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课堂 品味生活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y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学时,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现开放式教学,遵循课前观察生活、课中体验生活、课后融入生活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去探究,以促其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一、课前观察生活,丰富感知
  新课程形势下的教育不是把教育限于课堂,而是把学习的内容扩展到课前,延伸到课后。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前“观察生活”这个平台,让学生与真实的社会生活“面对面”。这样不仅会拉近品德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距离,同时也为品德课的教学提供了第一手感性材料。为此,教师应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道德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调查、积累生活材料,并借助已有的道德经验,为直奔教材的道德认知教学目标“铺路搭桥”。
  例如在教学《规则在哪里》时,上课前我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询问等方法调查学校、家庭、商店、生活小区的现状,寻找那里都有些什么规则,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与自己的行为相对照。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自觉遵守规则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学生们很有兴趣,积极地去观察,自主地进行探究。学生在调查实践中深刻地感受到规则的意义,没有说教,遵守规则的教育自在其中。有了课前的观察,第二天上课时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看法,个个兴致勃勃,为这节课的教学提供了许多最真实的材料。
  课堂中的问题全部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学生更像是在探讨着自己正在进行的生活,因而更全身心地投入了学习。课前调查活动,既丰富了课程资源,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还激起了孩子们上课的浓厚兴趣,可谓一举三得。
  二、课中体验生活,提升认识
  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参与的过程,只有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活动才具有生命力和实效性。任何信念都是在实践中形成、深化、确立的。教学必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体验人生的奋斗与幸福……这样才能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我在课堂上把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学生成为生活的实践者、观察者和反思者,在体验中明白道理,在体验中获得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的真实感受。
  如教学《我换牙了》一课,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注重引导学生健康地生活,因为健康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本单元主题为“健康生活每一天”,旨在通过卫生保健和自我保护两个方面的学习,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力。课堂上,我设计了看录像、听同学介绍换牙的经历、讲述自己换牙的体会,孩子们在活动中消除了换牙的烦恼;学生通过吃饼干、观察漱口水,认识到漱口和刷牙对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在指导学生实践正确刷牙的体验活动中,发展了“换牙”和“护牙”的实践能力。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开展的这种活动化、生活化的品德教育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水平,这些活动让儿童道德品行的教育不再是在抽象的文字学习中进行,而是变得真实具体、可感可触,真正起到引导儿童生活的作用。
  三、课后融入生活,引导实践
  “课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方面,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应该走进教室,让课堂充满生机;另一方面,教学要走出教室,走进真实的生活天地,融入到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一节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的结束,并不是探求知识、情感体验、道德实践的终止,而应该是一个新的开始——教学向课外延伸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要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天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并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消化、理解,从而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如《我是家里小主人》这一活动,是教育学生孝敬父母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来减轻家长的负担。孩子们在课堂上都抢着说自己会做这、会做那,可是在家里是否有坚持做呢?课上我就引导学生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作一些打扫房间、倒垃圾、洗碗、浇花等具体事务,让学生自己制定家务劳动计划,并让他们转交给家长一封信,请家长指导学生学做家务活,并督促孩子能够长期坚持下去,每天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刚开始同学们兴致挺高,后来慢慢有所松懈。我又用每周的最后一节品德与生活课,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当评委,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每周评出“爱劳动之星”。一周一次的检查反馈、交流和评比,激励着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实践。
  让品德教育走进儿童的生活,要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让孩子们通过亲身经历得到不同的收获和真实感受,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教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课程目标。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现实社会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为活动载体,不断丰富和发展儿童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不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林彦 程思)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情,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要积极关注学生生活,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获得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模拟生活,让学生获得体验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生活中的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职作为国家教育的组成部分,由于学生自身的特点,德育工作面临的困难更大.创新研究高职德育内容,提升学生德育水平是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起点,只有不断增强基层党建的活力和创造力,才能激发企业健康、和谐、持续发展,而党员责任区建设是推进基层党建的有效载体。
中职数学是中职教学中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认知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职数学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理论指导实践,思路决定出路。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是企业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方式,是提高班子议大事、谋大事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如何抓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新形势下,随着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企业基层党组织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搞好党建工作,为企业经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正处在结构性的转变的关键时期,而我国的研究生招考方式必须要不断提升招考的有效性,并结合目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建立起科学、合理招考模式和人才选拔机
外语是当前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人才素质能力之一,也是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着重培养的技能与目标.现阶段的高职法语教学多从零基础开始,法语学习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