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在建筑领域,绿色建筑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我国绿色建筑设计而言,由于能源资源压力越来越大,确定绿色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本文对绿色建筑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并对绿色建筑设计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行业是一项耗资巨大的行业,为了降低资源的消耗,绿色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多,通过希望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探讨,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1、绿色建筑设计有利于降低能耗
建筑在建设过程中要经过选址、平面设计、材料选择等环节,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重点考虑的就是如何从建筑本身做好降低能耗的设计。如在进行平面设计时,设计师会综合考虑如何因地制宜、怎样的布局、怎样的形状、建筑物走向以及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室内设计等因素。建筑材料如建筑物的门窗、屋顶、墙体、室内外墙面的铺设等都是材料消耗的重要内容,绿色建筑则是利用最环保的、节约的材料建设高效的空间。
2、绿色建筑有助于人们健康生活
建筑师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通常都会进行人性化考虑,尤其是在人们的健康方面。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也促进了建筑设计的绿色环保发展。因此,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绿色建筑追求的是运用健康的材料为人们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3、绿色建筑设计有助于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房地产建筑行业中植入绿色建筑理念,尤其是在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是帮助企业开拓新市场的有效途径。在目前房地产市场中房价只增不降、房地产新政策迟迟不出的情况下,消费者都致力于以高消费换来高质量的住房。此时,绿色建筑设计的推出就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重新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在满足消费者力求环保、节能的消费需求的同时,还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
1、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
在建筑物的全部耗能中,建筑外墙的耗能就占到了40%,所以就必须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条件,因此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性有着不同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天气越寒冷,建筑外围护结构就需要越小的传热系数材料,就需要用传热系数较小的隔热材料来改善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依据主体结构与复合材料的相对位置不同,保温节能技术可以分为内保温技术、外保温技术和夹心保温技术,其中目前较为简单、高效的保温节能技术是外墙外保温。
建筑围护结构隔热保温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不同建筑的使用功能来进行选择。例如在建筑墙体中设计通风间层,使这些间层与室内或室外相同,利用热压和风压的作用使进入空气层中的部分热量消除,从而降低传入室内的热量;在建筑防热外表面使用的饰面材料要浅色平滑,而且要对太阳辐射热吸收率较小。在建筑围护结构的总能耗中,屋面的能耗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要重视其隔热保温的效果。一般情况,屋面的传热系数要比外墙的好,而且可以根据屋面的形式来选择不同的保温材料。
2、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
自然通风是可以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在我国许多的传统建筑中都用到了自然通风,例如传统建筑中的穿堂风等。与其他相对复杂、昂贵的生态技术相比,自然通风是一种即廉价又成熟的技术措施。只要进行合理的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同时又能带走潮湿的气体、降低室内温度、排除室内污浊的空气、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这样降低了人们对空调系统的依赖,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达到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大自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阳光,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充分的利用天然阳光可以节约大量的电能,同时又能提供更自然、健康和高效的光环境。而且充分的日照还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建筑的自然采光就是在建筑内部引入日光,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段精确地控制与分配自然光,提供一种优于人工光源质量的照明。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一般都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建筑房间内和中庭顶部开设一定的开窗面积,这样即满足了自然采光的要求,又可以通过室内外的热压与风压差,形成自然通风。这样就实现了通过自然通风进行室内热环境的调节。
3、采用高效节能的外窗与幕墙系统
一般情况下,维护结构中的窗与玻璃幕墙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研发出了许多新产品,使得窗与玻璃幕墙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首先,研究出的新型高性能玻璃(如真空玻璃,LOW-E镀膜玻璃等)大大提高了窗与玻璃幕墙的防辐射与保温性能。其次,新的结构形式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断桥技术和新型型材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窗与幕墙的气密性和整体热工性能。根据绿色建筑的原则,作为建筑外围护体系的幕墙,不能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外壳,应该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过滤装置。而且幕墙的设计要是多功能的,不仅具有防护功能,还要充分调节室内环境的品质,努力提高建筑节能的效率。
4、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策略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在建筑物中的合理使用既可以起到有效降低能耗的作用又可以减少因其他形式的能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太阳能产业发展迅速,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采暖能技术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到建筑之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策略就是在房屋的使用中在采暖、通风、采光等各个方面充分的运用太阳能这类的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同时新能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还可以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为构建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水资源的利用策略
雨水的收集和污水的处理回收利用是建筑节水的有效措施,通过低技术的建筑处理及后续工种的配合,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浇灌,用于景观水景,改善了建筑的生态环境。污水的回收利用是建筑内的洗漱污水经有特殊设备的净化处理后,再用于冲厕,或者浇灌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及灌溉技术的应用,使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系统可以长期稳定运行,且节省投资,运行费用低。
三、绿色建筑的趋势
绿色建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总的来说有两种设计的趋势,一种是将建筑融入自然。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是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另一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化。
绿色建筑的观念已经受到各个阶层人员的重视。绿色建筑的本质在于尊重自然生态,循环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和地球环境。绿色建筑强调的不仅仅是对建筑建设过程的管理,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都应该贯穿"绿色"的理念。回归建筑的本源,我们需要用创意迎接挑战,创造丰富而有内涵的新型绿色建筑。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推断绿色建筑设计及发展已逐步成为建筑领域内的大势所趋。在确保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生活环境的前提之下,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设计施工,采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施工材料,合理为建筑物施工选址,全面注重建筑物对于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对于环境的保护,是绿色建筑设计者的职责所在。同时,设计者还应努力提高绿色建筑的使用性价比,吸引更多的开发商及消费者认可并选用绿色建筑,从而实现绿色建筑的有效推广,并最终为环境保护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杜英.绿色建筑设计问题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2(17);156-157.
[2]贾琼.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方面的问题探讨[J].城市建筑.2013(18);23.
[3]蒋健健.绿色建筑设计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17);260.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行业是一项耗资巨大的行业,为了降低资源的消耗,绿色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多,通过希望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探讨,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1、绿色建筑设计有利于降低能耗
建筑在建设过程中要经过选址、平面设计、材料选择等环节,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重点考虑的就是如何从建筑本身做好降低能耗的设计。如在进行平面设计时,设计师会综合考虑如何因地制宜、怎样的布局、怎样的形状、建筑物走向以及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室内设计等因素。建筑材料如建筑物的门窗、屋顶、墙体、室内外墙面的铺设等都是材料消耗的重要内容,绿色建筑则是利用最环保的、节约的材料建设高效的空间。
2、绿色建筑有助于人们健康生活
建筑师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通常都会进行人性化考虑,尤其是在人们的健康方面。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也促进了建筑设计的绿色环保发展。因此,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绿色建筑追求的是运用健康的材料为人们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3、绿色建筑设计有助于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房地产建筑行业中植入绿色建筑理念,尤其是在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是帮助企业开拓新市场的有效途径。在目前房地产市场中房价只增不降、房地产新政策迟迟不出的情况下,消费者都致力于以高消费换来高质量的住房。此时,绿色建筑设计的推出就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重新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在满足消费者力求环保、节能的消费需求的同时,还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
1、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
在建筑物的全部耗能中,建筑外墙的耗能就占到了40%,所以就必须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条件,因此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性有着不同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天气越寒冷,建筑外围护结构就需要越小的传热系数材料,就需要用传热系数较小的隔热材料来改善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依据主体结构与复合材料的相对位置不同,保温节能技术可以分为内保温技术、外保温技术和夹心保温技术,其中目前较为简单、高效的保温节能技术是外墙外保温。
建筑围护结构隔热保温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不同建筑的使用功能来进行选择。例如在建筑墙体中设计通风间层,使这些间层与室内或室外相同,利用热压和风压的作用使进入空气层中的部分热量消除,从而降低传入室内的热量;在建筑防热外表面使用的饰面材料要浅色平滑,而且要对太阳辐射热吸收率较小。在建筑围护结构的总能耗中,屋面的能耗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要重视其隔热保温的效果。一般情况,屋面的传热系数要比外墙的好,而且可以根据屋面的形式来选择不同的保温材料。
2、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
自然通风是可以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在我国许多的传统建筑中都用到了自然通风,例如传统建筑中的穿堂风等。与其他相对复杂、昂贵的生态技术相比,自然通风是一种即廉价又成熟的技术措施。只要进行合理的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同时又能带走潮湿的气体、降低室内温度、排除室内污浊的空气、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这样降低了人们对空调系统的依赖,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达到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大自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阳光,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充分的利用天然阳光可以节约大量的电能,同时又能提供更自然、健康和高效的光环境。而且充分的日照还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建筑的自然采光就是在建筑内部引入日光,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段精确地控制与分配自然光,提供一种优于人工光源质量的照明。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一般都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建筑房间内和中庭顶部开设一定的开窗面积,这样即满足了自然采光的要求,又可以通过室内外的热压与风压差,形成自然通风。这样就实现了通过自然通风进行室内热环境的调节。
3、采用高效节能的外窗与幕墙系统
一般情况下,维护结构中的窗与玻璃幕墙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研发出了许多新产品,使得窗与玻璃幕墙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首先,研究出的新型高性能玻璃(如真空玻璃,LOW-E镀膜玻璃等)大大提高了窗与玻璃幕墙的防辐射与保温性能。其次,新的结构形式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断桥技术和新型型材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窗与幕墙的气密性和整体热工性能。根据绿色建筑的原则,作为建筑外围护体系的幕墙,不能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外壳,应该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过滤装置。而且幕墙的设计要是多功能的,不仅具有防护功能,还要充分调节室内环境的品质,努力提高建筑节能的效率。
4、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策略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在建筑物中的合理使用既可以起到有效降低能耗的作用又可以减少因其他形式的能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太阳能产业发展迅速,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采暖能技术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到建筑之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策略就是在房屋的使用中在采暖、通风、采光等各个方面充分的运用太阳能这类的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同时新能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还可以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为构建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水资源的利用策略
雨水的收集和污水的处理回收利用是建筑节水的有效措施,通过低技术的建筑处理及后续工种的配合,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浇灌,用于景观水景,改善了建筑的生态环境。污水的回收利用是建筑内的洗漱污水经有特殊设备的净化处理后,再用于冲厕,或者浇灌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及灌溉技术的应用,使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系统可以长期稳定运行,且节省投资,运行费用低。
三、绿色建筑的趋势
绿色建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总的来说有两种设计的趋势,一种是将建筑融入自然。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是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另一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化。
绿色建筑的观念已经受到各个阶层人员的重视。绿色建筑的本质在于尊重自然生态,循环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和地球环境。绿色建筑强调的不仅仅是对建筑建设过程的管理,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都应该贯穿"绿色"的理念。回归建筑的本源,我们需要用创意迎接挑战,创造丰富而有内涵的新型绿色建筑。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推断绿色建筑设计及发展已逐步成为建筑领域内的大势所趋。在确保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生活环境的前提之下,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设计施工,采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施工材料,合理为建筑物施工选址,全面注重建筑物对于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对于环境的保护,是绿色建筑设计者的职责所在。同时,设计者还应努力提高绿色建筑的使用性价比,吸引更多的开发商及消费者认可并选用绿色建筑,从而实现绿色建筑的有效推广,并最终为环境保护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杜英.绿色建筑设计问题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2(17);156-157.
[2]贾琼.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方面的问题探讨[J].城市建筑.2013(18);23.
[3]蒋健健.绿色建筑设计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17);260.