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一直在尝试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树立生本理念。教师在课堂中尝试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断进行教师观念的转变。
关键词:生本理念;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为主,随着社会变革和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这一传统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如何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是我们教学的关键所在。
为此,在学校的带领下,我们探索、实践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一、组织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是进行课堂学习的基本要求。比如,地理教学中关于识记省级行政区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小任务:能否在拼图中摆对省级区划的位置。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笔者相信学生都会乐意参与,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中去。这样,学生通过简单的小游戏认识了这些省级区划的位置、轮廓以及名称,本是课堂知识难点的内容得以顺利地推进。
2.体现学生的独立性。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核心要義。有些问题无需教师讲解,学生通过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就能解决。比如,各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的问题,学生通过读图、读课本就能得出答案。此类问题,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练习自己探索、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布置前置作业。这需要教师做好每堂课前置性作业的准备工作,挑选与课堂内容紧密相关、作业量适中、难度适宜的前置作业,目的是给课堂学习作铺垫。前置性作业的布置,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课程开始前就主动地学习、积极思考,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获取初步的知识。
4.进行作业分层。作为教师要接受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这一现实,善于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要求,因材施教。
二、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他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获得持续进步。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搜集资料自主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地理问题,例如,中国民族数量、少数民族数量、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名称、每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介绍,等等。
三、小组合作问题的确定
第一,教师选定的问题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不能超越学生当前的认识能力。难度适宜的问题才会激发学生合作的潜力,也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如“等高线”内容中,“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是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内容,而二者的区分则需要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才能够掌握。
第二,教师要选择任务比较多且依靠个人力量难以在短时内解决,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较快解决的学习内容。
第三,教师要选择内在结构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问题,避免将肤浅、简单的问题作为学习内容进行分组讨论。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谈。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真正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模式的落实
第一,树立“以学生为主,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第二,教学模式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质疑和探究的学习过程。
第三,设立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布置前置性作业、4人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展示、教师引导点拨、检测巩固。
五、小组合作活动评价
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评价和肯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合作学习的评价形式不能单一,要尽量多样化。例如“很好”“你真棒”“表现不错”之类的单一、乏味的评价用语已经不能满足初中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有针对性、具有启发性评价的话语,如“你们组的想法很有创意,能再多介绍点吗?”“其他小组还有更好的意见吗?”等等。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师应该做好知识的储备工作,随时应对学生灵活的思维世界,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知识、探索知识,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马维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J].教育革新,2005(6).
[2]丁洪亮.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3]王丽敏.谈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与评价,2011(11).
关键词:生本理念;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为主,随着社会变革和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这一传统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如何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是我们教学的关键所在。
为此,在学校的带领下,我们探索、实践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一、组织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是进行课堂学习的基本要求。比如,地理教学中关于识记省级行政区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小任务:能否在拼图中摆对省级区划的位置。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笔者相信学生都会乐意参与,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中去。这样,学生通过简单的小游戏认识了这些省级区划的位置、轮廓以及名称,本是课堂知识难点的内容得以顺利地推进。
2.体现学生的独立性。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核心要義。有些问题无需教师讲解,学生通过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就能解决。比如,各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的问题,学生通过读图、读课本就能得出答案。此类问题,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练习自己探索、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布置前置作业。这需要教师做好每堂课前置性作业的准备工作,挑选与课堂内容紧密相关、作业量适中、难度适宜的前置作业,目的是给课堂学习作铺垫。前置性作业的布置,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课程开始前就主动地学习、积极思考,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获取初步的知识。
4.进行作业分层。作为教师要接受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这一现实,善于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要求,因材施教。
二、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他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获得持续进步。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搜集资料自主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地理问题,例如,中国民族数量、少数民族数量、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名称、每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介绍,等等。
三、小组合作问题的确定
第一,教师选定的问题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不能超越学生当前的认识能力。难度适宜的问题才会激发学生合作的潜力,也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如“等高线”内容中,“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是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内容,而二者的区分则需要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才能够掌握。
第二,教师要选择任务比较多且依靠个人力量难以在短时内解决,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较快解决的学习内容。
第三,教师要选择内在结构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问题,避免将肤浅、简单的问题作为学习内容进行分组讨论。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谈。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真正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模式的落实
第一,树立“以学生为主,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第二,教学模式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质疑和探究的学习过程。
第三,设立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布置前置性作业、4人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展示、教师引导点拨、检测巩固。
五、小组合作活动评价
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评价和肯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合作学习的评价形式不能单一,要尽量多样化。例如“很好”“你真棒”“表现不错”之类的单一、乏味的评价用语已经不能满足初中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有针对性、具有启发性评价的话语,如“你们组的想法很有创意,能再多介绍点吗?”“其他小组还有更好的意见吗?”等等。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师应该做好知识的储备工作,随时应对学生灵活的思维世界,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知识、探索知识,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马维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J].教育革新,2005(6).
[2]丁洪亮.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3]王丽敏.谈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与评价,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