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旨在从立意新奇、富有真情、思想深刻三个方面谈写作,从写作方法的角度探讨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关键词】立意新奇 富有真情 思想深刻
写作有法,写无定法。写作高手可能已经到达了“写无定法”的境界,但对于尚处于写作基础阶段的人而言,掌握写作的“法”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试着从立意、情感、思想三个维度对写作做一些探讨,以期对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有所帮助。
一、立意新奇,独立文格
立意新奇,是写好作文的第一要诀。明代王夫之云:“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红楼梦》里,林黛玉教香菱学诗时也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不以词害意”,就是说内容比形式更重要。立意决定了一篇文章的深度、格调、品位,“意”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林语堂在《写作的艺术》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只要他的立意精警,文法上略有不妥之处也是不妨的。”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一定要把教会他们如何立意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
如何求新呢?
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考虑大家通常的思路会是什么,然后避开这一通常的思路,寻求创新。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红楼梦》里林黛玉写《明妃》诗的故事。该诗后两句为:“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薛宝钗点评道:“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欧阳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就会对文章立意如何求新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写作时,只有选取新的视角,才会有新的思想和创意。正如新闻记者罗伯特·怀尔特所说:“任何人都能在商店里看时装,在博物馆里看历史。但是,具有创造性的开拓者在五金店里看历史,在飞机场上看时装。”由此可见,视角决定了看问题的方式,新视角会带来新的体验和思考。
如果做不到视角新,那么,教师就要告诉学生在材料选择上力求创新,写出不一样的生活体验,给人以新鲜的冲击力。例如,“闲对风光独自游”这道作文题,如果学生能够选择不一样的风光,写出“独自游”时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体验,就可能会因为选材的独特而更胜一筹。
二、言为心声,文贵情真
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是“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真”是作文应该遵循的“文道”,文格如人格,“真”是一种境界、一种品质。
1.要引导学生写真人真事。
写作应该是“我手写我心”的真挚表达,绝不能为了追求更高的分数而弄虚作假。
曾经有人统计过,在一次考试作文中,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的亲人死去了,后来追问原因,那些学生说这样造假只是为了让文章显得更加感人。教师要告诉学生,这样做不仅不能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而且会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2.要引导学生写真景真物。
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都有其特色或文化韵味,常常成为某个地方的文化名片,比如康桥的金柳、江南的烟雨等。写好了景物,就能给人物活动设置好背景,就能很好地寄托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要教导学生写景写物一定要真实,要有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如果随意造景,写冬天就是雪花飘落了,写夏天就是荷花开了,这样的景物描写就失去了意义。
3.要引导学生抒真情实感。
写文章不能无病呻吟、虚假造作,因为,这样的虚情假意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如何能感动别人呢?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正是因为作者的这种“痴”,才成就了《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才会让读者有“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深切体会,因为那是凝着血泪的真情啊。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抒真情实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感动人心的魅力。
三、思想深刻,富有理性
作文要想有深度,就要做到由情入理。只有叙述描写的文字,往往深度有限;如果能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加点议论,就会升华文章的主题,使文章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学生而言,如果他们能够发出有深度的议论,就标志着他们对事物有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写作水平自然就胜人一筹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揣摩课本中的例子。例如,《紫藤萝瀑布》中有这样的议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个议论使文章在融情于景的基础上,由情入理,一下子就提升了思想境界。再如《错过》一文中有这样的议论:“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作者对错过的认识如此深刻,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启发,让人读后有一种顿悟的感觉。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
一是引导学生写夹叙夹议的文章。
苏教版语文八(上)第五单元作文训练的要求是“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因此,我们要训练学生的这种能力。
在记叙文中抒情,这不是本文论述的范畴,姑且不论。而在记叙文中议论,议论的文字不宜过多,而且要将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文章显得既深刻又富有美感。
二是鼓励学生尝试写简单的议论文。
初中生接受的主要是记叙文训练,这对他们写作能力的发展而言,多少有一点缺憾。其实,在学生进入九年级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对他们进行一些议论文训练,鼓励他们尝试写作简单的议论文。因为,这有助于学生培养严谨的思维和理性精神,为高中阶段系统地学习议论文写作打好基础。
当然,就写作而言,技巧永远是第二位的。要想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乐于写作,教师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甚至要使他们建立起对写作的信仰。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写作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蔡明.蔡明老师教你写作文[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本文系张家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中学作文课堂生态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关键词】立意新奇 富有真情 思想深刻
写作有法,写无定法。写作高手可能已经到达了“写无定法”的境界,但对于尚处于写作基础阶段的人而言,掌握写作的“法”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试着从立意、情感、思想三个维度对写作做一些探讨,以期对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有所帮助。
一、立意新奇,独立文格
立意新奇,是写好作文的第一要诀。明代王夫之云:“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红楼梦》里,林黛玉教香菱学诗时也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不以词害意”,就是说内容比形式更重要。立意决定了一篇文章的深度、格调、品位,“意”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林语堂在《写作的艺术》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只要他的立意精警,文法上略有不妥之处也是不妨的。”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一定要把教会他们如何立意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
如何求新呢?
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考虑大家通常的思路会是什么,然后避开这一通常的思路,寻求创新。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红楼梦》里林黛玉写《明妃》诗的故事。该诗后两句为:“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薛宝钗点评道:“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欧阳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就会对文章立意如何求新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写作时,只有选取新的视角,才会有新的思想和创意。正如新闻记者罗伯特·怀尔特所说:“任何人都能在商店里看时装,在博物馆里看历史。但是,具有创造性的开拓者在五金店里看历史,在飞机场上看时装。”由此可见,视角决定了看问题的方式,新视角会带来新的体验和思考。
如果做不到视角新,那么,教师就要告诉学生在材料选择上力求创新,写出不一样的生活体验,给人以新鲜的冲击力。例如,“闲对风光独自游”这道作文题,如果学生能够选择不一样的风光,写出“独自游”时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体验,就可能会因为选材的独特而更胜一筹。
二、言为心声,文贵情真
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是“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真”是作文应该遵循的“文道”,文格如人格,“真”是一种境界、一种品质。
1.要引导学生写真人真事。
写作应该是“我手写我心”的真挚表达,绝不能为了追求更高的分数而弄虚作假。
曾经有人统计过,在一次考试作文中,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的亲人死去了,后来追问原因,那些学生说这样造假只是为了让文章显得更加感人。教师要告诉学生,这样做不仅不能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而且会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2.要引导学生写真景真物。
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都有其特色或文化韵味,常常成为某个地方的文化名片,比如康桥的金柳、江南的烟雨等。写好了景物,就能给人物活动设置好背景,就能很好地寄托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要教导学生写景写物一定要真实,要有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如果随意造景,写冬天就是雪花飘落了,写夏天就是荷花开了,这样的景物描写就失去了意义。
3.要引导学生抒真情实感。
写文章不能无病呻吟、虚假造作,因为,这样的虚情假意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如何能感动别人呢?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正是因为作者的这种“痴”,才成就了《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才会让读者有“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深切体会,因为那是凝着血泪的真情啊。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抒真情实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感动人心的魅力。
三、思想深刻,富有理性
作文要想有深度,就要做到由情入理。只有叙述描写的文字,往往深度有限;如果能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加点议论,就会升华文章的主题,使文章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学生而言,如果他们能够发出有深度的议论,就标志着他们对事物有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写作水平自然就胜人一筹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揣摩课本中的例子。例如,《紫藤萝瀑布》中有这样的议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个议论使文章在融情于景的基础上,由情入理,一下子就提升了思想境界。再如《错过》一文中有这样的议论:“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作者对错过的认识如此深刻,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启发,让人读后有一种顿悟的感觉。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
一是引导学生写夹叙夹议的文章。
苏教版语文八(上)第五单元作文训练的要求是“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因此,我们要训练学生的这种能力。
在记叙文中抒情,这不是本文论述的范畴,姑且不论。而在记叙文中议论,议论的文字不宜过多,而且要将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文章显得既深刻又富有美感。
二是鼓励学生尝试写简单的议论文。
初中生接受的主要是记叙文训练,这对他们写作能力的发展而言,多少有一点缺憾。其实,在学生进入九年级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对他们进行一些议论文训练,鼓励他们尝试写作简单的议论文。因为,这有助于学生培养严谨的思维和理性精神,为高中阶段系统地学习议论文写作打好基础。
当然,就写作而言,技巧永远是第二位的。要想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乐于写作,教师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甚至要使他们建立起对写作的信仰。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写作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蔡明.蔡明老师教你写作文[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本文系张家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中学作文课堂生态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