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和质量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最直观的“镜子”。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
一、教给学生,解决问题
首先,要处理好作文和生活的关系,要丰富学生学活、开拓写作源泉。①组织学生开展多种课外活动,指导学生深入观察、教会学生摄取写作材料。②要求学生敏于思考,勤于动笔,教会学生积累写作材料。③教师灵活命题,切合学生实际,鼓励学生自由选取写作材料。
其次,要处理好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学生不能事事实践,通过阅读掌握间接实践的材料是主要的、大量的。读写结合,读是前提,是写的源泉之一。读的过程,就是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提高思想水平的过程,也是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过程,理解和借鉴表达方法的过程。
二、教给学生,处理好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思维,作文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就是作文的思路。作文之道巧在构思。我们应大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一道题目应允许学生从各方面去构思,学生愿意写什么,爱好怎么写,应该由他们自由去决定,教师不必强求一律。给范围自拟题的作文训练,用意就在于既让学生有内容好写,受范围约束,又激励学生发挥创见,广泛联想,打破作文神秘感,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利用课文,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筛选的优秀作品,其思维性、艺术性堪称典范。教师在讲读课文时,要把每一篇都当做范例,从读和写的角度剖析,极力讲清如何写的问题。
每讲完一课,便可抓住单元训练重点,根据课文特点,指导学生练写开头、结尾,写几句话、片段、全篇,把读书和作文统一起来,这就是讲读课文的演化和实践。如学习第八册选读课文《可爱的草塘》之后,我让学生练写《可爱的家乡》,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知道如何写。
让学生以课文做样板,利用课文材料练笔,兴趣高,思路广,有益于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从怕作文渐变为“乐作文”。
四、作文要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作文做到“有具体内容”“不说空话”“有真情实感”“不说假话”,这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的首要教学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并通过课内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出示命题之后,指导学生围绕命题提取和组织平时所积累的丰富材料,使之为写作服务,达到写得“有具体内容”“有真情真感”的写作目的。
在作文指导中,老师的任务是不仅要教会学生提取、组织材料,而且要指导学生将提取的材料合理组织、加工,做到把抽象的材料写具体;把简单的材料写得丰富;把残缺的材料写得完整;把一般的材料写得典型;把看似“无情”的材料加以挖掘并写出真情实感;把无序的材料组织成有序。经过这样系统的训练,学生写作时就能左右逢源,言之有物,言之成理。
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延伸到生活之中,因需而写,形式灵活,必能有效地提高习作能力,有效地提高通过练笔服务于生活的能力。在阅读课上,特别是中高年级的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可以是文章写法之类宏观的,更多的可以是微观的。如,写读了课文的感受、启示,续编故事,把课文中概述的内容写具体,为写景的课文拟游人须知、写导游词、编广告语,为写人记事的课文增加了细节插写。此类练习费时不多,可以收到加深理解内容和灵活练习表达的双重效果。在平时,对低年级学生鼓励写话,有话就记在写话本里,定期交流、展示;对中年级学生鼓励写话,有话就记在写话本里,定期交流、展示;对中年级学生鼓励记日记特别是观察日记,既及时积累了习作素材,又训练了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对高年级学生鼓励写随笔,随时记下观察中的发现,思维中的火花,读书中的感受,生活中的体验。如此长期坚持,不仅对作文、对学习语文,而且对学好其他课程,乃至终生学习、一生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结合对学习内容、形式等的策划,指导学生拟活动计划;结合学习的开展,指导学生搜集、加工获得的资料,学习拟采访提纲;结合学习成果展示,指导学生出情报、编手抄报、写简单的建议书或调查报告,甚至办小型展览、组织学习成果汇报会。在这中间,不仅锻炼了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而且增强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习作能力真有用,不提高习作能力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五.习作指导要常抓五件事
第一件事是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使学生不断获得习作的动力。第二件事是指导观察。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不断拓宽观察的领域,鼓励学生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有自己的发现,及至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第三件事是引导读书,培养学生爱读书、善读书、读名著,以不断增加习作内容方面的、文化方面的、语言方面的储备。第四件事是指导学生想明白了再写。这主要指在高年级的作文指导课上,要因需点拨,结合习作实例指导。不外乎中心、顺序、具体,写景物抓特点,写事既有顺序又突出,写人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塑造人物形象等等。要细水长流,因势利导,浅显易懂,好学管用。第五件事是指导讲评。要通过讲评使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看到进步,增强信心(这要靠老师在作前、作中个别辅导),要使全体学生清楚地知道这次习作有哪些成功或进步之处,对此,要予以充分肯定;同时结合习作实例引导学生找到问题或不足,并知道在今后的习作中如何加以改进。而后组织学生互改和自改,从内容上、写法上、语言上,针对主要的不足之处认真修改,及至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
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一、教给学生,解决问题
首先,要处理好作文和生活的关系,要丰富学生学活、开拓写作源泉。①组织学生开展多种课外活动,指导学生深入观察、教会学生摄取写作材料。②要求学生敏于思考,勤于动笔,教会学生积累写作材料。③教师灵活命题,切合学生实际,鼓励学生自由选取写作材料。
其次,要处理好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学生不能事事实践,通过阅读掌握间接实践的材料是主要的、大量的。读写结合,读是前提,是写的源泉之一。读的过程,就是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提高思想水平的过程,也是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过程,理解和借鉴表达方法的过程。
二、教给学生,处理好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思维,作文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就是作文的思路。作文之道巧在构思。我们应大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一道题目应允许学生从各方面去构思,学生愿意写什么,爱好怎么写,应该由他们自由去决定,教师不必强求一律。给范围自拟题的作文训练,用意就在于既让学生有内容好写,受范围约束,又激励学生发挥创见,广泛联想,打破作文神秘感,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利用课文,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筛选的优秀作品,其思维性、艺术性堪称典范。教师在讲读课文时,要把每一篇都当做范例,从读和写的角度剖析,极力讲清如何写的问题。
每讲完一课,便可抓住单元训练重点,根据课文特点,指导学生练写开头、结尾,写几句话、片段、全篇,把读书和作文统一起来,这就是讲读课文的演化和实践。如学习第八册选读课文《可爱的草塘》之后,我让学生练写《可爱的家乡》,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知道如何写。
让学生以课文做样板,利用课文材料练笔,兴趣高,思路广,有益于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从怕作文渐变为“乐作文”。
四、作文要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作文做到“有具体内容”“不说空话”“有真情实感”“不说假话”,这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的首要教学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并通过课内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出示命题之后,指导学生围绕命题提取和组织平时所积累的丰富材料,使之为写作服务,达到写得“有具体内容”“有真情真感”的写作目的。
在作文指导中,老师的任务是不仅要教会学生提取、组织材料,而且要指导学生将提取的材料合理组织、加工,做到把抽象的材料写具体;把简单的材料写得丰富;把残缺的材料写得完整;把一般的材料写得典型;把看似“无情”的材料加以挖掘并写出真情实感;把无序的材料组织成有序。经过这样系统的训练,学生写作时就能左右逢源,言之有物,言之成理。
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延伸到生活之中,因需而写,形式灵活,必能有效地提高习作能力,有效地提高通过练笔服务于生活的能力。在阅读课上,特别是中高年级的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可以是文章写法之类宏观的,更多的可以是微观的。如,写读了课文的感受、启示,续编故事,把课文中概述的内容写具体,为写景的课文拟游人须知、写导游词、编广告语,为写人记事的课文增加了细节插写。此类练习费时不多,可以收到加深理解内容和灵活练习表达的双重效果。在平时,对低年级学生鼓励写话,有话就记在写话本里,定期交流、展示;对中年级学生鼓励写话,有话就记在写话本里,定期交流、展示;对中年级学生鼓励记日记特别是观察日记,既及时积累了习作素材,又训练了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对高年级学生鼓励写随笔,随时记下观察中的发现,思维中的火花,读书中的感受,生活中的体验。如此长期坚持,不仅对作文、对学习语文,而且对学好其他课程,乃至终生学习、一生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结合对学习内容、形式等的策划,指导学生拟活动计划;结合学习的开展,指导学生搜集、加工获得的资料,学习拟采访提纲;结合学习成果展示,指导学生出情报、编手抄报、写简单的建议书或调查报告,甚至办小型展览、组织学习成果汇报会。在这中间,不仅锻炼了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而且增强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习作能力真有用,不提高习作能力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五.习作指导要常抓五件事
第一件事是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使学生不断获得习作的动力。第二件事是指导观察。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不断拓宽观察的领域,鼓励学生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有自己的发现,及至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第三件事是引导读书,培养学生爱读书、善读书、读名著,以不断增加习作内容方面的、文化方面的、语言方面的储备。第四件事是指导学生想明白了再写。这主要指在高年级的作文指导课上,要因需点拨,结合习作实例指导。不外乎中心、顺序、具体,写景物抓特点,写事既有顺序又突出,写人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塑造人物形象等等。要细水长流,因势利导,浅显易懂,好学管用。第五件事是指导讲评。要通过讲评使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看到进步,增强信心(这要靠老师在作前、作中个别辅导),要使全体学生清楚地知道这次习作有哪些成功或进步之处,对此,要予以充分肯定;同时结合习作实例引导学生找到问题或不足,并知道在今后的习作中如何加以改进。而后组织学生互改和自改,从内容上、写法上、语言上,针对主要的不足之处认真修改,及至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
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