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教育法律法规中三令五申要求教师不得体罚学生,导致很多教师出现了“谈罚色变”的心态,特别是公开课上,几乎是一味地表扬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是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惩戒”和“体罚”的含义。
一、“惩戒”与“体罚”的定位
案例1:在一节体育课上,教师在整队时发现学生A不停地与其他学生讲悄悄话,经提醒后,学生A虽有所收敛,但不一会儿又开始与其他学生聊天。想到学生A平时上课时就表现不好,教师就责令学生A去操场跑一圈。
案例2:一节体育课上,教师发现学生B穿着牛仔裤,随即询问学生B穿牛仔裤上课的原因,学生B说忘记换裤子,于是教师要求学生B按照课堂常规的规定,练习结束后,绕操场跑一圈才准其下课。
分析:述的2个案例中教师都要求学生在操场上跑一圈,教师的行为属于“体罚”还是“惩戒”呢?笔者认为,案例1中的教师行为属于体罚(变相体罚),案例2中的教师行为属于“惩戒”,主要是基于在课前的“规定”而言,案例1中教师对学生的处罚比较随意,不但没有问清原因,而且也无规则可依,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不大;而案例2中教师在询问学生的原因后按照课堂常规要求做出处罚,处罚决定有章可循,能让学生信服,具有教育意义。
二、“惩戒”与“体罚”的异同
“惩戒”与“体罚”虽然都是以“罚”为手段,但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见表1),但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却大相庭径,“惩戒”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而“体罚”却会给学生的身心都带来伤害。
三、如何正确运用“惩戒”
正确地运用“惩戒”教育学生对于加强学生规则意识,提高学生的挫折耐受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教育时,应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如以上案例中同样是要求学生跑圈,如果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就应该告诉学生“惩罚”的原因,如果合理,学生自然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罚,并吸取教训,下次就避免犯类似的错误;而不告诉学生跑步的原因,甚至对学生进行语言攻击,很容易伤害到学生,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在以后的课堂上可能会变本加厉地违反课堂纪律。
2.“惩戒”方式有据可查。教师对学生的“惩戒”方式不能随心所欲,而应是有据可查,如案例1中的教師对该名学生进行的随意“惩罚”,不但不会教育学生,反而会使学生怨恨教师;而案例2中的教师对学生的处罚则是根据课堂常规要求进行的,这些常规要求也是所有学生共同制订和认可的,因此,对每名学生都有一定的约束力。
3.对事不对人。教师的“惩戒”要做到对事不对人,无论是谁违反了纪律,都应按照规定进行“惩戒”,如案例2中的教师要求学生上体育课不能穿牛仔裤,一旦违反,就要主动接受“惩罚”,这既执行课堂常规要求,也维护了教师的权威。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向学生传达“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制订好的规则不容任何人去破坏”的观念,以后对学生的“惩戒”才更具有说服力。
4.有利于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的“惩戒”应有利于课堂教学。对学生“惩戒”的时机以及“惩戒”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案例2中的教师要求该名学生下课后再跑一圈,既没有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又执行了课堂常规,还给这名学生留足了面子,教育效果良好。
对学生的“惩戒”措施也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但应注意“惩戒”内容选择的合理性,如,在篮球课上,教师讲解动作时有学生在不停地拍球,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常规要求让这名学生进行三分钟该生掌握不好的篮球技术动作的练习作为“惩戒”,这样做不仅没有对课堂造成干扰,还提高了该生的技术,对该生起到了警戒的作用,对其他学生起到了警示作用,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
——王勇(江苏省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213131)整理
一、“惩戒”与“体罚”的定位
案例1:在一节体育课上,教师在整队时发现学生A不停地与其他学生讲悄悄话,经提醒后,学生A虽有所收敛,但不一会儿又开始与其他学生聊天。想到学生A平时上课时就表现不好,教师就责令学生A去操场跑一圈。
案例2:一节体育课上,教师发现学生B穿着牛仔裤,随即询问学生B穿牛仔裤上课的原因,学生B说忘记换裤子,于是教师要求学生B按照课堂常规的规定,练习结束后,绕操场跑一圈才准其下课。
分析:述的2个案例中教师都要求学生在操场上跑一圈,教师的行为属于“体罚”还是“惩戒”呢?笔者认为,案例1中的教师行为属于体罚(变相体罚),案例2中的教师行为属于“惩戒”,主要是基于在课前的“规定”而言,案例1中教师对学生的处罚比较随意,不但没有问清原因,而且也无规则可依,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不大;而案例2中教师在询问学生的原因后按照课堂常规要求做出处罚,处罚决定有章可循,能让学生信服,具有教育意义。
二、“惩戒”与“体罚”的异同
“惩戒”与“体罚”虽然都是以“罚”为手段,但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见表1),但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却大相庭径,“惩戒”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而“体罚”却会给学生的身心都带来伤害。
三、如何正确运用“惩戒”
正确地运用“惩戒”教育学生对于加强学生规则意识,提高学生的挫折耐受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教育时,应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如以上案例中同样是要求学生跑圈,如果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就应该告诉学生“惩罚”的原因,如果合理,学生自然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罚,并吸取教训,下次就避免犯类似的错误;而不告诉学生跑步的原因,甚至对学生进行语言攻击,很容易伤害到学生,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在以后的课堂上可能会变本加厉地违反课堂纪律。
2.“惩戒”方式有据可查。教师对学生的“惩戒”方式不能随心所欲,而应是有据可查,如案例1中的教師对该名学生进行的随意“惩罚”,不但不会教育学生,反而会使学生怨恨教师;而案例2中的教师对学生的处罚则是根据课堂常规要求进行的,这些常规要求也是所有学生共同制订和认可的,因此,对每名学生都有一定的约束力。
3.对事不对人。教师的“惩戒”要做到对事不对人,无论是谁违反了纪律,都应按照规定进行“惩戒”,如案例2中的教师要求学生上体育课不能穿牛仔裤,一旦违反,就要主动接受“惩罚”,这既执行课堂常规要求,也维护了教师的权威。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向学生传达“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制订好的规则不容任何人去破坏”的观念,以后对学生的“惩戒”才更具有说服力。
4.有利于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的“惩戒”应有利于课堂教学。对学生“惩戒”的时机以及“惩戒”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案例2中的教师要求该名学生下课后再跑一圈,既没有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又执行了课堂常规,还给这名学生留足了面子,教育效果良好。
对学生的“惩戒”措施也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但应注意“惩戒”内容选择的合理性,如,在篮球课上,教师讲解动作时有学生在不停地拍球,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常规要求让这名学生进行三分钟该生掌握不好的篮球技术动作的练习作为“惩戒”,这样做不仅没有对课堂造成干扰,还提高了该生的技术,对该生起到了警戒的作用,对其他学生起到了警示作用,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
——王勇(江苏省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213131)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