课堂上自然生成的东西。
  3.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体验真情
  新的语文教材贴近孩子的生活,学生较容易走进课文。但仅如此还远不够,学生只能浮于表面,肤浅地理解课文。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注意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诱发学生心灵的感受、体验,把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也能更好地体现语文的实践性。
  3.1 让学生表演语言文字,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都是对生活的一种概括、提炼、创新。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它存在的影子;因此在教学中若是在充分提供情节的背景下学习是最有效的,否则,语文距学生的生活较远,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平时教学可以创设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等,让学生演一演语言文字,将其直接变成逼真的生活展现在面前,进行角色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2 看一看,品味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学生有着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因为他们曾经听谁说过,或在谈话中看到过,但真正要让他们谈一谈,似乎又变得高不可攀,不知所以然。为了唤起儿童内心深处的那一点仅有的思绪,不妨让他们看看当时的生活情境,加深理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有感情朗读是将课文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声音表现出来,朗读有传情的功能。小学语文教师都很重视感情朗读传情的训练,常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化妆朗读等多种形式。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要处理好理解与朗读的关系。离开了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声音技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反过来,恰当的声音不仅能再现作者的感情,而且往往能使感情升华。理解促朗读,朗读促理解。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
期刊
英语对于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由于起步晚,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及足够的练习与实践,许多学生刚开始或许觉得新奇,学习兴趣很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及课程难度的增加,会渐渐失去兴趣,产生厌倦心理,甚至放弃学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力量是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的一种动力,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进行外语愉快教学的基本原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
期刊
教育教研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潜在动力。教育教研的着力点为课程改革,课程改革 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改革。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教师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研意识不强等问题.为此,必须开展以"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特征的校本教研,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整体素质.  1.农村小学在教研工作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期刊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是长期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有没有一条"便捷"的道路,回答是否定的。然而人们仍苦苦地思索着。但当我们回首重新审视作文训练方式时,就会发现我们自觉和不自觉地放弃了作文训练的另一种形式--口头作文训练。在我们沉下心来作一番深入的思考后,便会有所感悟。  1.中学作文教学现状  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令人堪忧的,突出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效率低;二是相当一部
期刊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像长者,谆谆教导;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积累语言,不仅能丰富语文知识,更能陶冶情操,使人受益终生。为了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学习创造性地开展读书活动,从而使学生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逐渐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增长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加大宣传,营造校园读书氛围  语文教师可以结
期刊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里的"书籍"肯定包括数学。我们的平时教学中总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的事,其实不然,数学学习同样不能离开阅读。不仅离不开,而且阅读必在先,它是学习数学的敲门砖。让学生在数学阅读中亲近数学、理解数学,促进数学素质和智力的腾飞。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通过新的思想和方法,"教慧学生"阅读数学,使学生不仅会
期刊
中学生作文往往缺乏内容,言之无物,平淡如水,所选材料大多不是身边的真人真事,而是来源于作文选,或者印象中长期使用的作文素材,比如自己病了,老师送"我"去医院,下雨天,妈妈来给"我"送伞,或者千篇一律的居里夫人、爱迪生等,有很多家长反映,他们孩子的作文几乎都是空洞无物的。几乎人人都写过扶老婆婆过街,给老师送伞,借同学橡皮那类故事。有调查表明,有的班级对某一作文题目,大多数同学写的都是同一题材,甚至内
期刊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正逐渐走入中小学课堂。学习的人数以亿记。学习的时间不计其数,投入的精力更是难以估量。但学好的却寥寥无几,或是高分低能和哑巴英语。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原因是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科,它反映了语言的内在属性,及语言的形式。包括语音、语法、词汇所涵盖的规则范畴。表现的是语言的 功能。它是运用交际功能的能力基础,而现在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的讲解为主。课时设置有限考察、又以笔试为主。教
期刊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特级教师王崧舟说:"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如今每个老师用得最多,学生练得最勤的也是朗读。  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朗读呢?是不是朗读的时间长,朗读的形式多,朗读训练就有成效呢?  反思当前的教学,我认为在朗读中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老师不知道为什么要朗读,只觉得这个词语、这个句子很重要,所以就读,不明就里地读,以为只要读了,
期刊
我们一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的传统教学,特别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方法是"满堂灌"──让学生多听一点;教出的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