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诸如“一切以学生为本”,“倡导积极、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它的许多理念都让广大教师耳目一新。而今,经过这几年时间不断的学习、实践,不少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享受课改带给我们成功体验的同时,本人对课改的认识也在逐步清晰、深入。
认识一:好课,真实应是底线
课堂是师生双方借助一定的媒介(比如课本、实物、多媒体等),通过教师的引领,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多方对话,从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平台,而公开课更是集中了教师平时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大胆尝试,被看作是检验一个教师教学水平、业务能力的重要舞台。正因为如此,每个同行在开设公开课的时候,总会竭尽全力将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呈现出来。但有时候,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反而导致了一些公开课成为游离于真实之外的“花拳绣腿”、没有实际效果的表演。
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语言简练流畅,学生的发言也甚是精彩,整个教学过程亦可谓可圈可点。唯一的缺陷就是让人觉得缺少真实感,课前的预设生成全部到位,学生口中精彩流畅的语言却如同机关枪扫射似的单调而不带有一丝情感,让人无法相信这会是学生从阅读中真正获得的感受和体验。
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语言:“你的朗读打动了老师的心!”“你真象一个小书法家!”“诗一般的语言,将来你一定能成为诗人!”……毫无疑问,这样的评价很受学生的欢迎,能激起他们的成功体验和旺盛的求知欲,对他们的学习乃至今后良好的人格品质的形成都会产生无法估量的作用。但实践中,还有一些教师由于认识上的片面,过分强调了评价的激励功能,课堂上不敢对学生提要求了,甚至对错误的答案也打个哈哈就过去了。
其实,评价应该是一首激励和纠错的合鸣曲,没有激励的评价是不健康的,没有纠错的评价同样是残缺的。好的纠错方法同样可以催人向上,有一节课的这样一个细节至今令我难忘:那是四年级的学生,可能是因为公开课见了许多陌生的老师,也可能是接触了感兴趣的内容,有不少同学开始窃窃私语,见此情景,教师只平淡地说了一句:“我认为四年级的学生应该知道上课时该做些什么了。”宽容地指出了问题,用目标引导了学生,全场立刻鸦雀无声,良好的课堂秩序一直持续到最后。
认识二:多媒体,辅助的手段在于优化教学效果
随着教学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不少有条件的学校都兴建了多媒体教室。教师们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带领同学走进有声有色的文本世界,借助课件实现与文本之间更亲密的对话,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增添了许多亮点。因此,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意思的是,现在一说到上课,一些人立刻就会想:这节课有课件吗?没有我该怎么去做呢?
其实,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的立足点是为了教学服务,集中多种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果。上述那种不从备课着眼,急于想课件的方法显然是本末倒置了。亮眼的课件自然可以为课堂增色不少,却并不是好课的必备条件。如果仅仅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反而会弄巧成拙——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粗劣的课件剥夺了学生和文本深入对话的权利,将学生触及思想的阅读浅化为视觉上的阅读。
以上只是笔者在实践课改道路上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实属一孔之见。在课改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我会经历走走停停、停停想想,但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目标在前方,而我在路上!
认识一:好课,真实应是底线
课堂是师生双方借助一定的媒介(比如课本、实物、多媒体等),通过教师的引领,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多方对话,从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平台,而公开课更是集中了教师平时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大胆尝试,被看作是检验一个教师教学水平、业务能力的重要舞台。正因为如此,每个同行在开设公开课的时候,总会竭尽全力将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呈现出来。但有时候,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反而导致了一些公开课成为游离于真实之外的“花拳绣腿”、没有实际效果的表演。
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语言简练流畅,学生的发言也甚是精彩,整个教学过程亦可谓可圈可点。唯一的缺陷就是让人觉得缺少真实感,课前的预设生成全部到位,学生口中精彩流畅的语言却如同机关枪扫射似的单调而不带有一丝情感,让人无法相信这会是学生从阅读中真正获得的感受和体验。
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语言:“你的朗读打动了老师的心!”“你真象一个小书法家!”“诗一般的语言,将来你一定能成为诗人!”……毫无疑问,这样的评价很受学生的欢迎,能激起他们的成功体验和旺盛的求知欲,对他们的学习乃至今后良好的人格品质的形成都会产生无法估量的作用。但实践中,还有一些教师由于认识上的片面,过分强调了评价的激励功能,课堂上不敢对学生提要求了,甚至对错误的答案也打个哈哈就过去了。
其实,评价应该是一首激励和纠错的合鸣曲,没有激励的评价是不健康的,没有纠错的评价同样是残缺的。好的纠错方法同样可以催人向上,有一节课的这样一个细节至今令我难忘:那是四年级的学生,可能是因为公开课见了许多陌生的老师,也可能是接触了感兴趣的内容,有不少同学开始窃窃私语,见此情景,教师只平淡地说了一句:“我认为四年级的学生应该知道上课时该做些什么了。”宽容地指出了问题,用目标引导了学生,全场立刻鸦雀无声,良好的课堂秩序一直持续到最后。
认识二:多媒体,辅助的手段在于优化教学效果
随着教学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不少有条件的学校都兴建了多媒体教室。教师们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带领同学走进有声有色的文本世界,借助课件实现与文本之间更亲密的对话,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增添了许多亮点。因此,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意思的是,现在一说到上课,一些人立刻就会想:这节课有课件吗?没有我该怎么去做呢?
其实,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的立足点是为了教学服务,集中多种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果。上述那种不从备课着眼,急于想课件的方法显然是本末倒置了。亮眼的课件自然可以为课堂增色不少,却并不是好课的必备条件。如果仅仅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反而会弄巧成拙——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粗劣的课件剥夺了学生和文本深入对话的权利,将学生触及思想的阅读浅化为视觉上的阅读。
以上只是笔者在实践课改道路上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实属一孔之见。在课改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我会经历走走停停、停停想想,但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目标在前方,而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