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就像一场盛宴,呈现出百花盛开的景象。新方法、新模式和新观念不断涌入一线小学语言课堂,可是这些“新”并不都是真正有利于课堂教学。所以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做到奠基固本,消肿减负,把真实的语文课堂带给学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奠基固本;消肿减负;真实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课堂的回归应当是真实的,它旨在展示语言的真面目和自然状态。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学形式日渐多样、教学手段日渐多元,在一节节异彩纷呈的语文课上,我们的眼球越来越被“新”“奇”所吸引,却越来越不去探求一节课最本质、最真实的样子应该是怎样的。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要有“雾里看花也将花儿看真切”的本领,把最真实的语文课堂带给学生。
一、返璞归真:“读”出真谛
新课程改革后,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阅读,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应当更深入、更彻底,他们也需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文章中的情感融为一体,最终理解文章的真实含义。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读是基础。俗语说“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学生只做到了“眼到、口到”,课文是读流利了,然而,只是机械地阅读,没有情感,没有思考,仅仅是为了朗读。此时,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我们就要调整目标和策略,创设语文学习的最佳环境,畅通语文学习的绿色通道,以促进他们对于文本最好的理解,从而有最精彩的朗读可以呈现。
以自己曾经听过的一堂《鹬蚌相争》为例,老师在设计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鹬和蚌的对话时,让两名学生上台分角色表演,可是老师在指导朗读三遍之后,依然让两名学生接着在台上来回对话了几个回合。一开始,我对这样的环节设计也是摸不着头脑,觉得孩子已经读出了鹬和蚌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状态,为何老师仍旧让他们继续相争下去?直到我听到两个孩子越来越累的声音,我才明白了这个设计意图。果不其然,在这之后,老师再询问他们此时的感受,学生们都说筋疲力尽、口干舌燥,话都说不动了。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朗读环节设计,老师没有添加任何不必要的讲述、任何包装精美的设计,仅是通过真实、简单,让学生在朗读时体会文章的深意。
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事物,我们必须尽力“缩短”距离,这种做法绝不是通过复杂的手段“缩短”。相反,通过大声朗读,让孩子们进入文本,与角色交谈,唤醒孩子的生活经历,并与自己产生共鸣,从而读出真谛。
二、返璞归真:“说”出真情
为了回归语文教学的真实,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也是有必要的,这样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给出理由。以《普罗米修斯》这一课为例,老师在课程开始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在阅读《普罗米修斯》的课文后,你认为谁的力量大?说说你的理由。老师给予每个孩子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不去评判谁的才是标准答案,但是要求学生不仅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更要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样的一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隐性思维导图”的展示,在“说”中帮学生建设思维模式。这样的思维模式建立是潜移默化的,并不需要老师多加赘述,在课堂的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就已经渗透给学生了。
接下来,老师提出的“理解了人物关系,《普罗米修斯》这篇神话,哪个场面是最打动你的?”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建立一种思维方式,而是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的“说”,并不是空穴来风,这样的答案建立的基础一定是学生对于文本通透地读。事实证明,由于多次地通读文本,以及老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所说出的内容绝不是照本宣科,都是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而来的。
通过“阅读与说话”之间的联系,学生更愿意从新的角度探索和理解,而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动力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感到受到重视和理解,然后激励他们探索文本的真实性。当然,老师鼓励学生说真情,并不是放手、不受约束,老师需要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确保学生的陈述不偏离教学目标,而是走向更生动和真实的方向,从而达到语文本真的目的。
三、返璞归真:“写”出真意
很多教师认为,无论是写话还是写作,都是作文课的专属任务,在日常的教学中,会忽略写话、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占语文教学的比例很大,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写作能力哪里来?事实上,它是从老师日常的教学中积累起来的。但是现在学生看到了作文题目,往往是“才下笔头,却皱眉头”,不知道从何下笔、如何下笔,而这却是我们可以从日常的教学中弥补的。仅仅靠一学期几节的作文课,如何确保学生可以真正地提高写作的能力?
以《追踪台风的卫星》为例,整节课老师在教授“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同时让学生注意本文的写作特点,特别是在课程结束时预留了“聚焦词语,指导写话”的板块,让学生捕捉角色的动作、语言和表情进行写作。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以及由课文的举一反三,下笔速度很快。从学生最后的回答来看,效果也是显著的。事实证明,学生确实在这个板块里得到了能力的提升,也写出了他们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意。如果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持续采用这种方法,想象一下,学生的写作技巧难道会无法改善吗?
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描述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以便教师可以减少教学,但学生可以学到更多。回到本真的语文课堂,就是要探索语文教学的本质,恢复原有的特色。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引入新思路,但不能抛弃优良的传统做法。创新很重要,继承发展也不可偏颇。我想,只要我们坚守、坚持,定能还语文课堂的简单、灵动、智慧和真实。
参考文献
[1]严晓蕾.本真教育 润物无声[J].语文教学通讯,2016(8).
(編辑:马梦杰)
【关键词】小学语文;奠基固本;消肿减负;真实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课堂的回归应当是真实的,它旨在展示语言的真面目和自然状态。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学形式日渐多样、教学手段日渐多元,在一节节异彩纷呈的语文课上,我们的眼球越来越被“新”“奇”所吸引,却越来越不去探求一节课最本质、最真实的样子应该是怎样的。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要有“雾里看花也将花儿看真切”的本领,把最真实的语文课堂带给学生。
一、返璞归真:“读”出真谛
新课程改革后,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阅读,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应当更深入、更彻底,他们也需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文章中的情感融为一体,最终理解文章的真实含义。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读是基础。俗语说“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学生只做到了“眼到、口到”,课文是读流利了,然而,只是机械地阅读,没有情感,没有思考,仅仅是为了朗读。此时,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我们就要调整目标和策略,创设语文学习的最佳环境,畅通语文学习的绿色通道,以促进他们对于文本最好的理解,从而有最精彩的朗读可以呈现。
以自己曾经听过的一堂《鹬蚌相争》为例,老师在设计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鹬和蚌的对话时,让两名学生上台分角色表演,可是老师在指导朗读三遍之后,依然让两名学生接着在台上来回对话了几个回合。一开始,我对这样的环节设计也是摸不着头脑,觉得孩子已经读出了鹬和蚌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状态,为何老师仍旧让他们继续相争下去?直到我听到两个孩子越来越累的声音,我才明白了这个设计意图。果不其然,在这之后,老师再询问他们此时的感受,学生们都说筋疲力尽、口干舌燥,话都说不动了。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朗读环节设计,老师没有添加任何不必要的讲述、任何包装精美的设计,仅是通过真实、简单,让学生在朗读时体会文章的深意。
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事物,我们必须尽力“缩短”距离,这种做法绝不是通过复杂的手段“缩短”。相反,通过大声朗读,让孩子们进入文本,与角色交谈,唤醒孩子的生活经历,并与自己产生共鸣,从而读出真谛。
二、返璞归真:“说”出真情
为了回归语文教学的真实,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也是有必要的,这样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给出理由。以《普罗米修斯》这一课为例,老师在课程开始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在阅读《普罗米修斯》的课文后,你认为谁的力量大?说说你的理由。老师给予每个孩子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不去评判谁的才是标准答案,但是要求学生不仅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更要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样的一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隐性思维导图”的展示,在“说”中帮学生建设思维模式。这样的思维模式建立是潜移默化的,并不需要老师多加赘述,在课堂的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就已经渗透给学生了。
接下来,老师提出的“理解了人物关系,《普罗米修斯》这篇神话,哪个场面是最打动你的?”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建立一种思维方式,而是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的“说”,并不是空穴来风,这样的答案建立的基础一定是学生对于文本通透地读。事实证明,由于多次地通读文本,以及老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所说出的内容绝不是照本宣科,都是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而来的。
通过“阅读与说话”之间的联系,学生更愿意从新的角度探索和理解,而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动力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感到受到重视和理解,然后激励他们探索文本的真实性。当然,老师鼓励学生说真情,并不是放手、不受约束,老师需要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确保学生的陈述不偏离教学目标,而是走向更生动和真实的方向,从而达到语文本真的目的。
三、返璞归真:“写”出真意
很多教师认为,无论是写话还是写作,都是作文课的专属任务,在日常的教学中,会忽略写话、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占语文教学的比例很大,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写作能力哪里来?事实上,它是从老师日常的教学中积累起来的。但是现在学生看到了作文题目,往往是“才下笔头,却皱眉头”,不知道从何下笔、如何下笔,而这却是我们可以从日常的教学中弥补的。仅仅靠一学期几节的作文课,如何确保学生可以真正地提高写作的能力?
以《追踪台风的卫星》为例,整节课老师在教授“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同时让学生注意本文的写作特点,特别是在课程结束时预留了“聚焦词语,指导写话”的板块,让学生捕捉角色的动作、语言和表情进行写作。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以及由课文的举一反三,下笔速度很快。从学生最后的回答来看,效果也是显著的。事实证明,学生确实在这个板块里得到了能力的提升,也写出了他们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意。如果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持续采用这种方法,想象一下,学生的写作技巧难道会无法改善吗?
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描述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以便教师可以减少教学,但学生可以学到更多。回到本真的语文课堂,就是要探索语文教学的本质,恢复原有的特色。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引入新思路,但不能抛弃优良的传统做法。创新很重要,继承发展也不可偏颇。我想,只要我们坚守、坚持,定能还语文课堂的简单、灵动、智慧和真实。
参考文献
[1]严晓蕾.本真教育 润物无声[J].语文教学通讯,2016(8).
(編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