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科研,教师的发展更离不开教科研,科研兴校,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就是,以学校健康、和谐发展为保证,始终保持学校有旺盛的发展势头;始终保持学校有充足的发展后劲。只有实现了科研兴校,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科研;学校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包含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而众所周知,只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归根到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综合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换句话说,只有学校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水平。
学校,作为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思想的实践者,担负着历史的重任,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一个国家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基地。学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
一、 科学论證,准确定位
近些年,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十七大、十八大,都提出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更是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协调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高校党的建设等方面,明确提出了下一阶段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方向,提出更高要求。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可以说,教育发展迎来了一个春天。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借此良好契机,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机遇,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学校,首先要科学论证,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要理性地认识学校发展的优势与机会,及时发现学校存在的劣势和危机,以便准确地为学校发展定位。“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学校,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下一步良性发展的目标,才能将学校引向健康发展之路,才能将学校引向科学发展之路,而学校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在科研发展之路上。科研兴校,绝不是空谈,而是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意识、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及时诊断、系统分析、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引领每一位教师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扎扎实实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优先发展。
二、 实施变革,推进发展
学校要发展,不只需要科学的理论,不只需要学校领导集体有高瞻远瞩的办学理念,更需要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投入教育教学改革之中,树立主人翁意识,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入手,点点滴滴中促进学校变革。
1.变革从管理思路开始
学校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具有变革精神的领导团队。作为学校的领导集体,必须具备科学的管理意识,包括: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团结意识、规范意识。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有长远战略眼光,能充分孕育和发挥集体智慧,为实现发展目标而殚精竭虑、勇于负责,成为一个服务人、团结人、培养人、激发人、提高人的团队;成为具有大局观念,一切从学校的整体利益出发的、思想解放、行为规范的和谐团队。只有学校领导集体建立了这样的具有科学发展观的管理、领导意识,学校的发展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科学发展之路。
2.变革从教育教学理念开始
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应该承担的是引导者、指导者、诱导者、辅导者、教导者的角色,教师角色的转变势必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科学发展。课程改革要体现教学中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进、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相加,作为新世纪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对老师的要求:更新思想观念的要求、更新心理观念的要求、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的要求、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的要求。教师全方位的自我变革,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形成,是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奠基。
3.变革从建立学习型组织开始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关键要素是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前沿阵地,必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保证每一位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系统,更新教育观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为教育教学工作夯实基础,人才的培养在教育,人才的摇篮在学校。在学校里,学习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线”。学生以学习为前提,教师也是以学习为前提,教师本身就是学习者。如果教师自己没有一桶水,怎能给学生几碗水?可见,学习是教师的源头活水。只有把学校建成良性循环的学习型组织,才能不断提升学校教育品质,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三、 重视科研,实践发展
教育科研既是探索和反思,又是磨砺和提高,学校教科研的目的在于吸纳、辐射、反思。吸纳是取人之长的学习,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科研方法、学习他人经验;反思是自我提高的学习,反思自我教育教学改革的所得所失,将自我实践逐层抽象,以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反过去指导教育行为;辐射不但是取人之长也是补己之短的学习过程,还是一种重要的自我激励手段,因为要辐射,必须对自我实践进行理性反思,因为已经辐射了,必须不断再有新作为、新思考。 学校的发展,必须以教科研为依托,不断改变办学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推进教师教育教学策略转变,优化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促进学校健康、科学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设良好氛围,提供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学校因时应事,与时俱进。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学回来的方式,加强了对外交流,将研究思想、研究方式、研究成果向外辐射,同时积极向同行学习借鉴,发现自身问题,找到自身差距,取长补短,及时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科学发展。研究学校的实际,明确发展的方向,不断解决属于自身的独特问题,使学校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把人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关注教育的参与者、实施者、受益者,实现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共同发展。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就是要真诚地关心人、真情地理解人和信任人、真实地发展人;要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需求,满足人的合理需求;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要人尽其才,把每个人的才能发挥到极至。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就是,以学校健康、和谐发展为保证,始终保持学校有旺盛的发展势头;始终保持学校有充足的发展后劲。只有实现了科研兴校,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科研;学校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包含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而众所周知,只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归根到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综合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换句话说,只有学校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水平。
学校,作为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思想的实践者,担负着历史的重任,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一个国家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基地。学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
一、 科学论證,准确定位
近些年,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十七大、十八大,都提出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更是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协调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高校党的建设等方面,明确提出了下一阶段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方向,提出更高要求。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可以说,教育发展迎来了一个春天。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借此良好契机,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机遇,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学校,首先要科学论证,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要理性地认识学校发展的优势与机会,及时发现学校存在的劣势和危机,以便准确地为学校发展定位。“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学校,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下一步良性发展的目标,才能将学校引向健康发展之路,才能将学校引向科学发展之路,而学校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在科研发展之路上。科研兴校,绝不是空谈,而是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意识、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及时诊断、系统分析、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引领每一位教师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扎扎实实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优先发展。
二、 实施变革,推进发展
学校要发展,不只需要科学的理论,不只需要学校领导集体有高瞻远瞩的办学理念,更需要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投入教育教学改革之中,树立主人翁意识,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入手,点点滴滴中促进学校变革。
1.变革从管理思路开始
学校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具有变革精神的领导团队。作为学校的领导集体,必须具备科学的管理意识,包括: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团结意识、规范意识。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有长远战略眼光,能充分孕育和发挥集体智慧,为实现发展目标而殚精竭虑、勇于负责,成为一个服务人、团结人、培养人、激发人、提高人的团队;成为具有大局观念,一切从学校的整体利益出发的、思想解放、行为规范的和谐团队。只有学校领导集体建立了这样的具有科学发展观的管理、领导意识,学校的发展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科学发展之路。
2.变革从教育教学理念开始
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应该承担的是引导者、指导者、诱导者、辅导者、教导者的角色,教师角色的转变势必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科学发展。课程改革要体现教学中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进、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相加,作为新世纪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对老师的要求:更新思想观念的要求、更新心理观念的要求、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的要求、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的要求。教师全方位的自我变革,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形成,是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奠基。
3.变革从建立学习型组织开始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关键要素是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前沿阵地,必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保证每一位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系统,更新教育观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为教育教学工作夯实基础,人才的培养在教育,人才的摇篮在学校。在学校里,学习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线”。学生以学习为前提,教师也是以学习为前提,教师本身就是学习者。如果教师自己没有一桶水,怎能给学生几碗水?可见,学习是教师的源头活水。只有把学校建成良性循环的学习型组织,才能不断提升学校教育品质,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三、 重视科研,实践发展
教育科研既是探索和反思,又是磨砺和提高,学校教科研的目的在于吸纳、辐射、反思。吸纳是取人之长的学习,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科研方法、学习他人经验;反思是自我提高的学习,反思自我教育教学改革的所得所失,将自我实践逐层抽象,以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反过去指导教育行为;辐射不但是取人之长也是补己之短的学习过程,还是一种重要的自我激励手段,因为要辐射,必须对自我实践进行理性反思,因为已经辐射了,必须不断再有新作为、新思考。 学校的发展,必须以教科研为依托,不断改变办学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推进教师教育教学策略转变,优化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促进学校健康、科学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设良好氛围,提供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学校因时应事,与时俱进。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学回来的方式,加强了对外交流,将研究思想、研究方式、研究成果向外辐射,同时积极向同行学习借鉴,发现自身问题,找到自身差距,取长补短,及时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科学发展。研究学校的实际,明确发展的方向,不断解决属于自身的独特问题,使学校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把人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关注教育的参与者、实施者、受益者,实现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共同发展。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就是要真诚地关心人、真情地理解人和信任人、真实地发展人;要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需求,满足人的合理需求;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要人尽其才,把每个人的才能发挥到极至。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就是,以学校健康、和谐发展为保证,始终保持学校有旺盛的发展势头;始终保持学校有充足的发展后劲。只有实现了科研兴校,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