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动技能教学的运动环境创设策略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efreeb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技术是调动体能以完成操练动作的方法[1],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2]。那么,如何借助运动技术以完成运动技能的教学,笔者试着从“运动环境创设”的角度阐述技术转化为技能的教学策略。
  一、关于运动环境
  在课堂的有限时空内,其运动环境因素包括了自然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了气候、温度、风力等;物理环境包括了空间的大小、器材的使用、地面的平整度、练习任务的条件等;人文环境包括教师的态度等。而物理环境主要是上课教师创设的,它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的效能。其中“练习任务的条件”所产生的环境此处暂且将其称为“运动环境”。
  二、运动环境创设的意义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和行为起源于环境与学生已有知识的相互作用”,学生既对环境做出反应,又作用于环境[3]。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所学的“技术”,需要在一定的任务的条件下进行练习,以检验学生技术的运用能力,如在学生学习“高低运球”的相关技术后,在真正的篮球比赛中,当遇到防守队员防守时,能够有意识地做出“以身体护球,采用低运球”的方法,这时他已经将技术转化为技能。因此,运动环境的创设对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后运动技能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能够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用、用什么技术、怎么用”等技术运用的方法,避免“为学技术而学”的问题。
  三、运动环境创设的基本策略
  1.分析教材的特征与价值。分析教材的特征与价值,主要目的是明确“为什么教”和“教什么”的问题。也只有清楚该教材内容的特点、价值,才能创设符合教材特征的运动环境,对学生所学的技术起到迁移、内化的作用。以“跪跳起”和“高运球和低运球”两个教材内容为例(表1)。
  从上表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要让学生提高“跪跳起”和“高运球和低运球”的运动技能,不能只限于其技术(或动作要领),更多地要让学生有在一定的环境中运用技术方法的时机。如在“跪跳起”教材内容的教学时,让学生从一块垫子的高度往下跳。这点在本次活动的3节课中都有所体现,但设置这样的练习环境,更多是考虑“从高处往下跳便于学生体验完成跪跳起动作”的成功感这一层面,如果从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的角度出发,可以考虑再增加高度(如从箱盖上往下跳、4块垫子高度往下跳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跪跳起落地时身体平衡的控制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心理品质。
  2.创设组合练习的任务环境。《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了“组合练习”这一理念,组合练习可以“帮助教师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技能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把学到的技术转化为自己的技能,以便于以后进行锻炼身体时加以运用。在考虑组合练习时,一般有“动作与动作的组合、人与人之间的组合”等。
  在同课异构环节,浙江教师执教的《技巧——跪跳起动作方法》一课中,教师在最后环节创设了“跪跳起 挺身跳”,2个简单的动作不仅仅是“相加”,因为学生不仅要知道2个动作的要求,而且要思考2个动作如何连贯完成,这对学生今后学习较复杂的体操类动作有一定的帮助。当然还可以进行“跪跳起 滚翻(前滚翻或侧滚翻)、跪跳起 起跑”等组合练习。
  浙江教师执教的《篮球——高低运球动作方法》一课中,创设了“你进我退”游戏,2名学生一组面对面站立进行运球,看到同伴退时自己向前运球,接近同伴时进行低运球。这是“人与人的组合”。把高运球和低运球的动作方法置于较复杂的运球环境中,学生既要看同伴(眼睛脱离球的运球),同时要根据同伴运球的情况做出“高运球、低运球、向前向后的行进间运球”的调整,利于学生运球技能的提高。
  3.创设具有项目特征的模拟比赛环境。球类运动技能的教学,最终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会比赛”。体育教师虽然不能让不同阶段的小学生都参与完整的篮球比赛,但是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篮球技能水平,创设符合他们的简单篮球比赛游戏。以三年级的學生为例,可以创设含有“运球、传球、消极防守”篮球元素的运动环境。
  同课异构环节中,北京教师执教的《小篮球——高运球和低运球》一课中,教师创设了“红绿灯”的游戏,让学生在慢速的行进间运球时看教师手中的“红旗、绿旗”,看到红旗时原地低运球,看到绿灯时行进间高运球;同时,也创设了“抓尾巴”的游戏(两位学生在运球的状态下分别去抓同伴的“尾巴”),在这个游戏中,实际上就是创设了“人与人之间的组合、动作与环境的组合”,因为学生不仅要完成连续的运球任务,同时既要考虑保护好自己的球(防的意识),又要去想办法抓同伴的尾巴(攻的意识)。同样在“交换课堂”环节浙江教师执教的《篮球——高运球和低运球》一课中,教师创设了“运球 传球 换位跑”的练习,目的是将“高运球和低运球”的方法在这个练习中得到运用和提高,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要高运球、什么时候要低运球。看似简单的几个动作的组合,还渗透了同伴“配合意识”。上述练习与游戏都具有篮球比赛时的运动环境特征。当然,教师在创设这样的运动环境时,需要考虑学情,同时要让学生明确练习标准和目的。如在“红绿灯”游戏中,教师需要告诉学生“红灯就是比赛时有人防守的时候、绿灯就是没有人防守的时候”,这样也把相关的“学理”适时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明白“为什么”。
  创设运动环境是让技术转化为技能,又是提高技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策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教材特征和功能价值,创设不同的运动环境,给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董琦,陶沙.动作与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肌肉、肌腱、韧带和肌肉筋膜等结缔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柔韧素质的好坏,一般以人体运动时关节(骨骼)活动的范围和幅度来体现。因此,对柔韧素质的评价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测量关节(骨骼)的最大活动幅度。最典型的测试方法是“坐位体前屈”:主要测量人体在静止状态下的肩、脊柱、髋、膝等关节可能达到的综合活动幅度,以此反映这些部位肌肉、肌腱、韧带和肌肉筋膜等结缔组织的伸展能力。  柔韧素质,其生理机
协调性(coordination)是指身体作用肌群之时机正确、动作方向及速度恰当,平衡稳定且有韵律性。协调性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还与肌力和肌耐力、速度和速度耐力、身体平衡、肌肉放松和收缩、身体柔韧、灵敏等素质有关。  协调性是人体运动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的前提和基础。近期,人体运动协调能力成为了教育学门类中儿童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不仅仅是在体育教育中有所涉及,舞蹈教育、器
烟台市历来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自2012年起,烟台市教育局以“科研引领、行政推动、以点带面、区域推进”,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进行了学校体育的整体改革实践。确立了“健康的体育、科学的体育、全员的体育”的理念和目标,构建并实施了学校体育的课程、竞赛和评价3个体系,有效提升了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校内外联动,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自2013年起,烟台市开始进行体育
案例:仰卧起坐练习前,教师采用倒计时督促学生迅速自由结合并站在练习垫子的旁边,对于不能及时站到垫子旁边及没找到同伴的学生要求其进行下蹲练习,多数学生的行动迅速了许多,有位男生却总是挨罚,他甚至说:“罚就罚呗,反正我不想做仰卧起坐。”  分析:教师采用倒计时的方式督促学生迅速到位,有一定的效果,让学生用下蹲动作代替仰卧起坐,也有一定的效用,但这些学生没有完成仰卧起坐的练习,不想做仰卧起坐的学生就顺势
一、沟通的主要内容  通过研讨活动并查阅相关材料,主持团队总结出有“六大方面”和“五种情况”需要与领导、班主任及其他学科教师、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1.“六大方面”  体育教学方面,如,学生的出勤情况和上课状态、教学中发现优秀运动人才、个别问题学生、突发身体状况或教学矛盾等;体育比赛方面,如,学校的运动会、校内体育比赛、区级以上运动员的选拔与训练及训练相关問题等;体育器材方面,如,体育器材的维护、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保罗·史托兹教授在《逆境商数》一书中最早提出了“逆商”的概念。逆商(AQ)全称逆境商数(Adversity Quotient),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处理、摆脱、超越挫折与困难的能力。国内关于逆商的研究大多针对中学生和大学生,极少涉及小学生,更无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分析和调查。本文从逆商角度分析留守儿童,旨在提高留守儿童应对逆境的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研
编者按:本期话题研讨是续“案例研析”栏目关于“如何合理制订单元计划”的第6次专题系列,以“操作性动作技能教学单元计划”为主题,以水平二(三年级)原地侧向投掷垒球为例展开的话题研讨,旨在引导参与研讨的教师能够理解“感知身体”及其价值。本次研讨特邀浙江师范大学孙喜和博士带领全国一线教师以“感知身体”为主线探讨课时内容、评价方式的合理性,结合案例,促使参与研讨的教师思考其价值的同时,也为教师在设计单元计
2016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高中阶段学校的考试招生要改革招生录取办法,要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特别强调试点地区要改革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部分科目作为录取计分科目,除了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之外,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确定其他具体科
一、“选点力”——从无所适从转向可圈可点  “选点力”指选择研究点的能力。选题是成功的一半,不仅决定了课题的价值和意义,还关系到课题实施的难度与可行性。  (一)“老生常谈”中拣选研究点  体育教师每天用自己的一般经验进行着重复性的工作,对于教学来说可能效果不错,但从研究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却未必能给人更多的启发与思考。建议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归纳出先进的经验作为课题的选点,主要特征为:  1.体现
“你最近又晒黑了,皮肤又差了!”  “别太拼命,教师就是一份工作,工资不高,扮演的角色太多,你应该把时间放在保养自己上面。”  “体育课上不要太认真,既累了孩子也苦了自己。”  “你时常要带学生课余训练,想约你一起聚聚都难。”  ……  周末,在一家下午茶店里偶遇的几位初中同学对笔者“抱怨”了一阵。其实,在这充满温暖的“抱怨”声里,透露出他们不明白一个脚踏实地的人怎会在工作中驰于空想、鹜于虚声、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